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人员满意度

王 巍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辽宁 大连 116100)

慢阻肺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轻则对患者的呼吸产生影响,患者出现咳嗽、气喘,重则丧失行为能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给患者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较为严重[2]。本文主要针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实施延续性护理,分析并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55.69±5.8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6.11±2.02)年;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56.02±5.3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33±2.2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①建立护理小组:主要由主治医师、护士长及其责任护士组成。每周都应学习慢阻肺相关知识,对有效护理的技巧应不断进行总结,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及临床操作考核,监督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并将成绩放入日常绩效的考核中。主治医师应对慢阻肺的相关知识进行查阅,并对患者知识进行汇编及理论指导,责任护士应落实并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出院后做好患者的护理指导及随访的工作。该小组应定期对病历进行讨论,面对复杂病情或出现死亡病历等,应对其做相应的护理总结,并进行讨论。②住院指导:对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并对其接受程度实施个性化的干预。对患者的呼吸锻炼及康复运动等进行指导,对患者的缩唇呼吸及呼吸方法进行相应的指导,做好延续性护理的准备工作。③氧疗支持:对呼吸机及制氧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其进行指导,对出院后每日所需吸氧时间及浓度进行告知,每日不可低于15 h,浓度大概为1~2 L/min,吸氧最合适的时间是在进食或运动后。④药物的指导:对慢阻肺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告知,避免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⑤电话随访:需对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出院后的护理及生活进行相关指导,使患者的健康生活得到保证,对疾病防治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应用FVC、PEF、MMEF及FEV1指标评价总体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护理满意度以(%)表示,行χ2检验,肺功能指标以(±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FEV1、MMEF、FVC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分析和对比(±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分析和对比(±s)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非常满意23例,一般满意14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为90.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病,在治疗阶段患者常会遭受到一定的痛苦,且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在常规护理中[3],护理人员常常忽略对患者进行呼吸的功能训练,使患者离院后存在极大复发的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使护理整体效果得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慢阻肺复发的风险。在日常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并进行专业化指导,努力使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4]。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提示了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使护理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的方法对患者展开护理及指导,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患者的情绪及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使其心理处于愉快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进行干预效果显著,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护理人员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