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教节目创新浅见

2019-12-02 05:14咏森
关键词:镣铐关注点精品

咏森

当前信息传播已进入光纤时代,传播平台多样化、速度快、效率高,对于远教工作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然而,相对于信息传播的几何式增长来说,远程教育在泛媒体环境下的声音和阵地并没有得到放大。很多远教节目制作出来,成为“一次性消费品”;有的节目甚至于从问世到销声匿迹,期间并没有多少观众看过。远教节目利用率的低下与当前信息传播的便捷形成了对比。很多人意识到这种矛盾,开始进行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渠道创新,以期解决这个问题。不过笔者认为,改革与创新,先要从解放思想入手。如何解放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个人体会,希望对远教同仁们有所启发。

每次制片之前我们都应扪心自问,拍给谁看?远教资源开发的起始点,其实还是要解决好拍什么、怎么拍、拍给谁看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筚路蓝缕,前两个问题我们基本已经解决好,关键是第三个问题。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我们远教制片团队历来有“由东意识”,在制作中经常想着上级想表达什么,并以此作为素材取舍剪辑的标准。有一些上级部门也热衷于在远教课件制作中体现主观意识,制作出来的节目往往“唯上”,主观表达做得多,基层意愿想得少。因此有人说,制作远教节目是“带着镣铐的舞蹈”。镣铐太重,舞怎能跳好?调门太高,普通观众又怎能喜欢看?所以说“拍给谁看”始终是个大问题、老问题、難问题。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制作观念上彻底转变,克服“唯上”主义,真正做到视角下沉,真正贯彻“三个贴近”。

我们必须形成这样一个认识:不能靠一部片子打天下。一部片子确实打不了天下,可是我们的一些节目策划者,在制作中总是不经意间追求着“一部片子打天下”的效果。选题总是很宏伟,取材总是很全面,谈起一项工作,恨不能把这项工作的所有业绩都表达出来;讲述一个人物,总是要把这个人物的各方面表现都勾画出来。所以很多远教课件片长都很长,不长就讲不完这么多内容。而从传播规律上来说,人们在关注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时候,总是选择能触动自己的关注点,对于关注点以外的东西的兴趣会持续衰减。过度传播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就是因为当主动关注结束时,被动接受还在无休止持续。所以我们的节目不要拍得太长,更不要追求“高大全”,而要注重“短平快”。一部片子,能透彻表达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就已经很成功了。

不能广泛传播的资源,无论做得多么精美,都是无效资源。以往我们经常做“大选题”“大计划”,集中大量人力物力重点打造一些构思宏伟的“精品课件”。至于做出来的是不是精品,我们习惯于这样衡量:费了大力气做的就是精品;专家叫好、领导点赞的就是精品。这是长期自娱自乐形成的思维定势。其实精品不精品,最终要看宣传和传播效果,要基层党员群众说了才算。节目制作得再精美,最终都只是用来参加各种观摩展映,基层党员群众连看都没看过,这节目又能有多少实际价值呢?我们不是为了制作而制作,而是为了传播而制作;不适应传播的作品,就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作品。因此,在内容上我们要考虑观众的关注点,在形式上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时期的传播规律和特色。当前的大众学习行为特征是碎片化、网络化,我们就要避免制作片长过长、解说过多、表达过度的资源,而要积极制作尊重新时代传播规律、适应新环境媒体创新的新型资源。

节目创新要从根本上出发,卸下习惯上的“镣铐”,脱下观念上的“制服”,创新才可能取得实效。形成新的宣传观、传播观、制作观,才是远教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敲门砖”。

猜你喜欢
镣铐关注点精品
冬奥关注点
下半年尿素市场四大关注点
如何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和分散——数据分析的两个关注点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墓志铭
“镣铐”辩
港珩隆2015大型春季拍卖·精品荟萃
“戴着旧镣铐怎能舞出新姿”: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