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得有文采之善用修辞

2019-11-30 10:31欧阳睿骆萍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拟人比喻事物

欧阳睿 骆萍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②中国“90后”普遍显得乐观,务实,雄心勃勃,自信心和幸福感较强,“世界属于这一代中国人”。(英国“路透社”报道)

③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共有13名优秀大学生获奖。其中有潜心学术、本科期间多次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的丁中贤,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新技术的专利达人万龙,还有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的创业先锋刘皓帆,热心公益的刘皓帆还牵头开展“周末圆梦大学”项目,4年间帮扶农民工子女4000人……入选大学生奋发向上,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时代风貌。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今天跟大家谈谈用好几类常用修辞,让文章文采飞扬。

一、善用比喻,让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

这里特别推荐大家尝试使用“以多喻一”的办法,突出动态美。即对同一事物,用多个形象来比喻。由于喻体形象的丰富性和多层面,造成句式的连贯、思维的跳跃、情感的跨越,从而形成一气呵成、飞流直下的动态美。如果说理,则可以把一个相当复杂的意思阐述得通俗透彻,层次分明。如: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春》)

分别用“牛毛”“花针”“细丝”喻春雨的细密、晶莹透亮及轻柔。三个喻体合起来,写出了春雨的多、柔、细、密的特点。

二、妙用排比,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形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事,则清晰深刻,语意畅达;用以描写,则深刻细腻,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韵味悠长;用以说理,则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势。如: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网上的百度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

用三个“难道”引导的问句列举事例,其中隐含着自己的观点,即“数字自然”不能尽显自然之美,论证有力,气势磅礴,同时引人深思。

三、运用拟人,使语言活泼、灵动

运用拟人,不仅使描写的事物富有情趣,奇异可爱,而且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在议论文中,适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可以做到俏皮有趣,拒绝冷脸说理。

运用拟人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二是让人跟描述的事物对话。如,“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三是完全把事物变成人来写。如,“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累弯了腰”。

四、巧用对偶,使语言富有音乐美

巧用对偶,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表现出音韵美;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给人听觉上的愉悦。对偶分正对(并列,互为补充)、反对(正反对照)、串对(构成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三类。如《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读来朗朗上口,且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说理深刻形象。

五、巧引名句,让文章典雅厚实

引用名言名句,尤其是诗词名句,可以增加文章的典雅之气,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使用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原句内涵,注意引用的话必须和自己的话密切结合,和上下文取得自然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当然,也可以用其原意、比喻义或赋予新义,可以只用其中的几个词句或适当改编等。如:

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中国的文人中,向来便有许我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们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们热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憩淡,他们钟情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他们倾心于“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净……纵然身处污泥,他们也愿开出高洁独放的花!(《特立独行》 )

此段文字,巧妙引用古典诗文,增强了论证力度,也提高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此外,反复、反问、反语、双关、通感(移觉、移就)等手法,也可择机采用。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叙。

优秀作文

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杨 洋

时代的号角在静谧的长空响起,头顶的红旗迎风飘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时代,是新青年在祖国大地迸射激情的时代,走在这一香径上,踏过荆棘迈向未来,创新、责任与担当恰似我们心中之沉重的行囊,去探寻诗和远方。

于清风无尘之夜寂时分,我们仰望,对着一壶酒、一张琴,观风云变幻;试登高峰,窥这一轮皎月,对着一碧长空,感无数星辰之璀璨。转望身后阑珊,我见一人驾马挥鞭而来,气吞山河,他一肩负起历史前进的责任与担当。他,向我走来,身后闪烁着光芒。

王国维曾对这些“他”,这些担当重任的他,写道:“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偶开天眼能否观红尘?以自信乐观向上的方式赏这镜中人,也以此心扛时代之大任。

以往,無数英雄人物担起了民族崛起之大任,而如今,在21世纪中华文化正踏上“民族复兴”之路时,又由谁来勇扛重任呢?

新时代不缺这样的人物,万千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90后”年轻女博导杨树用“开挂”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大器未必晚成”;“00后”青年学生武亦姝用深厚的诗词文化功底,向我们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以年轻乐观的形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人的朝气,抨击“资历浅,见识窄”的狭隘评论。我想,这就是新一代青年的面貌,将才华与底气尽并心中。

时代在不断前进,我怎能停滞不前?

于无声处响惊雷,于浊水之中见清婉。一缕阳光射入,我感受到温暖,并传播希望的种子,我想这便是创新的力量。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个人的进步更离不开创新的助燃。潜心学术,自主研究的“专利达人”万龙;大型创新比赛的先锋刘皓帆……他们是优秀青年学生的代表,是新时代创新青年的楷模。这些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带动广大青年迈向创新的轨道,实现自身的抱负,体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最浓是这中国红,中国青年正红。

赏过往,赏自身,赏未来,相信新时代青年的步伐迈得更自信。

我坚定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大地上写下:相信青年。

点评

文笔间,颇显作者才气。开篇以比喻入题,全文想象、排比、反问、引用,比比皆是。行文的文采美让读者享受,青年一代的才气与底气、创新与担当的主题亦明确。

猜你喜欢
拟人比喻事物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拟人手法真多情
买椟dú还珠
单独中的洞见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比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