中国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

2019-11-28 01:59王文倩
戏剧之家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中国哲学山水画

王文倩

【摘 要】研究郎静山的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把握,也是对当今画意摄影发展的鞭策。如何认识画意摄影,不让画意摄影流于视觉公式化,而是注重内在精神的传承,是当代人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中国哲学;山水画;画意摄影;郎静山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0-0225-02

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是指模仿绘画形式和理念的一种摄影风格。①画意摄影中的“画”,是指富有美感的形式,如何成为克莱夫·贝尔口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即将个人之“意”(情感)融入作品中。因此在“画意”中,个人审美意识、艺术情感的介入是画意摄影的必要条件。

刘半农认为:绘画与摄影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各有特点。若说摄影的目的在于仿画,还不如索性学画干脆些。②与绘画相比,摄影的客观记录价值大于观赏性,绘画却是实实在在给人观赏的。画家将胸中逸气倾注于画面之上,天地乾坤皆现于此,实现观者与画者的精神交互。

中国画意摄影是中国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伦理价值观影响之下的产物,是对客观自然感悟的主观创造。其运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留白、虚实等来安排画面, 以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效果, 展现画的整体气韵、境界。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美学思想、中国美学思想和中国绘画、中国绘画和画意摄影的关系入手,以郎静山作品为例,来说明中国早期画意摄影中的哲学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

一、中国哲学思想与中国美学思想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着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都提出用哲学思想研究艺术现象。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精神受道、儒、释三种融合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体验和内在精神的意象表述,凭借一定的艺术形态去叙述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道家哲学更是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道家以“道”“无为”“自然”为核心的宇宙观。道家文化以体道悟道的悟性激发艺术家表现自然之美,追求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审美意趣,以達到天人合一。如宗炳提倡的澄怀观道,石涛画论中的“一画说”。

刘熙载在《艺概》中言:“艺者,道之形也”。可以说,把握了“道”的哲学思想及道家思想与中国美学的关系,就理解了中国美学思想。

二、山水画与画意摄影

中国哲学着力探讨人与自然(物)的审美关系。道家主要强调道法“自然”的理想美,“虚静空灵”的境界美和“玄”“素”的朴素美,与儒家的“中和之美”,禅宗的“彻悟”等思想相互对立、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观念,影响着中国绘画中的哲学思想、审美思想和绘画理论等。③山水画是其中的重要体现。

山水画是以自然为抒情对象,将“物象”“意象化”的意境创造。宗炳提出“以玄对山水”的山水画论,“道”存山水之中,观者“应目会心”,即可体悟“道”的真理。山水是“道”的外化,山水画之美,不在山水,而在其中的“道”。人卧于闹市,神与物游,继而达到畅神。

摄影最初师从绘画,才慢慢跨入艺术的大门。郎静山认为:“摄影为图画,绘画亦是图画,其工具和手段虽然不太一样,但构图之理却是一样的。”注重构图艺术的摄影,本身就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人用山水画的技法和手段,以“意”造“境”,于“复写”中“写意”,让摄影在天地与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平衡(中和),创造了“中国式”画意摄影的新形式。其将贯穿中国传统画论、诗论、文论的意境论与摄影相结合,于摄影中展现中国人独特的哲学观、审美观。

以郎静山为例,他的集锦摄影师古法、重意境,将摄影技术与传统绘画理论、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创造了属于中国的、独具中国精神的全新的摄影技法。

以墨色来表现“道”之玄妙,呈现空旷幽寂、超然脱俗的意境,这种表现手法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结,是“道”所呈现的玄、妙、远的外化,也是中国道家思想和绘画审美思想的高度结合,更是画家向道家“虚无空净”思想的精神回归。

三、中国画意摄影的哲学思想

郎静山将中国画理融于摄影,创造出了独特的郎式风格。他将中国绘画的构图之法运用于摄影之中, 利用摄影技术的优越性,采取“鸟瞰”的透视来补充绘画的“目有所及,故所见不周”的狭隘视野。画作中常见的阴晴雨晦、万壑松风等意象也被他以摄影形式得以呈现。④因此下文主要分析郎静山集锦摄影中的哲学思想。

(一)朴素的黑白观

道家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王维也在《山水诀》中道“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由此,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最高形式就是水墨。墨色浓淡虚实之间,表“象”。

《烟波摇艇》《斜雨细风不须归》

中国画非常重视意境的传达和形式美的体现,如郎静山的《烟波摇艇》用遮蔽、叠加等多种手法营造的一动一静间,虚得空灵成妙境,实得逼真神境生。正是《道德经》中所言:“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虚无”。⑤留白则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及意境拓展的重要元素,关乎作品的意趣,是绘画中的精髓之处。如图《斜雨细风不须归》中大量留白。留白处营造的“虚”与眼中可观的“实”“有无相生”,营造了宇宙间寥廓虚无的意韵,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言外之意”。

