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老基地为依托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1-28 08:16黄晶方明月王虹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老年护理老龄化人才培养

黄晶 方明月 王虹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迅猛的老年事业为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依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养老培训基地,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情况,分析当前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老龄化;健康养老基地;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自1990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点民生问题之一,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8%。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数量急剧增加,其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养老产业已成为21世纪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养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我国高校自1998年才逐渐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起步比较晚,而且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方向,并没有已有的模式参照,在专业建设方面一直处于摸索阶段。目前,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发展迅猛的老年护理事业向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作为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骨干建设专业,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对接养老产业,发挥专业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养老技能型紧缺人才。

1 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根据岗位需求,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制定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养老机构等临床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机构的技术资源,共同培养,实现“院校结合”的良性运转。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包括校内老年护理专业培养和社会养老人员培训两个途径。

校内老年护理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中职对口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其他人员,基本学制3年。根据学校“六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老年护理专业特点,提出“工学结合、院校合作”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思路,创建了“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所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选修课六大类,除与普通护理学习相同课程之外,在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中又增设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用药与安全、营养与膳食、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老年长期照护规范与指导、老年护理学实训指导等老年护理方向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学习的两年,我们以各养老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其技术资源,加大现场教学的比例;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各大敬老院进行观摩学习;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深入社区、敬老院等进行健康咨询、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并从养老机构聘请老年护理专家来我院承担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培养。第三年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在养老机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实,专业技能得到强化训练,职业素养全面提升。“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院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工学结合进一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仿真实训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结合。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基本素质高、团结协作好、动手能力强、有一技之长和创新能力、毕业即成型的培养目标。

社会老年护理人才培训主要针对“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护理专业继续再教育人员、各类康复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愿意从事康复老年护理工作的再就业人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小组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师资和教学优势,按照老年护理的实际需要,构建了完善的“1+1”老年护理人才职业培训模式,并合理安排培训计划、科学编制课程内容。“1+1”即“理论+实践”,总培训课时为18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为74课时,实践操作训练为106课时。经过全程规范的培训之后,成绩合格者可取得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老年护理人才职业资格证书》。此外,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小组还多次深入信阳市多家养老机构对在职护理员进行上门培训,普及了老年护理知識,强化了专业护理技能,提高了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受到了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好评。

2 现存问题分析

据报道,目前全国大概有20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但真正具备一定招生规模的不足50所。个位数的学生报名,甚至没人报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养老行业很热门,人才需求迫切,但总体来说招生还是很困难。同样,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人才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严重的生源不足。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增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以来,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招生,但人才流失严重,很多学生都选择转到其他专业。多数同学反映在深入养老院见习、实践后,感觉老年护理人才现状与自己的预期有偏差,因此职业信念动摇。分析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招生困难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认可度不高

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很多的学生和家长观念落后,对本专业认识不足,认为老年护理人才的工作就是端水喂饭、擦屎倒尿,是“伺候人”的活,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2.2 工作强度大,薪资水平低

老年护理人才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由于总体从业人员较少,所以工作任务繁重,而且专业老年护理人才待遇偏低,与其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比例,这既是导致学生不愿报考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在岗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更是社会人员参加老年护理专业技术培训的动力不足、无法吸引高端人才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重要原因。

2.3 养老机构经营者思想老旧

很多养老机构的经营者思想滞后,将老年护理人才当保姆看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在职培训。在招聘护理人员的时候,他们也通常不考察应聘人员有无专业资格,认为只要会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就可以了。

2.4 从业人员数量紧缺,沒有空闲时间参加在职培训

现在老年护理人才普遍紧缺,一般的养老服务机构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如果有人去参加培训,根本没有其他空闲的人员来顶替其岗位。这一点也是老年护理人才在职培训招生困难的一大因素。

3 对策建议

3.1 政策倾斜

针对目前老年护理相关专业招生困难的现状,建议给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参照“军校生”、“师范生”模式,给予学费减免、增加在校生生活补贴、推荐就业等优惠政策,还可降分录取、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助)学金优先评定等,以此吸引更多生源,扩大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的基数。

3.2 加强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共建工作落在实处

切实加强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民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人力社保部门可将基地培训纳入社会培训体系,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城市就业、农村脱贫相结合,努力增强基地的吸引力,扩大培训生源。教育部门指导基地加强自身建设,做大做强护理专业。卫健部门要指导基地做好我市养老服务人员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工作。

3.3 政府加大对基地的扶持力度,为基地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养老产业的优惠、鼓励政策,争取培训经费和国家项目建设资金,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将养老专业护理人员培训基地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同时,为基地与养老机构建立联系牵线搭桥,支持基地与企业进行合作。

3.4 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一是要切实保障老年护理人才的自身利益。政府应当重视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建立相应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通过提高从业人员薪资水平、进行养老服务岗位补贴以及提供参加社会保障等多种措施,增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奖惩机制。组织开展老年护理技能竞赛,激发从业人员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根据资质、工龄、业务技能设置老年护理人才职业资格等级认证制度,并与薪酬和岗位补贴相挂钩,鼓励内部竞争上岗,为优秀且有发展潜力的从业人员提供晋升的空间;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人员给予相应惩罚,形成压力与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以此提升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层次。

[参考文献]

[1] 李雯.医养结合推进建立养老新模式[J].中国卫生人才,2018(2):18-21.

[2] 杨根来.中国为老服务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5-2016年)[EB/OL]. http://lnlm.bcsa.edu.cn/info/1014/3846.htm,2017-01-22.

[3] 张丽君,许虹.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训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J].护理研究,2018(15):2340-2343.

猜你喜欢
老年护理老龄化人才培养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研究
高校护生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创新模式的探讨
基于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建设的中医内容整合和优化对策探讨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