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萎缩性螺杆菌幽门

刘 岩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营口 115007)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主要特点是胃黏膜上皮及腺体发生萎缩,且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以及肠腺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通常而言[1],长期慢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遭受损害,维生素B12以及铁元素长期缺乏而导致细细胞合成出现障碍,最终造成慢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出现异常[2]。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变化,以期为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笔者单位消化内科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住院患者为研究资料例,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9.6±5.3)岁。另外,选择80例同期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4±5.9)岁。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②就诊前至少4周时间内未服用过抗生素、抑酸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铋剂、黏膜保护剂者;③有慢性胃炎且病程≥1年,且具慢性胃炎症状≥6个月,并确诊者。排除标准。①消化道出血者;②合并消化性溃疡者;③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胃肠或胰胆手术史者;④肿瘤患者;⑤既往血液系统疾病者;⑥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者。

1.3 仪器试剂:幽门螺杆菌检测仪、呼气卡(养和医疗器械设备公司);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配套试剂(库贝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研究方法

1.4.1 幽门螺杆菌测定:采用胃黏膜组织切片HE染色镜检以及14C呼气试验。

1.4.2 血清标本采集、检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取2 mL空腹肘静脉全血;置于含有抗凝剂抗凝管中;混匀后,2 h内送检。

1.5 统计学方法:文中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数据(±s)为t检验;计数数据为χ2检验;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0%(24/80),对照组感染率为51.3%(41/80),组间结果明显差异(χ2=13.227,P<0.05)。

2.2 红细胞参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本研究就红细胞各参数在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作用制成ROC曲线;经对ROC曲线其中各红细胞参考作用分析,仅RBC、Hb、HCT三个红细胞参数的AUC值>0.8;故RBC、Hb、HCT三个参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经对RBC、Hb、HCT各参数在ROC曲线不断截点的特异度、灵敏度,选取其在Youden's指数最大截点的临界值作为分析、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参考值(详见表1)。本文研究发现,一旦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0 g/L、HCT≤36.0%时,则可提示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表1 红细胞各参数值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准确度分析

3 讨 论

研究发现[4],长期慢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遭受损害,维生素B12以及铁元素长期缺乏而导致细细胞合成出现障碍,最终造成慢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出现异常。但是,学界针对红细胞参数变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相对较少[5],多集中于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0%(24/80),对照组感染率为51.3%(41/80),组间结果明显差异(χ2=13.227,P<0.05)。研究提示,一旦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0 g/L、HCT≤36.0%时,则可提示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也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红细胞形态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同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各参数值与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较大差异;故此,本文以研究患者分组依据为本文红细胞参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分析标准,并就红细胞各参数RBC、Hb、MCH、MCHC、HCT、MCV、RDW在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作用进行了ROC曲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仅RBC、Hb、HCT三个红细胞参数的AUC值>0.8;故RBC、Hb、HCT三个参数值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笔者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借鉴中发现[6],国内一些学者认为胃酸与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均需吸收一定水平的蛋白、铁、钙、维生素B12等,当慢性胃炎患者出现贫血时,则会导致其胃酸、胃蛋白缺乏不断加重,这可能也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病因[7-8]。

本文研究发现,一旦慢性胃炎患者的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CT≤36.0%、Hb≤119.0 g/L时,可具有提示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其中,RBC、HCT两个参考值的诊断价值具有中性,而Hb参考值的诊断价值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萎缩性螺杆菌幽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谈谈萎缩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