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

2019-12-02 05:16章建时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居民研究组社区

章建时

(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健康素养主要包括个人获取基本健康信息服务,以及理解基本健康信息服务,并有效运用以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有助于以维护及促进自身健康能力[1]。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以及促进健康工作产出的衡量指标,是近几年来临床健康促进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经济水平持续加快,从而人们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随之增加,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发生较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各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逐步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负担以及社会均造成较严重影响[2]。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报道如下。

表1 两组的健康素养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抽取的2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2组,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100例居民。研究组:性别:男性有49例(占49.00%,49/100),女性有51例(占51.00%,51/100);例;年龄: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46.50±10.65)岁。对照组:性别:男性有47例(占47.00%,47/100),女性有53例(占53.00%,53/100);例;年龄: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46.40±10.7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居民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操作如下:给予社区居民定期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包括诊治高血压疾病宣传手册,糖尿病宣传手册,冠心病宣传手册,并依据季节特点以及社区存在共性问题,以灵活编制相关宣传资料等;给予社区居民免费试用制作而成的科普短文以及科普图片。

1.2.2 研究组(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居民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3]。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医院专门预防保健部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共同收集本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并拟定相关健康宣传专题,每月进行一次专门专题小组会,会议时间为每月第一周周五晚上,会议地点为社区居民的居委会会议室或者居民会所,会议主持由医院预防保健部人员负责,同时居委会领导人员等积极参加,鼓励本组每个社区居民积极发言,同时邀请老烟民、老病号,作讲解,以介绍控烟经验、防病治病经验等,与大家共同分享分析,并邀请参与者进行演示日常洗手方法,并加强培训洗手正确方法;邀请社区居民积极发表如何增设公共洗手设施的建议意见,如何增设运动娱乐场所的建议意见等,并将其发言内容详细记录;会议中,主持人通过幻灯片,应结合上个月社区居民所提出问题的具体解决情况以及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动态变化、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动态变化等作有效反馈点评;定期举办相关娱乐活动,如在“世界高血压日”举行烹调比赛,在“糖尿病日”举行健身跑比赛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健康素养情况[4],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5]。生活质量评分包括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以P<0.05形式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健康素养情况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的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4,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67、2.1709、2.6164、2.2796、2.5534、2.2864、3.8373、3.4392,P<0.05)。见表2。

3 讨 论

健康教育可以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慢性病知识认知度,可以对自身生活习惯、自身饮食习惯等作积极审视,从而有助于加强积极预防,有助于减少各种慢性病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命质量[6]。

以往临床以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为主,但其干预效果一般,未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落实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并取得满意干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总知晓率为93.00%,研究组干预后的总体健康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74.85±12.45)分、(73.85±13.70)分、(65.55±10.30)分、(69.95±11.50)分、(80.35±14.60)分、(82.40±14.85)分、(90.20±13.50)分、(76.95±13.85)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总知晓率更高,研究组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表明,结合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落实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了解,以促进积极改变各种不良行为习惯,积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身体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落实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明显改善其各项生活质量,可以明显提高其健康素养情况,以提高临床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居民研究组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影像社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