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后建筑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2019-12-02 10:27龙伟高振
价值工程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发展进程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

龙伟 高振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稳步发展,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及标准规范相继出台,使得建筑安全生产迎来了质的变化。行业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同时,对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得到行业的认可和推行。本文从《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的演变历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安全生产的变化。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steadily. However, the safety accident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ve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have brought about qualitative changes in building safety production. While ensuring safe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ivilized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efore,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promoted by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building safety produc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rom the evolu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Inspection Standards" (JGJ59).

關键词: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发展进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civilized construction;green construction;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development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0-0017-02

1  法律法规的发展

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国际条约。我国法律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宪法,也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包括《安全生产法》、《建筑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行政法规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是各项标准规范的编制依据。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将其法制化,建筑安全生产逐渐恢复平稳发展的趋势。随着《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各项管理条例的先后出台,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也形成了法律—法规—条例—标准规范的一整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律体系,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春天也终将来临。

2  标准规范的更新

建筑安全技术标准规范以法律体系为基础,总结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编制成册,在规定建筑安全施工行为的同时,指导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结构形式的多元化、高层化,暴露出的不全面的问题得到逐步完善,现以JGJ59系列规范为例,阐述JGJ59的演变历程。

2.1 从JGJ59-1988到JGJ59-1999——量的突破

2.1.1 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1988是JGJ59系列出台的第一本规范,于1989年4月1日起实施,对当时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部位、施工工艺做出安全评价。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建筑高度较低,建筑结构简单,施工工艺较简单。因此,JGJ59-1988的内容较简单,安全检查内容较少。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替代JGJ59-1988。1999年,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稳步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往多层、中高层方向发展,以往的施工工艺、安全措施无法满足现阶段建筑安全生产要求,因此JGJ59-1999的出台,弥补JGJ59-1988的不足,更适用于当时建筑生产环境。

2.1.2 对比分析

对比JGJ59-1988和JGJ59-1999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内容的增减、完善,浅析该段时间建筑安全的发展。详见表1 检查项数对比一览表。

相较于JGJ59-1988,JGJ59-1999内容有大量的增加,主要变化的内容如下:

①安全管理评分表中新增安全目标管理、各工种及管理人员考核、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专业性较强项目评分、对安全员的配置提出要求。

②新增文明施工、基坑支护、模板工程检查评分表。

③由原先的外脚手架变成各种类型脚手架(落地式、悬挑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单独评分。

④原“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表中对材质提出新的要求。

⑤将塔吊、施工升降机分类单独形成检查评分表。

⑥将原先的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全面推翻,加以改进。

原因分析:

1988年到1999年期间,正是我国建筑高速发展的阶段。首先,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高度的逐步攀升,基础埋设深度的加大以及施工面积的增长給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压力;措施安全管理得到完善的同时,技术措施、材料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凸显不容忽视。其次,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镇人口较密集,大面积的建筑施工给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材质要求、新工艺安全要求、专职安全员配备、管理人员素质等要求被纳入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中来。

2.2 从JGJ59-1999到JGJ59-2011——质的飞跃

2.2.1 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替代JGJ59-1999规范,同时JGJ59-1999废止。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19322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面积有限与日益增长的人口矛盾逐渐凸显。超高层建筑因此成为当下城市建筑主流。JGJ59-2011出台,在JGJ59-1999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细节的管控,淘汰安全隐患较大的工艺,更多成熟的新工艺得到推广,更能融入现阶段的建筑生产环境。

2.2.2 对比分析

对比JGJ59-1999和JGJ59-2011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内容的增减、完善,浅析该段时间建筑安全的发展。详见表2检查项数对比一览表。

相较于JGJ59-1999,JGJ59-2011内容更注重细节,检查项有少量的增加,删减部分安全隐患较大的工艺,虽然在检查大项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增加了大量小项,检查内容更加细致。主要变化的内容如下:

①新增术语章节,新增检查评定项目要求,对检查表内容作出指导要求。②新增各施工工艺细部做法检查条目,将是否设置和是否合格设置区分评价。③新增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满堂式脚手架、高处作业吊篮检查评分表。④删除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检查表。⑤新增悬挑式钢平台和移动式操作平台检查表。⑥原“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表中新增临边防护检查内容。

原因分析:1999年到2011年,是我国建筑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安全环保措施日渐成熟,同时,对规范的总结也愈发标准完善,标准规范已从总体掌握转变到细节的管控。超高层建筑的崛起,使得部分传统工艺逐渐退出建筑舞台,新型工法工艺被总结提炼加以运用。因此,新增的安全检查项目对新工艺提出安全要求,新增的术语章节和检查评定项目章节也对检查表中的控制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更具指导意义。

3  标准的落实

3.1 扬尘防治

从场内到场外,通过“控制”结合“治理”手段抑制扬尘。

场内控制:施工区域内硬化、覆盖、播撒草籽和种植苗木等方式控制裸土,从源头控制扬尘。

场内治理:安装塔吊喷淋、外脚手架喷淋系统,防止扬尘扩散。

场外控制:使用洒水车不定时湿润施工便道,控制地面灰尘;使用自动化车辆冲洗台,确保进出车辆冲洗干净,防止污染市政道路。

场外治理:使用围挡喷淋结合雾炮机等方式治理扬尘。

辅助措施:使用扬尘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

3.2 标准化施工

标准化施工不仅指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也包含内业资料标准化。标准化的制定可以将内业资料的梳理约束在一个框架内,有效地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根据标准化资料清单查漏补缺,使得内业资料调理清晰,便于查阅。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化管理则让施工现场更加清晰美观,统一标准的标识牌、警示语更引人注目,警示效果也更加直观明了。

3.2.1 内业资料标准化

形成完整的资料清单,工人三级教育、培训考核记录、交底等按照工种分类整理,登记花名册,按照工种对每一位工人编号,如钢筋工班组,可采用GJ-001、GJ-002的形式编号,编号与资料一一对应。在场和已退场工人资料分类整理,并登记退场时间。同时建立电子资料库,资料库中的资料以超链接形式链接清晰。

3.2.2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通过实名制管理控制人员进出场,塔吊、施工升降机、配电箱等设置定型化防护棚,塔吊配置门禁系统,有效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塔机配置安全监控装置,确保塔吊作业安全。

建立安全体验区和VR虚拟体验馆,组织一线作业人员接受VR体验,虚拟演示基坑坍塌、脚手架坍塌、触电、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体验事故降临那一刻的切身感受,起到了高效地警示作用。同时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现场人员实施二维码管理,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人员、机械基本信息,直观的了解人员否经过教育,机械是否备案、是否正常维保。

4  结束语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由初始的严峻逐步发展至平稳,归根结底得益于法律法规层次的约束、标准规范的指导和标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优化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如此互利互补和PDCA的优化过程,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愈发平稳。

参考文献:

[1]梁立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及安全事故预防[J].广东建材,2011(2):103-105.

[2]邓思聪.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价值工程,2011(2):86.

[3] 陈舂秀.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1(4):157.

[4]张新华.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学术刊, 2011(7X):55-56.

[5]姚勇.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J].大陆桥视野,2011(12):33-34.

猜你喜欢
发展进程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
油气储运标准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