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主观题答题错例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9-12-02 08:21金秀萍庞培刚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答题同学

金秀萍 庞培刚

[原题]

邵山人潜夫传

文/陈维崧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huì)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cuò)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wǔ),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辍叱(chì)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zī áo)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稚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餔(bū)食。室中止庋(guǐ)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yǎn

yí)。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qū qiè),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zhòu

zhuàn),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qǐn)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经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yí)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

B.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

C.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岂信然哉 信:真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4分)

译文: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6分)

译文:

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4分)

答:

[解析]

这是2018~2019学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试题。文章整体大意理解并不难,都是常见句式和常见词语活用,但是同学们答题时出现的错误千奇百怪,得分不理想。现对学生答题情况做一些分析,以期对2020届高三同学的文言文复习有所帮助。

先看翻译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4分)

[学生答案1] 邵潜的妻子,是里中的小霸王,她常常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她的丈夫,邵潜每天都希望他离开。(0分)

[学生答案2]

邵潜的妻子,内在其实是个小家子气的人,不愿侍奉她的丈夫,过了一段时间,请求离开。(1分)

[学生答案3]

这个妇人,是里中小家子,认为他的丈夫没有出息,役使他的丈夫,总是祈求离开。(2分)

[學生答案4]

邵潜的妻子,是里中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认为邵潜平庸懒惰,天天想着和邵潜离婚。(3分)

[参考答案]

(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判断句、小家子、庸奴、日求去,各1分)

[教师点评]

本题满分4分,原则上每个采分点各1分,但结合句意具体得分如下:“妇,里中小家子也”,要译出“……是……”的判断句式,同时注意补出主语,翻译成“这个妇人”或“他的妻子”都行,如主语错误,此句不给分。“小家子”,翻译为“小户人家出身”“小户人家的女儿”“普通人家的孩子”或“小门低户的子女”都行,如果只翻译出“小户人家”或者“小家族”,没有注意到“子”的翻译,则不给分。“庸奴”,翻译为“把……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认为……是平庸无能的人”或“认为……平庸、无作为”都给分,重点是要有意动用法的翻译意识。“日求去”,“日”是名字作状语,要翻译成“每天”“天天”“整天”,“去”翻译为“离开”,否则不给分。

[存在问题]

本句翻译的难度应该说并不大,均为常见句式和常见词语活用,但因错误百出,导致均分在2.5分左右。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1.不能忠实于原文。译文必须忠实原文的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但不少同学遇到不会翻译的地方就或胡乱翻译或直接跳过。2.不懂得古今异义。如“小家子”的理解,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恰巧是一个双音节词,因为缺乏古汉语意识,没有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将“小家子”翻译成“小家子气”或“小家庭”,其实应该是“小户人家”的意思。3.不结合前后语境。因缺少语境意识,造成对句意理解不到位,翻译不符合文意。比如“妇”,结合前文应该明白是邵潜的妻子,但不少同学翻译成“母亲”;再有结合主语“妇”,“小家子”中的“子”应该是女子无疑,但不少同学完全不结合语境,完全不管上下文是否通畅,将“子”译成“子弟”“弟弟”“儿子”;再比如“日”字,高三同学应该接触过多次,名词活用做状语,译成“每天”,但仍然有不少同学翻译成“一天”“一天天”“渐渐”“总是”,甚至“白天”“明天”。凡此种种,都是由于不结合语境造成的翻译错误。

[应对策略]

1.讲究积累,除了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120个实词的含义,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稍稍扩大文言实词的积累范围。2.掌握好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如逐字对照落实、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句子语序等。3.根据上下文,文通句顺,“说人话”“合情理”才是关键。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6分)

[学生答案1]

平生看过国家的繁荣太平,凭农民的身份作为诸侯的客人,到他六十岁时,年老孤独死去,多么悲哀啊!(2分)

[学生答案2]

活着看见了国家的太平盛世,凭借一个农民的身份被诸侯上客,活了六十年,老了却孤独无依地死去,真可悲啊!(2分)

[学生答案3]

邵潜活着的时候看见了国家太平的盛况,凭借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客,经过六十年,老的时候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多么悲惨啊!(3分)

[参考答案]

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身份成为诸侯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令人悲伤啊!

[教师点评]

本句满分6分,均分437。得分点为:“以”“布衣”“上客”“垂”“茕独”。语意基本正确,文句通顺即得满分。

[存在问题]

翻译错误主要集中在对“上客”和“垂”的理解。不少同学直接引用“上客”,不作翻译,没有译为“上宾”或“座上客”,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已无“上客”之说,故直接引用不给分。对“垂”的理解,不少同学译为“流传”“垂垂老矣”“垂拱”等,均为生搬硬套平时的积累。还有“六十年”,此处应为“在诸侯做门客近六十年”,而非“活了六十岁”。

[应对策略]

1.要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多种义项,能根据语境灵活选择语义。2.强调字字落实的同时,也要强调文句通顺,重视意译。3.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避免因文化常识缺乏带来翻译错误问题。

再看简答题。

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4分)

[学生答案1]

