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2019-11-28 08:16王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互联网+金融

王微

[摘要]近几年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我国金融行业三大领域的银行、证券、保险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革。随着余额宝、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出现,金融业发展的新领域不断拓展。在此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有所改变,因此一直倡导“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势必面临改革和转型。高职院校在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运用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复合思维,培养“互联网+金融”时代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金融技能人才。分析了当前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人才新需求,针对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B

2013年,随着余额宝的面市,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向互联网转型,或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结合,为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迎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 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的指南,决定了专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传统的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针对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传统金融行业,就业面向岗位也局限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层岗位。因此,在实践课程设置上,以银行传统窗口业务教学为主,如综合柜台实务、点钞与伪钞鉴别等。学生实践能力局限在网点业务操作上,导致与时代需求脱节。

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及金融领域,如余额宝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方式,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然而,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互联网+”背景下对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1.2 实践教学内容落后于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训模拟软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实训,创设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培养学生解决金融实践问题的能力,但实践效果却往往受限于相关模拟软件开发。一般而言,实训教学软件的开发往往滞后于行业的真实发展,加上缺少创新创意思维训练平台,学生难以在实训模拟软件中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部分学校以考证为目的进行实践技能培养,随着保险从业、会计从业等资格考试的取消,其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也面临改革。

1.3 实践教学中企业参与度不高

为了给学生模拟更为逼真的工作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很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开设了相关实训基地,并积极与当地金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但是,由于国家对金融企业的严格管制,导致金融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合作内容以传统金融行业客户营销类为主,无法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2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人才新需求

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好时机。从中央到地方,国家给予高职教育大力扶持,因此高职金融专业必将迎来发展新局面。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会对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不仅集中在传统金融,更偏好应用型人才。根据大型招聘网站显示,近几年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明显上升,对于高职金融专业学生而言是新的机遇。

传统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在金融企业中主要从事一线营销服务岗位,侧重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单一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企业需要既具备一定金融基础知识的又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管控的复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从产品开发、销售渠道、营销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电商企业和传统企业开始涉猎金融领域,网络借贷、互联网支付、消费金融等新业态逐渐兴起,传统金融岗位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互联网+金融”拓宽了金融行业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如风控、众筹融资和产品经理等。因此,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亟需调整其传统实践教学策略,培养出更多实用性、应用性强的金融专业人才,以适应从传统金融业岗位到多元化金融岗位的市场需求。

3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建议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结合当前金融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方案培养出具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知识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重新调整专业人才定位

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網+”时代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以及互联网货币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金融服务。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高职金融类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跨界整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金融复合型人才。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上,侧重于新金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力,使学生未来进入就业岗位后能与互联金融时代有效接轨,并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输送复合型人才。

3.2 改革教学模式,整合金融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

传统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知识和理论涉及较少。“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依旧是其行业本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依然要突出金融类课程的核心地位,但是充分结合金融行业最新发展现状,适当增设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来迎合互联网时代下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在传统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岗位特征来设计相关课程模块,使得高职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真正适应金融市场需求。比如,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手机银行凭借其方便快捷优势成为新媒体,因此在课程安排中应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适当增加手机银行的操作原理和能力培训等相关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开阔思维,与时俱进,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3.3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变革挑战。现在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5后群体,思维活跃。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效果,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在手机娱乐转移到运用手机APP学习。

针对学生特征,打造个性化课堂,进行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各种金融产品特点制作微课视频,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讲解,采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情景仿真模拟法等,对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4 加强实践教学场景建设

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主要依托高质量的专业教学软件建设实践教学场景,打造仿真实训场景。因此,提升软件设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应建设以互联网实训室为中心的金融生态圈,改造传统实训室,并根据金融业务的关联性,将实训项目串联起来。

通过仿真模拟实训,学生能够了解真实岗位工作内容,感受职场氛围,提高对实训的兴趣,并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定期开展金融专业技能比赛活动,如模拟炒股大赛等,实现以赛促学来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3.5 深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要创新培养模式,定期安排企业与学生的见面会,了解企业发展新动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在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共同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积极对接互联网金融企业,集中资源优化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不断开拓P2P、众筹等新金融领域的合作企业,并以其为核心进一步对接其背后的优质客户。通过校企合作,充分结合校内教师理论优势和校外一线专家实践优势,强调应用实例,将最新互联网金融行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

[参考文献]

[1] 黄小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知识经济,2016(14):171-172.

[2] 高蕾.“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6(S1):76+79.

[3] 李蓓蓓.“互联网+”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4):14-16.

[4] 邓先春,刘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6):69-72.

[5] 莫嘉玲.人工智能和“互聯网+”背景下高职金融教育的应对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7):54-55.

[6] 叶梦琪.“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技能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16):133-134.

[7] 高爽.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人才需求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3):93-9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互联网+金融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