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12-02 05:16彭雪娇罗元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强制性患侧偏瘫

彭雪娇 罗元普

(重庆市东南医院康复医学科,重庆 400000)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在我国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近期对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强调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刺激,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1]。临床选择强制性运动方案进行治疗主要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一种新的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案是依据患者的脑损伤以后上肢功能障碍而制定,它能够有效使患者健侧上肢受到限制,同时确保该部位能够形成强迫性,为患者进行再塑训练落实有效的练习,可以达到患者康复的目标。这种治疗方案对于伴有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A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最大87岁,最小年龄为62岁,平均年龄(72.5±6.8)岁;B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24,最大年龄为88岁,最小年龄为61岁,平均年龄(72.5±6.9)岁。所有患者经过颅脑CT扫描,确诊为脑卒中,符合该病的诊断标准。其中,A组中存在脑出血患者5例,左侧偏瘫患者7例,右侧偏瘫患者9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20例,脑干出血患者9例;B组患者当中脑出血6例,左侧偏瘫患者6例,右侧偏瘫患者1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8例,脑干出血患者10例。两组对其性别、年龄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s)

1.2 方法:A组患者选择常规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同时做好关节的被动活动,为患者选择桥式运动、步态运动、站位平衡等相关的练习[2]。B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强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①塑形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具体的行为锻炼。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鼓励,这样能够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决心,每天需要指导患者进行2次的训练,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而且还要穿插一些必要的活动,训练的时间必须超过2 h,每周应该对患者进行大约5次的强化治疗。②健侧干预: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健侧需要佩戴连指手套,对患者手指和腕部加以限制,这样能够确保患者的患侧进行相关的活动刺激,但是健侧的约束需要在洗澡和睡觉时为患者解除。③起坐训练:每日可为患者进行200次的起坐训练练习。在对患者训练的初始阶段,需合理调整椅子的高度,调整大约为0.5 m,逐渐降低到0.2 m。④爬楼康复训练:患者在上楼和下楼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在上楼的过程中,以健侧为先,下楼的过程中,患侧为先,并且以患者的耐受来确认运动的强度。⑤单腿负重练习:应保证每天进行2次训练,每周5次[3]。⑥步行训练,须使部分轻症患者每日步行1~1.2 km,确保步行速度不宜过快。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再逐渐转变为平行板训练,对相关的训练活动需要持续大约1个月,之后评价训练所取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均选择采用Barthel进行,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分别为患者选择FMA量表和MWS(最大步行速度)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功能,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上下肢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IBM 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hel指数评分、FMA评分、MWS比较:见表1。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文B组患者明显优于A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起病急迅速出现的脑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临床事件。脑卒中功能障碍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主要与脑卒中的部位、性质、范围等有关,常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精神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等,对患者躯体、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会对社会和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4]。

近几年,随着临床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强制性运动疗法开始不断的成熟,并趋于完善,能逐渐的应用到临床上加以普及,在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进行康复治疗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6]。所以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优于A组,说明在对患者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时,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落实强制性疗法,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的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进行干预,促进了其恢复的效率。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时,可根据患者日常生活的运动能力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7]。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强化对患者健侧的肢体活动限制,而且反复的刺激患者患侧的相关肢体状况,这样就能够通过一些微小的动作,反复的强化练习,逐渐的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可有效实现患者的功能训练,而且对患者大脑皮质层的重构也具有重要价值。干预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健侧肢体进行运动限制,这样就能避免肢体习惯性废用发生,可以帮助患者的患侧肢体功能加以矫正,使患侧进行主动的运动[8]。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相关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起到辅助作用,这对于患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神经可塑性理论,通过不断反复的刺激训练,使患者大脑功能和组织结构发生重组,出现各种可塑性变化,使受损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最新研究表明神经功能可塑性机制可能与长时程增强作用、细胞因子、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细胞有关[9]。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强制性患侧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山东宣贯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强制性国家标准
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漫画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