(1)爱骂人;(2)不会农事;(3)喜爱读书;(4)淡泊名利。(0分)

[学生答案2]

(1)好读书;(2)博览群书;(3)热情好客;(4)待人和善;(5)聪明机敏;(6)淡泊名利;(7)学问广博。(1分)

[学生答案3]

(1)聪慧异常;(2)性格急躁;(3)热爱精通诗文辞赋;(4)孤独无依。(2分)

[参考答案]

(1)率性急躁;(2)不治生计;(3)才华出众或学问广博;(4)孤独贫困。

[教师点评]

本题4分,要求给出4点答案,每点1分。在批阅过程中,每一个得分点的内涵有所扩大。第1点“率性急躁”,只要写出其中1点即可,“率性”写成“任性”也可,但写成“直率”“直爽”“洒脱”不给分;“急躁”写成“暴躁”“急性子”之类也给分;第2点“不治生计”,写“不事生产”“不事产业”“不会经营”均可;第3点“才华出众或学问广博”,答成“才华出众”“学问广博”也可以;第4点“孤独贫困”,写出其中1点即可。

[存在问题]

这道主观题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1.第1点中的“率性”是任性、随意的意思,不是对传主的肯定赞美,写成“直率”“直爽”“洒脱”,不给分。写“爱骂人”的较多,只写了表现,没有概括,不给分。“急躁”的“躁”写成“燥”的特别多,关键词写错别字,也不给分。2.第2点中不少同学受选择项影响,写成了“不会农事”之类,不给分。3.第3点主要问题是有些同学罗列了传主的行为表现,例如“喜爱读书”“著作很多”之類,不会从形象特点角度归纳概括。4.第4点主要问题是无限扩大,写成“隐居”“淡泊名利”等,不给分。5.答题啰嗦,有些答案互相矛盾或重复,例如写“性情急躁”,紧跟后面就写“性格温和”。

[应对策略]

文言文主观简答题是高考江苏卷必考题,作为最后一届用江苏语文卷参加高考的2020届同学,可以分三步来做好这类题型的解答。第一步是抓住关键,审清题干。如在作答本题时,一定要抓住题干中“简要概括”“邵潜”“形象特点”这三个关键词,因为这三个关键词分别预示了答题要求、答题对象和答题方向。抓住这三个关键,答题时才不会发生偏差。第二步是锁定区域,圈划重点。审清题干后,要根据“关键词”在相关区域内圈划重点,唯有如此,答题才不会走偏。研读文章,圈划和邵潜形象有关的文字,如第一段中的“性又不善治生产”“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第3段中的“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著书数十万言”,最后一段中“老而茕独以死”等。第三步是简明扼要,分条陈述。圈划的内容仅仅是为答题提供依据,要想得到高分,必须概括圈划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与此同时,为了便于老师判卷,最好分条陈述。怎么进行概括?先将圈划内容粗略翻译,再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性又不善治生产”的意思是“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概括起来就是“不治生计”“不会生计”;“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的意思是“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开口骂人”,这是说邵潜“性子急躁”;“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的意思是“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著书数十万言”的意思是“著书有数十万字”,这里说邵潜的才华,概括一下就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老而茕独以死”的意思是“年老后孤独死去”,这是说邵潜“孤独”,加上文章多处写他贫穷,概括一下就是“贫穷孤独”。解答文言文阅读主观简答题,按照“三步法”进行,正确率肯定会大幅度提升。

[参考答案]

5.C

6.B

7.(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

(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身份成为诸侯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令人悲伤啊!

8.①率性急躁。②不治生计。③才华出众(学问广博)。④孤独贫困。

[参考译文]

山人名潜,字潜夫,是扬州府通州人。小时候就异常聪敏,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竟然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很是工巧。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见识浅陋的人,每天想着离开(他)。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只能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他)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同乡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乡里有很多说山人坏话的,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来到吴中,和王伯谷稚登用一个整天谈论诗歌。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心里苦闷志愿没有实现,不久就回到通州。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替),家鄉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住处只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

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大小篆和隶书(李潮八分书)写得很好。最有研究的是文字学,点画没有一点差错。著书有几十万字,大多被人拿走,残损散失的超过半数。刻印的有《州乘资》《失俪志》和《邵山人诗集》,诗集是冒观察在粤中为他刻印。

冒观察与范玺卿,是同乡人中和山人相知最深的两位。山人生病将死时,帮他寻医问药的人,是冒观察的儿子巢民先生。离世时,经管科理后事,黄长孺先生出力最多。

有人说:“山人性情急躁,喜欢骂人。”维崧(我)在如皋住了七八年,山人每次来看我,总是一整天都轻声细语。山人有时来得早,我还睡着没有起床,(他)就坐着等待太阳西斜。那么说山人喜欢骂人,难道真是这样的吗?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身份成为诸侯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令人悲伤啊!

(作者:金秀萍、庞培刚,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5,7,11,15,19,20,21,24,28,30,39,40,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

猜你喜欢
答题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娜子姐姐信箱
2013年“答题小明星”排行榜 (2期)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