由此可见,中国画意摄影的黑白、留白是建立在道家的阴阳哲学观之下的。道家思想中黑为阴,白为阳。这一辩证的规律反映在传统绘画中便是虚与实、黑与白、有与无。运用在画意摄影中,就是影调层次的把握。

同样对影调层次要求极高的西方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提出了区域曝光法。与郎静山的画意摄影不同,亚当斯客观地记录光线明暗,从纯白到漆黑,过渡层中提供了无限丰富层次的色调,这是与西方美学观念相符的表现形式。

《月升》

(二)幽深空灵的意境

山水画中一花、一石、一叢林皆蕴含禅意。郎静山摄影题材中稀疏的树木、迷蒙的山林、寂静的湖水等,也同样氤氲着清冷、空灵的意味。如图(《独木舟》),整个画面给人以世俗之外的淡泊与宁静,意境之外的超脱自然。道为天地万物,禅即自然而然。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将尘世喧嚣抛诸身后,得到全身心超越时空的宁静与祥和,感悟自然的奥妙与生命的渺小,实现“物”与“我”的感悟与超脱。

《独木舟》

道家主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认为自然而然的形状就是最美的,自然而然的声音就是天籁。花开水流,鸟飞叶落,“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时序时令百年不变,把握自然规律后加入情感参与的主客融合才是超然空灵的神妙境界。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对自然有所体悟,通过主观能动性作用产生的作品,就是客观自然和主观情感的完美融合。

山水画的透视观就是“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中国画讲散点透视,实则是无透视,不受定点约束,视线随心而至。这和道家的“逍遥游”相契合,人与天地同在,纵身大化,与物推移,心灵可以自由盘旋于天地环宇之间,最后达到天人一体,无我两融的境界。⑥

如图,《湖山揽胜》是一幅山水集锦巨构,画面用疏密、虚实营造的空间感,让人心神畅游。其中无穷的空间和有尽的生命(道),是这幅作品真正的含义。郎静山遵循绘画中计白当黑、以虚衬实的手法,利用空白给人以有无相生,浩荡无际的寥廓幽远之感。

《湖山揽胜》

主张道法自然的道家学说认为“大道至简”,简则虚,虚则灵,灵则妙义无穷。于“简”之中观道,观虚廓的生生之气,俯仰天地,神与物游,与天地融而为一。郎静山明确表达“集锦之法,画之境地,随心所欲,于大自然景物中,仿古人传模移写之诣构图,制成理想中之意境。”这便是随心所至的境界了。

四、结语

郎静山的画意摄影是在传统哲学思想(主要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是受绘画形式和意涵的制约。其仿照古法,遵循朴素的黑白观,追求幽深空灵的意境,讲究天人合一,神与物游的境界,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呈现。

虽然有人认为郎静山的作品是消极避世、拘泥于古画的沙龙摄影。但在当时,作为探索中国画意摄影的第一人,他沉浸于艺术之中,将中国绘画与摄影联姻,为画意摄影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如陈复礼的“影画合璧”的风格就是在郎式摄影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并不能因为时代境域的不同,就盲目抹杀郎静山集锦摄影的功绩。我们应该将画意摄影作为武器,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人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注释:

①崇秀全.“画意摄影”在中国,文艺争鸣,2016.

②刘半农.半农谈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 p48.

③王康.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④陆欢.郎静山的摄影美学思想,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⑤臧晋玉.郎静山摄影作品中道家美学的体现.美与时代(下),2017.

⑥许宜兰.艺术与信仰--道经图像与中国传统绘画关系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p188.

参考文献:

[1]刘半农.半农谈影[M].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

[2]许宜兰.艺术与信仰—道经图像与中国传统绘画关系研究[M].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

[3]吴益文.非常道—道教的演变及其对中国文艺的影响[M]. 群言出版社, 2017.

[4]郎静山.摄影大师郎静山作品集[M].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

[5]顾铮.世界摄影史[M].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

[6]顾铮.作为新学科的摄影史:历史、现状与反思[J].文艺研究 , 2010.

[7]崇秀全.“画意摄影”在中国[J]. 文艺争鸣, 2006.

[8]王丽娜.艺术摄影:浓墨重彩的一笔——画意摄影[J]. 美术大观, 2016.

[9]臧晋玉.郎静山摄影作品中道家美学的体现[J]. 美与时代(下), 2017.

[10]陆欢.郎静山的摄影美学思想[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1]宋剑锋.浅析现代画意摄影中“画”与“意”的价值[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

[12]王康.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3]董栋.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思想[J]. 美与时代(中), 2011.

[14]田园.郎静山作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取法[J]. 国画家,2016.

[15]顾荣军.郎静山之摄影观[D]. 东华大学, 2004.

[16]高勇.画意摄影的中国情结[N]. 文艺报, 2017.

猜你喜欢
中国哲学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再谈中国生态哲学的几个问题
从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谈中国历史研究的整体观
中国哲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