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照

2019-12-02 05:16徐龙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开腹结肠癌出血量

徐龙帅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显著上升[1]。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目前临床上对于结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2]。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直肠癌治疗手术方式[3]。笔者以下就对以上两种手术方式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了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2017年在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100例实施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划分为A组包括50例患者,和B组包含50例患者。A组50例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3~69岁,中位年龄(58.6±4.6)岁。B组50例患者,包括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68岁,中位年龄(57.9±5.2)岁。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之间的分别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实施前上报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入组研究对象均签署了入组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 临床方法:A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的手术治疗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4];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放射痛、感染、吻合口瘘等[5]。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析使用SPSS13.0对进行,并分别以(%)和(±s)形式表示,以上两类数据的组间比较,分别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进行,将0.05作为其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B组,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术后出血、放射痛、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传统开腹手术在结肠癌临床治疗中应用时间较长,而腹腔镜引入临床应用的时间大约有20年,但是其发展较为快速,目前有渐渐替代开腹手术的趋势[6]。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腹腔镜治疗是否能够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受到了多方的关注[7]。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其在根治结肠癌方面的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无显著差异,甚至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8]。

本次研究通过对照研究表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在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组患者。这是由于腹腔镜的创口微小,因此就大大的缩短了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时间;出血量的减少,使得手术的风险有了极大的降低[9]。虽然,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比开腹手术的时间长,但是,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这个差距必将会不断地缩小[10]。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快,在结肠癌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优势。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猜你喜欢
开腹结肠癌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