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雾化消失

李 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儿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8)

小儿呼吸阻塞发生率较高,该病多为急性病,患儿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咳痰,呼吸节律加快等症状,造成患儿的哭闹,且对其健康带来严重影响[1]。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案就是消炎和化痰,采用正确的药物是关键,布地纳德一直被认为治疗呼吸道疾病和支气管疾病的主要药物,且雾化方式已经得到临床上的认可,成为治疗支气管炎,气道阻塞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临床上提出联合使用沙丁胺醇的治疗方法,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呼吸道阻塞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单纯传统治疗,研究组则为布地纳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的小儿呼吸阻塞患者100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24例,女患儿26例,年龄0.4~9岁,平均(5.12±1.04)岁,发病时间2~6 d;研究组男患儿26例,女患儿24例,年龄0.3~9岁,平均(4.83±1.19)岁,发病时间1~6 d。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患儿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由我院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病理检查和设备检查,确诊为呼吸道阻塞。诊断标准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患儿的主要症状为气促、咳嗽、喘息,设备检查可见喘鸣音,且本次检查所有患儿均为双肺存在喘鸣音。患儿年龄未超过10岁,并由家长陪同入院和治疗,由家长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和心血管指标检查,合并先天性心长病和肝肾疾病的患儿给予排除。患儿药物过敏的予以排除。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统一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止咳、抗感染和补液等,并通过心理安抚使患儿保持情绪上的稳定。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剂量为0.5~1 mg,每次早晚各1次。研究组联合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剂量为0.25~0.75 mL,配合0.8%生理盐水注射。两组均进行10 d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儿咳痰、感染等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检查无喘鸣音。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显效,患儿咳痰等症状全部消失,肺部检查无喘鸣音,仍有部分不适,需要经过1~2 d的治疗可痊愈;有效,药物作用明显,患儿症状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肺部检查可见轻微喘鸣音;无效;入院治疗后,患儿持续咳嗽、咳痰不止,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不良反应,如胸闷、气躁等。

1.4 统计学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本次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检验为t检验,并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痊愈13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86%,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3.03±0.26)d,喘息消失时间(3.40±0.47)d,咳嗽消失时间(4.65±0.75)d;对照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5.17±0.44)d,喘息消失时间(4.92±0.38)d,咳嗽消失时间(6.38±0.64)d,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气促2例,胸闷1例,烦躁3例,总发生率12%,对照组发生气促2例,胸闷2例,烦躁2例,总发生率12%,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呼吸阻塞是临床常见疾病,在小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变化,小儿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目前小儿呼吸阻塞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患儿发病时的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加快,呼吸频率不稳定,咳嗽,咳痰等症状,问询可知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疼痛症状,检查可见感染[2]。对于其致病原因,临床研究认为主要是呼吸道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引起的呼吸节律发生变化,天气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呼吸道通气障碍,该病治疗不及时对患儿气管和心脏带来较大影响,严重可致心力衰竭。治疗小儿呼吸道阻塞的主要方法为抗炎和止痰。布地纳德为一款高效的局部抗炎类药物,使用后可提高患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降低炎症抗体合成,降低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合成或降低其生存活性,因此对于呼吸道炎症的消除具有积极意义[3]。在小儿呼吸道阻塞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单独使用治疗有效率可达到86%,临床上其他研究资料也显示,该药物使用可在7 d左右治愈患儿,治疗有效率通常在85%以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无严重并发症。沙丁醇胺则是一种选择性受体激动剂,与布地纳德相同的作用在于可提高患儿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稳定性,降低敏感介质的活性。同时,该药还具有防止血管痉挛,控制支气管血肿的作用,临床上多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服用,将其与布地纳德联合使用,可提高抗炎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从而治疗时间。雾化吸入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药品浓度,达到高效且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布地纳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给予布地纳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症状完全消失总天数约为7 d,研究组则不到5 d,在其他症状的消失时间上,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2 d左右。而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上,研究组患儿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均在治疗后症状消失,且安全出院,对照组的治疗时间则稍长,有效率为86%。进一步说明了使用布地纳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的积极作用。另外,临床大量数据对两种药物的使用进行报道,均与本次研究基本保持一致。而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并发症上,本次研究也进行了报道,其中发生气促2例,胸闷1例,烦躁3例,总发生率12%,对照组亦为12%。临床报道显示,两种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气促、胸闷和烦躁,与本次报道保持一致,但发生率略低于本次研究。是由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资料总数为50,较低。但笔者从本院治疗数据中抽取,数据真实有效,可以用于说明布地纳德联合使用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小儿呼吸阻塞的积极作用,对药物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小儿呼吸阻塞的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雾化消失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