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防范对策

2019-12-02 05:16李亚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护患内科心血管

李亚莉

(营口市中心医院陪检科,辽宁 营口 115003)

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是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性疾病。其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且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1]。本文为帮助患者合理的用药,使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特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口服治疗高血压药物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不安全因素防控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6~68岁,平均年龄为(52.95±6.75);女性患者为20例,男性患者24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55.36±6.59);其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6例;经过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有关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防范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对患者及家属遵守告知义务:对新入院的患者详细介绍院内环境、住院医师、责任护士以及在院期间要履行的规章制度,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在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使家属做好思想准备,取得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并要签署知情同意书[2]。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情观察,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方式,指导患者改掉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尤其是要对今后的饮食做出调整,并且在能够下床活动的情况下,多加运动,预防便秘,且遵医嘱服药。③护理文书书写规整:护理记录是在发生医患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及时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3]。④加强护患沟通:在护理期间,与患者以及家属多沟通多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气以及词汇,认真听取患者以及家属的意见以及心理活动,要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⑤预防突发事件管理措施:患者意外跌倒、磕碰是临床中常见的意外事件,首先加强宣教力度,向患者以及家属跌倒的危险性,协助患者做好预防工作,如患者在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家属应该在旁陪护,若患者无家属陪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帮助[4]。⑥加强管道管理:及时向家属讲解管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配合,妥善固定。如气管插管要用双层胶带固定,避免打死结。指导家属正确给予患者鼻饲喂养和护理,避免发生窒息[5]。⑦做好用药安全管理:对于快速降压利尿的药物,做好保护静脉措施,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血压、脉搏以及不良反应等,确保用药安全。⑧加强对陪护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昏迷患者使用热敷时,要严格控制好热敷温度,温度控制在45 ℃以下,并且热敷药物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防止烫伤[6]。

1.3 观察指标: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1.4 评判标准: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坠床、跌倒、护患纠纷三项,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水平三项,各项总分100分,通过对患者以及技术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分,严格控制发放问卷数量,填写人认真填写,且对问卷如数收回,分组越高则代表满意度越高。

1.5 应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通过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对比(n,%)

2.2 通过实施不同的管理模式,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3 讨 论

3.1 风险因素分析:①护士技术水平受限:由于医疗队伍的不断扩大,护理人员走向年轻化,使护士技术水平和对应急能力较低,由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治疗技术不断增强,由于护士的年龄小、经验少,没有实际掌握临床中的各项护理操作技巧,并且理论知识不扎实,因此对患者不能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由于护士的临床经验较少,不能及时辨别患者的异常,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②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由于心血管内科的工作任务量较重,且配比人数相对不足,导致护士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从而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如:未遵守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导致错输、漏输药物、未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导致患者交叉感染、交接班不够详细导致对患者的病情未充分了解,以及未对危重患者加强巡视等,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不能及时给予响应的治疗措施等。③缺少护患沟通:护士不能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注意事项未履行告知义务,同时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另外,护士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导致发生医疗纠纷事件时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④患者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偏大,且病情危重,发展较快,因此出现并发症和意外事件较多,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稍有差错都会引起护患纠纷。另外。患者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不能接受发生技术性失误。⑤环境因素:医院基础设施较差,也会潜在风险因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增高,同时患者的年龄偏高,导致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风险较大。因此心血管内科的管理者应该带领护理团队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创建安全和谐的医疗环境是当前医院有待解决的难题。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不安全因素护理防范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以及加强护患沟通,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实施安全因素护理防范对策,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实施不安全因素护理防控措施,将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而且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临床的护理满意度。

总而言之,对临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给予防范措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护患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