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喹硫平戊酸双相

林 立

(沈阳市安宁医院心理四科,辽宁 沈阳 110164)

临床中,双相情感障碍属于一种重度的精神疾病[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兼具抑郁和狂躁症状,两种症状常常相互混合和交替,复发性较高。首次发作时,患者表现为抑郁症状,再次发作则表现为狂躁和抑郁交替[2]。该疾病的发病高峰期为15~19岁,且存在25%~50%的患者存在自杀倾向,若未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目前为止,临床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常见为喹硫平。但单一药物治疗可诱导患者出现狂躁症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故此,现阶段临床一般采用药物联合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效果可观,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研究中,将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喹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且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于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组与联合组均占48例。入选标准:①符合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以及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者;③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伴有酗酒、药物以及脑外伤等引起的精神障碍者;③属于过敏体质者;④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⑤无意愿纳入此次研究中者。单纯组中,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23例;年龄方面,限值最小者为18岁,限值最大者为60岁,平均值为(45.74±3.22)岁;病程为3个月~11年,均值为(3.25±0.45)年。联合组中,性别方面,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方面,最小者为19岁,最大者为59岁,平均值为(45.69±3.21)岁;病程方面,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2年,均值(3.28±0.48)年。通过上述两组患者的各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发现并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临床对比性。

1.2 方法:单纯组采用丙戊酸镁口服治疗,剂量为500 mg/d。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1周后将剂量增加至750 mg/d,最大剂量不得超过1.6 g/d。联合组采用析喹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丙戊酸镁治疗方式同单纯组,加用喹硫平口服治疗。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d,第2天治疗剂量为100 mg/d,第3天治疗剂量为200 mg/d,于治疗第4天的剂量为300 mg/d。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将剂量逐渐调整为150~750 m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狂躁量表(BRM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狂躁量表(BRMS)评价狂躁程度,5级评分法。4分表示症状严重,3分表示症状明显;2分表示症状中度;1分表示症状轻微;0分表示无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20~35分为肯定存在抑郁症,>35分为严重抑郁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8.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对于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形式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RMS、HAMD评分:两组治疗前BRMS评分、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BRMS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单纯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RMS、HAMD评分(分,±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BRMS、HAMD评分(分,±s)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L-1β以及IL-4水平均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经过相应处理均好转,并不影响治疗进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严重精神性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反复性和交替发作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该疾病尚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4]。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s)

丙戊酸镁属于临床用于治疗癫痫的广谱药物,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狂躁症状的治疗。通过竞争性地对γ氨基丁酸转移酶进行抑制,可将其代谢减少,进而提高患者脑内的γ氨基丁酸含量,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5]。但临床使用个体差异性较大,血药浓度对疗效影响较大。喹硫平则属于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受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着重,对于抑郁症和狂躁症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药起效快,患者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好。

研究结果中,联合组治疗后的BRMS评分、HAMD评分、IL-1β以及IL-4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提示,喹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狂躁和抑郁症状,并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将患者的免疫系统改善。不仅如此,在安全性方面,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总之,喹硫平与丙戊酸镁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可改善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喹硫平戊酸双相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丙戊酸相关药物基因组学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La0.05Ba0.95FeO3-δ-Gd0.2Ce0.8O2-δ双相透氧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喹硫平用于失眠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