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9-12-02 05: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口病皮疹

盛 慧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小儿手足口病作为国内丙类传染疾病类型之一,属儿科高发病症,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痛、发热、厌食、手足、口腔黏膜、和臀部出现溃疡或疱疹,少数患儿继发出现肺水肿、脑炎、脑膜炎等危重症,传染性较高,因此做好小儿口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1]。为了改善预后,促使患儿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本文就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效果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儿男25例,女21例;年龄2~12岁,平均(6.12±2.06)岁。对照组患儿男26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6.34±2.17)岁。本次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参与研究的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②体温37~40 ℃。排除标准:①遗传病;②严重组织器官衰竭;③先天性心脏病。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督促用药、退热干预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结合患儿性格特点,护士需用和蔼、温暖的态度和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儿快速适应住院环境[2]。②饮食指导,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坚持进食前后用淡盐水漱口,部分口腔疱疹严重或是无法自主漱口的患儿,可适当给予患儿开喉剑喷雾剂,加速口腔黏膜内创面愈合,3次/天,指导患儿多实用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类食品,少食多餐。③健康教育,采用发放宣传册和一对一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为患儿家属详细解释手足口病临床体征、流行机制、防控方法等相关疾病知识。告知家属手足口病极有可能在患儿感染后再次发病,传染性极强,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充分引起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使家属在发现患儿出现头痛、哭闹不安、发热等不适症后立即送医就诊。为家长讲解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在患儿咳嗽、打喷嚏时指导患儿掩住口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消毒,睡眠充足,形成健康的作息规律。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疗效判定标准[3]:①显效:治疗5 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治疗7 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治疗7 d后患儿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存在加重趋势,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对比: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对比(±s,d)

2.2 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6.09%(35/46)。

3 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咽部和口腔,一旦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是处理不当,则极易引发细菌性口咽感染,加剧病情。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家长仅对手足口病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但缺乏对疾病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认知[4]。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中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干预组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有效防范疾病感染、蔓延,同时有助于患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5]。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实践发现,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说明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不适症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恢复时间更短,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有效增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帮助患儿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缩短患儿恢复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口病皮疹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向自己道歉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