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2019-12-02 05:16罗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组间脑出血营养

罗红梅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急诊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急性脑出血多数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引起,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1]。曾有调查表示急性脑出血的病死率高达32.7%。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致机体代谢紊乱;然而机体应激性代谢紊乱会加重患者病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甚至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2]。传统治疗方法多为肠外营养护理,但该方法在患者预后恢复中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临床选择合适的营养供应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十分必要。故此次试验尝试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及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采用信封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纳入病患32例。对照组: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14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为(65.12±2.75)岁,发病后入院时间2~8 h,出血位置:基底节15例,皮质下7例,脑叶10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7例,女性病例15例,年龄59~78岁,平均年龄为(65.39±1.76)岁,发病后入院时间为2~10 h,出血位置:基底节13例,皮质下8例,脑叶11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及病情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脱水,降低颅内压等药物治疗,与此同时,行常规肠外营养护理,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基础,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为患者输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脂肪乳剂等营养成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预防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内营养护理,主要内容为:①对于昏迷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专业营养师对其所需的成分支撑营养液,经鼻胃管予以营养支持;或者通过鼻胃管给予牛奶、豆浆、鱼、肉、蔬菜等食物加水研磨而成的流食;在鼻饲前需清洁口腔、呼吸道,注意营养液灌输速率,防止出现呛咳现象。②针对清醒、有意识的患者,结合患者患病程度选取合适食物,护理人员鼓励其自主进食,遵循营养摄入均衡原则,少吃多餐,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按照其病情稳定程度对饮食的营养、食量以及硬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分析两组病患康复情况,指标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及Barthel指数评分。②于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GLU)、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Alb)、血电解质浓度等指标进行检测。③记录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考察指标包括消化道出血,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t验证,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由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评分相对较高,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GLU)、肝、肾功能、血清白蛋白(Alb)、血电解质浓度等指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指标均发生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然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泻和1例呕吐,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3例出现并发症,包括1例腹泻和2例呕吐,发生率9.38%。显然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肠内营养(EN)是通过胃肠道为患者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途径,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3]。其作为临床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曾有研究证实,一方面,早期肠内营养能够保证患者营养需要,另一方面可促进胃肠道的吸收和免疫,机体代谢逐渐恢复正常状态,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同时促进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急速的反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4]。相较于常规的肠外营养,其优势更为显著,如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费用低廉及可营养素直接被肠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除此之外,更显示其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5]。

本院研究以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和肠外营养护理,研究数据证实,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评分相对更高;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显著高于观察组发生率9.38%,进一步证实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存在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组间脑出血营养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