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2019-12-02 12:16饶凯华黄春华饶旺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证候

饶凯华 黄春华 饶旺福

【摘 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脑病科住院病人 80 例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分析各证候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基本证候主要是风证、痰证、火热证和血瘀证。NIHSS量表评价与风证、痰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为火热证、血瘀证。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症候为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NIHSS

【中图分类号】R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0-007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syndromes and neurological defects in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80 cases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classified into TCM syndrom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dromes and NIHSS scor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basic symptoms in acute stage of ischemic stroke were wind syndrome, phlegm syndrome, heat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NIHSS scale evaluation has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wind syndrome and phlegm syndrome, followed by hot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Conclusion The main symptom of neurofunctional defect caused by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wind syndrome> phlegm syndrome> hot syndrome > blood stasis syndrome.

Keywords:Ischemic Stroke;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NIHSS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组织区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起损伤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偏身麻木、失语等[1]。NIHSS量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而简单易行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量表,是一个有很好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卒中量表,测量的水平是残损, 适合急性前循环卒中的疗效评价[2]。本研究通过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特点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中风病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使中风病的中医辨证更直观、更完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之病名诊断标准[3]。

主症:半身不遂,神志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及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

临床特点:①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 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 部分病例发病前可有 TIA 发作。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 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共济失调等, 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以上临床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TCD、血管造影等确诊。

1.1.3 中医症候分级标准 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5]的标准,共有风证、痰证、火热证、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六个证候。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分。

1.1.4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缺血性中风病、中风病分期符合急性期患者;均为发病1周内入院;符合西医脑梗塞病名诊断并且为前循环梗塞患者;经CT或MRI证实;病情允许并能够配合检查。

1.1.5 排除标准 合并有肺部、肝脏、肾脏、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临床诊断心源性脑栓塞或有心脏栓子来源的高危因素,如房颤、急性心肌梗死;瘤卒中;资料不全影响辨证。

1.2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共入选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81岁,平均年齡(67.0±8.01)岁。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南昌地区人群。

1.3 研究方法

1.3.1 证候诊断 根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的相关标准,证候诊断得分:≥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若多个症候达到诊断分值,则为复合证候。

1.3.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创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由意识、凝视、视野、面瘫、运动、感觉、共济、语言、忽视等项目组成,总分最高33分,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评价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量表。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证候发生频率 按照缺血性中风基本证候发生频率大小,其中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风证、痰证发生频率均大于50%,其次为火热证占39%,说明大多数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必然有风证、痰证、火热证的存在,符合中风病急性期病机。脑梗塞急性期基本证候主要是风证、痰证、火热证和血瘀证,其次为气虚证、阴虚阳亢证。见表1。

2.2 NIHSS量表评价与各证候的关系 经t检验,NIHSS量表评价与风证、痰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提示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的主要症候为风证与痰证;同时,NIHSS量表评价与阴虚阳亢证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提示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轻的主要症候为阴虚阳亢证。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工作及生活变得紧凑,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近30年来,我国居民疾病谱已发生重大变化,卒中已超越癌症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且发病率以每年 8.7%的速度增长[6]。脑卒中成为近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本病的防治亦成为中西医学者研究的热点,而急性期的治疗尤为关键。

王森等[7]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基本症候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缺血性中风起病时,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症候为痰证,而发病 48 h痰证与气虚证成为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症候,至发病 72 h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主要症候变为痰证、气虚证和火热证,说明症候转化疾速是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特征。张俊清等[8]认为痰浊阻络是引起中风发病、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病情恶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王永炎[9]认为中风病急性期以内风、邪热、痰浊、血瘀等标实症状突出,同时互相转化,本虚的现象会暂时被严重的标象所掩盖。有研究发现[10]缺血性中风发病72 h以内,内风证出现比例最高,其次为痰湿和内火,阴虚最少,发病第7天、14天、28天,痰湿、血瘀、内火均为排在前三位证素。

本研究结果发现NIHSS量表评价与风证、痰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其次为火热证、血瘀证,提示急性缺血性中风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的主要症候为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巢元方说:“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陈无择指出:“夫风为天地浩荡之气,正顺则能生长万物,偏邪则能伤害品类。人或中邪风,鲜有不毙者”。“盖风性急暴,善行数变;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晕。激人涎浮,昏人神乱,故推为百病之长”。说明风证是中风发病的主要病机,风邪致病往往病情严重,神经功能缺損程度大。有研究[10]认为中风病在病机演变中,诸多病理因素如风、火、痰、瘀等蕴结不解,酿积成毒,损伤脑络。中风急性期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不仅参与了脑神经元损伤链的病理过程,而且是中风病情险恶、难以治愈的关键[11],这从本研究结果中也得到了证实。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4.

[2]蔡业峰,贾真.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7(31):494-49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2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64-66.

[6]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7]王森,裴丽.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演变初探[J].天津中医药,2009,26(3):199-201.

[8]张俊清,张军平.从痰瘀致毒探讨中风机制[J].天津中医药,2008,25(5):393-394.

[9]王永炎.中风病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中医急症,1995,4(2):52.

[10]张健.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演变规律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关系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

[11]李澎涛,王永炎,黄启福.“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形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1-6.

[12]韩学杰.痰瘀同治方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免疫作用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65-67.

(收稿日期:2019-08-16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中医证候
中医证候理念的更新者张震研究员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毒瘀虚”诊断结合的研究
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毒瘀虚”诊断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