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构建

2019-11-30 04:07沈菲菲周章明马小龙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沈菲菲 周章明 马小龙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论在育人目标上、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过程上都具备一定的契合性。通过发挥高校党建的政治统领、思想引领、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开拓“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场域,将有助于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校党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专业教育三者深度融合,是高校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角,也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的新方向。

一、“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育人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党建工作、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有共通性、在内容上有契合性、在实施上有协同性,三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专业教育的契合性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专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国家培育高质量一流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公共性、普及性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专业教育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某方面特定需求的人才为教育目标。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以专业教育为载体,突出专业特色,在教学设置上要与专业教学设置有机融合,在实践活动上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但不论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推动形成“大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专业教育的优势互补分析

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来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得党建工作、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能打破专业限制,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让专业教育更加凸显实践导向,帮助专业教育发现新的用武之地;专业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育载体建设等方面相对完善成熟,能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复制的教育模式;高校党建工作具备价值引领、工作谋划、资源统筹、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优势,能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成教学单位与教务、学工、团委、后勤等职能部门形成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成为党建工作抓手,有效避免“两张皮”。

二、“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模式构建

“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模式的构建,高校党建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引领性的,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的政治统领、思想引领、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高校党建的政治统领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促成党建工作、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前提。在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方针下,高校党建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人才培养问题上发挥政治统领作用,結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育人工作的战略目标和顶层设计,并提出明确的育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和工作标准。在“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的推动上,高校党委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予以重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促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认真抓,层层责任到人,步步工作到位的工作布局,充分调动高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力量以及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形成“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工作格局。

(二)发挥高校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营造氛围良好的生态环境

高校党建是“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开展的思想保证,引领育人工作朝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发展,能为广大师生践行“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理念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对院系“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谋划的引导,结合院系学科背景、专业特色和院系文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关于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理论学习,培养师生“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意识,将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师生的思想中去;三是深挖“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案例,尤其是师生党员的先进典型,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全方位宣传,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更多师生参与到“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中去。

(三)发挥高校党建的服务改革作用,构建多元协同的教育体系

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服务功能上,在高校“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上需要强化党组织服务改革的作用,以改革应对多变的形势和解决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一是高校党建要推动院系学科建设的改革创新,通过专业设置、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调整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二是高校党建要通过领导共青团工作改革,把“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理念融入第二课堂实践,组织师生结合专业方向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和社会实践活动;三是高校党建要促进资源整合,推动“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平台建设,帮助院系在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设立路演中心、孵化园、科技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果院系条件允许,还可以在这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上建立党支部,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咨询,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四)发挥高校党建的组织保障作用,确保独具特色的育人成效

高校党建能为“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育人要素的融合中彰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成效。一是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创新创业学院、教研室和管理团队,指导学校各个院系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将整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整合在一起,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开展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通过专业学习、访学、企业挂职等方式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拓;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教学工作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党员带头认领“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工作重点任务,鼓励学生党员积极承担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

三、“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场域

“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开拓“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场域,这是育人模式相关理念和机制在育人实践中的落脚点和载体。

(一)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大部分来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才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创新创业有全面的认识。高校应围绕专业建设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团委设立创新创业社团或组织社会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讲坛、校友创业访谈、创新创业比赛、企业参观调研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感受创新创业,掌握创新创业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二)教学课堂

教学课堂是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最直接的渠道。利用教学课堂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创新创业导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如KAB创业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可分为网络在线教学和线下实体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种方式是在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上加入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主要实体教学为主,教师团队由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或企业人士组成,专业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创新创业导师或企业人士完成实践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

高校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考核学分制,这为“党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实践的开展提供了契机。高校可以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创业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讲坛、创新创业赛事纳入到“第二课堂成绩单”考核中,突显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学习、创新产品研发、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实训等活动中去,真正将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衔接起来。高校黨委要指导学校团委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修订上所占比重,突出导向性。

(四)学生科技赛事

学生科技赛事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练兵场。尤其是教育部每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中央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将专业知识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党委要抓好学生科技赛事载体,充分挖掘大学生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生机,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而推动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孙菲,张理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效融合路径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6: 59-60.

[3] 冯媛,刘鹏. 新时期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9-11: 39-41.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党建研究课题《党建+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DJ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菲菲(1983- ),江苏海门人,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党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周章明(1978- ),男,湖北宜昌人,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管理、绩效评估;马小龙(1976- ),男,陕西渭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农村创业扶贫。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