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学生数学学习的理性突围

2019-12-02 03:39张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兰

摘  要: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体验过程。体验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情境下,经过问题引领,对学习对象进行反思性实践的过程。情境是体验性学习的母体,问题是体验学习的动力,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方式。体验性学习,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核心素养

有意义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性学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先驱杜威、勒温、皮亚杰等思想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体验学习”概念,被誉为“体验学习之父”。库伯认为,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体验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具体体验,二是观察反思,三是抽象概括,四是主动检验。库伯认为,体验学习不是一个平面的循环,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据此,库伯提出了“体验学习圈”的概念,用以描述人的学习样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性情境,运用问题进行引领,让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性实践,从而主动建构知识。

一、情境:体验性学习的母体

体验性学习离不开实在的或者虚拟的情境,情境是体验性学习的母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融入、沉浸于学习之中。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一种沉浸的状态,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式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具体体验,也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只有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体验,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整体效能。

比如教学“数的分与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如何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纯粹的说教,让学生对“分”与“合”形成汉字符号的认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让学生进行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什么是分”“什么是合”。教学中,笔者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些圆片,然后将圆片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体验性活动,学生认识到“合”的概念。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圆片从合好的圆片中拿回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分”的概念。通过两次操作,学生认识到:合能让数量增多,分能让数量减少。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情境性操作,为学生后续学习“数的分与合”相关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行,学生对4的分与合、5的分与合、6的分与合进行简单操作,进而从简单的操作过渡到有序操作(如从1、2等分别开始操作)、对称操作(如4可以分为1和3,反过来就是4可以分为3和1),从而能自主建构“数的分与合”的基础知识。

情境操作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一种情感性的体验。在学生的情境操作中,学生不仅可以进行个体性操作,而且可以进行合作性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根据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素材,从而吸引学生体验注意力,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

二、问题:体验性学习的动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动力引擎。在体验性学习之中,教师既可以设置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进行体验。这些问题既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又要有启发性、引导性。也就是说,这些问题要位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问题集结起来,形成结构性问题,诸如问题链、问题串、问题群等,从而赋予学生体验时空,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这样的体验性学习往往是立体的、结构性的。

比如教学“正比例意义”(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问题1:路程和时间是怎样变化的?从左往右看,从右往左看。问题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3: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等等,这樣的问题链,犹如一个思维导图,能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性学习。通过体验性学习,学生自己探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数学观察、数学思考,而且要进行计算、比较,从而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与不变的关系。结构性问题,避免了问题的琐碎、烦乱现象,可以让学生动态感知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体验性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积淀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驱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积极的感受、体验。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用问题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要做到步步深入、循循善诱。

三、实践:体验性学习的方式

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充分舒展自己的感官,让自己的全部感官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因而,实践就是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根本方式,也是主要方式。在实践中,学生与知识对象进行本质交往与对话,从而对知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感性与理性相互交融的把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被界定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实践,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深化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培养完整的人的教学目的。

实践也是学生对自我本质力量的真正展现。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实践不是机械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是反思性的实践。也就是说,学生的实践一定是学生手脑等感官全面参与的活动,是一种“操作性的思维”,也是一种“思维性的操作”。在实践中,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结论的推导过程,经历方法的思考过程,等等。比如教学“认识乘法”,笔者从学生原有认知——“加法”开始,从2个相同加数的计算,到3个、4个、5个、6个,伴随相同加数的增多,学生在计算实践中感受、体验到算式的冗长、计算的繁杂,从而获得深刻的“求简体验”。“这么多相同加数,太多了!”“这么多相同加数,有没有简洁的表示方法?”当学生有了求简体验后,他们就主动创造符号对算式进行表征,比如2(6个),或者2+……+2(6个),等等。这里,关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形式,而是让学生在书写相同加数的算式中,形成一种新算法的心理需求,是让学生在书写相同加数的算式中,积极建构新的算法,从而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感悟到加法与乘法的关联,又能感受、体验到乘法的优越性。

实践性是学生体验性学习的根本特点。作为教师,要活化学生的体验方式,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灵动、多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的实践不仅是一种个体性的实践,更是一种群体性的实践。通过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生命体验过程。从而,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仅仅是一种认知、理性,更让学习进入学生的生命体验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清醒突围!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