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分析及意义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乳腺癌志愿者化疗

任 辉

(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污染、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人群压力普遍增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恶性肿瘤,继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逐年显著增加[1],恶性肿瘤存在着血液高凝的特性[2],针对乳腺癌患者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后化疗治疗,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3],但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的期间,由于相关化疗药物对患者癌组织进行致死,导致癌变部位周围相应组织与毛细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导致患者自身机体出现激活凝血过程,直接导致患者体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患者加剧血栓前的相应状态,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4],本研究针对乳腺癌联合化疗的患者凝血功能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和治疗的80例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都是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患者,80例患者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45±11.57)岁。其中两组患者未婚15例,已婚65例,65例患者进行手术后接受化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生血栓、出血性疾病,其中导管原位癌共25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浸润性小叶癌16例、混合癌10例及其他癌4例。80例对照组志愿者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45±11.59)岁。其中两组患者未婚16例,已婚64例,所选患者均无血栓、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且未服用相关抗凝血类药物。

表1 对照组志愿者与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s)

表1 对照组志愿者与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s)

表2 实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s)

表2 实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s)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临床通过各项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后接受手术后行化疗治疗。②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生血栓、出血性疾病。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服用相关抗凝血类药物。④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此次试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重要脏器、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异常等病史。②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对本研究不知情患者或不同意参与本次实验患者。

1.3 治疗方法:在实验组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前与对照组志愿者均接受静脉血采集,在实验组患者接受化疗治疗两周后每个治疗周期进行静脉血采集,实验组患者共接受3个周期化疗治疗,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含量(FIB)和凝血酶时间(TT),患者在取血前保持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液2~3 mL,按照1∶9的比例进行抗凝剂与血的混合制成分析液,将混合好的分析液在3000 r/min的仪器内进行离心15 min,离心结束后分析并整理其数据[5]

1.4 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患者接受化疗两周后每个周期的凝血功能与对照组志愿者进行比较。

1.5 研究方法: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志愿者与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根据本研究实验数据说明,对比对照组志愿者与实验组患者在化疗前的凝血功能各项数据: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含量(FIB)、和凝血酶时间(TT),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化疗后的凝血功能各项数据比较: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化疗前后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变化与化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与化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15%~35%的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性疾病[6],其中乳腺癌、肺癌及肝癌患者中出现血栓性疾病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更高,据相关调查显示,接近9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可出现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极大概率导致出现血栓性疾病从而威胁患者生命[7],对于恶性肿瘤临床上最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化疗,虽然化疗药物可以消灭肿瘤细胞但对肿瘤细胞周围组织与毛细血管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凝血机制,导致患者血栓程度加剧,继而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本研究针对乳腺癌联合化疗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可得:根据本研究实验数据说明,对对照组志愿者与实验组患者在化疗前的凝血功能各项数据: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含量(FIB)和凝血酶时间(TT),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与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APTT)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化疗前后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变化与化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时间明显缩短与化疗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临床上应及时针对患者的血液状态进行提早治疗与预防,防止患者出现血栓等疾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猜你喜欢
乳腺癌志愿者化疗
志愿者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我是志愿者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跟踪导练(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