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智能交互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9-12-01 00:48常玉山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视图可视化阶段

常玉山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在信息化的时代,人类更加追求对于信息掌握的便捷程度与信息的传播速度,而且对于信息的传达和接收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视觉观感上,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与信息能够进行一定的互动式体验,因此可视化技术在近来被越来越多地在非空间数据领域所提及。信息可视化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路信息技术进行繁琐的信息源数据的提取工作,再将其朱啊哟诶荣急性概括,最后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到人们面前。这样就需要各相关院校在开展此类专业时要注意学生在信息可视化技术领域的培养。但是目前智能交互人才培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基础知识教学力度不够等主观因素、以及基础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限制了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将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到智能交互人才的培养工作中,提升其人才培养的质量。

1 信息可视化理论模型

1.1 信息可视化基本概念

信息可视化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主要是研究比较大规模的非数值型的信息资源,并将其进行视觉化的呈现工作,利用图形图像的技术处理帮助人们来了解和分析相应的数据。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可视化的一个特点是可以让用户获得较为直接的、立体化的信息;另一个特点是其主要的工作基点在于对工作环境的侦测上。因此,信息可视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能够进行图形映射,将信息准确生动地进行演绎和传达,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快速地、批量地加工信息传递出去,这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其显著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1.2 信息可视化理论模型的建立

根据信息传递的三个步骤,可以将信息可视化模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将数据进行映射,这是信息传递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在数据映射的过程中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让接收者得到最为真实可靠的数据。第二步是进行视图转换的工作,信息是由多个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信息源所共同组成的,若要将有效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就必须对其进行视图转化处理,这样既能够在简单的视图中传递大量的信息,有能够将信息更为清晰地传递给别人。第三步是交互感知部分,通过第三方媒介将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进而利于信息的传播工作。其中前两步是信息的传递阶段,也就是准备阶段,最后一步是信息可视化模型中的实战阶段,这一阶段的实现质量决定了信息可视化理论模型的实施成效。

2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智能交互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根据上述对信息可视化理论模型的阐述可以发现,其三个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信息传递和实战处理两个部分,因此在将其应用到智能交互人才的培养中时也可以分为两个个阶段来完成。

2.1 人才培养基础阶段--信息传递阶段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培养任务是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知识,从可视化技术的基础和拓展知识等方面进行基础教育工作,并鼓励其进行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对这些本科生进行培养时,不仅要注意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意其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多重复合知识的掌握等方面的教育。智能交互这个专业是属于前沿交叉学科,其在设计、商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及其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人才培养方法策略上,可以利用当前互联网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超文本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此外还可以提取互联网中较为出色的实战典型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智能交互研究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和理论,把握好其研究的发展方向。

2.2 人才培养高级阶段--信息可视化理论模型的实战学习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第一阶段学到的各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对应于可视化理论模型的实战阶段,这阶段的培养模式是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去相应的公司与数据员共同开发一些程序,帮助实现智能交互的可视化呈现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还应该注意保持密切的联系,将其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探讨,以期得到最佳的处理方式,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技巧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可视化技术理论模型,可以从视图转换、交互感知这两个方面进行智能交互人才的培养工作,并注意加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其教学成果,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视图可视化阶段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视图
Y—20重型运输机多视图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Django 框架中通用类视图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