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阻滞和脊柱内镜技术在复杂腰腿痛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腰腿痛节段微创

白 董 邹 健 周 丽

(东莞市中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大大增加,因而腰腿痛等症状也越来越多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般通过相应影像学检查或症状体征判断可明确责任节段、准确神经定位的腰腿痛患者,可采用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1]。但是对于影像学显示腰椎多节段退变、体征定位不准确、责任节段难以明确的复杂腰腿痛,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此类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当研究采用新型的技术方法,实现对疾病更加准确可靠的诊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由于复杂腰腿痛在我院住院,且按照临床路径诊断及微创治疗的患者100例,研究了神经根阻滞和记住内镜技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由于复杂腰腿痛在我院住院,且按照临床路径诊断及微创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是54例和46例,年龄在(52.4±16.8)岁,病程为(1.6±0.4)年。纳入标准:腰突症术后复发患者,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根性症状退变性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再发复杂性根性症状患者,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难以确定责任节段及神经定位患者;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椎间失稳滑脱、终板炎、椎管骨性狭窄等症状,需要融合固定的患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肿瘤,或合并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内科疾病的患者;腰椎椎管内或椎间隙感染的患者;非腰椎引起临床症状的患者,拒绝接受介入治疗或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合并外周神经病变、感觉异常、精神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住院临床路径诊断及微创治疗,入院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获取结果,结合查体、症状、患者主诉等,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明确患者属于复杂腰腿痛的范畴[3]。结合诊断需求,开展特异性检查。利用腰椎CT联合三维重建检查,对患者腰椎骨性结构异常情况加以明确,同时对椎间孔形态进行观察。通过腰椎MRI检查,观察椎间盘组织、神经根、二者关系等。通过3D-MRI检查,完成硬膜囊神经根、椎间盘神经根的重建,研究神经根整体走行区域[4]。检查完成后,开展神经根阻滞,对于可疑受压迫或病损神经根采取选择性阻滞,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行一期、二期脊柱内镜技术,包括椎板间镜、椎间孔镜等,在全脊柱内镜下,将责任节段机械压迫解除,完成神经根松解操作[5]。

1.3 观察指标: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腿痛情况、腰椎功能情况等,并判定疗效。分别在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的时间点进行检查,获取并对比相关数据。其中,腰腿痛情况采用VAS评分法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腰椎功能采用ODI量表评定,分数越低说明腰椎功能越好[6]。疗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优:症状消失,日常生活工作不受影响;良:症状明显缓解,轻微活动受限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可:症状减轻,日常工作生活有所影响;差: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优、良均为满意[7]。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腰腿痛VAS评分方面,术前(7.13±2.05)分、术后第1天(3.08±1.73)分、术后3个月(2.54±0.82)分,有显著差异(P<0.05)。腰椎功能ODI评分方面,术前(46.12±3.30)分、术后第1天(26.21±3.07)分、术后3个月(22.69±1.59)分,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疗效方面,优42.00%(46/100)、良28.00%(28/100)、可18.00%(18/100)、差8.00%(8/100),满意率为74.00%(74/100),见表1。

3 讨 论

复杂性腰腿痛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常见的包括非典型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侧弯合并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根性症状多节段退变性腰椎主管狭窄症、多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难以确定责任节段的多节段腰椎退变,以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等。此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重点在于手术当中是否能够在责任节段准确实施,还有对责任节段怎样明确等。复杂腰腿痛患者,一般都具有多样化的临床症状表现,难以准确实现主要责任节段定位[8]。研究表明,通过实践诊治复杂腰腿痛,探索脊柱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研究并应用新型的脊柱内镜工具,能够进一步规范复杂腰腿痛的临床诊治,实现医疗成本的节约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表1 10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腰腿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对比(±s)

表1 10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腰腿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对比(±s)

注:相比于术前,*P<0.05

临床上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传统开放手术、扩张管道系统脊柱融合术、经皮髓核射频消融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髓核化学溶解术等。在传统的开放手术当中,有很多术后并发症的存在,而微创治疗方面,当前和介入治疗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概念区分,有时候不但不能将复杂腰腿痛的症状解除,甚至可能带来其他的并发症等,对于脊柱外科发展进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和传统的外科诊疗技术相比,采取神经根阻滞和脊柱内镜技术联合应用,诊疗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了更大的应用优势。本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通过神经根阻滞联合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手术后腰腿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腰椎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相比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所有患者治疗后达到了74.00%的满意率,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在复杂腰腿痛诊疗当中,采用神经根阻滞和脊柱内镜技术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腰椎功能,总体疗效十分满意。

猜你喜欢
腰腿痛节段微创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只有做手术才能缓解腰腿痛吗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