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创业需要什么?

2019-12-02 10:11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创业者年轻人

本文来源于由创业邦主办的“2019 DEMO CHINA创新中国?未来科技节”上,洪泰大文娱产业基金合伙人金城、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针对95后经济在创投方向的变革进行的圆桌讨论。

对于95后创业,李论认为,作为一个年轻人,你爱不爱那件事是最关键的。95后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所以不要管有没有互联网,不要管什么生态,就干你爱的事。

所以在24岁、25岁还这么年轻、还输得起、有大量时间的时候,他还是鼓励大家可以去创业。哪怕是加入一个创业公司,他认为这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次思维模式的训练。

董占斌指出,95后在创业之前要做更多准备。现在和几年前的创业不一样,当时的移动互联网还是红利期,而现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了,人群已经不新增了,这时候更多做的是一个存量的问题。对于创新的要求比以前大了很多,经验和资源起了更大的作用。而且现在的门槛已经不是原来的模式了,更多强调的是基于数据或算法的驱动方向。

陈悦天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提到,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状态不是太好,肯定没有五年之前支持90后那波创业的资本多,大家面临的风险是挺大的。而在面临风险过程中抵抗风险的办法就是要有更多的积累。做好准备再去创业,这是现在这个时候比较现实的方法。

刘迪表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代,但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创业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对商业模式,对变现模式的理解,这是90后或95后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

同时他指出,针对圈层文化的创新,包括前沿科技的创新一直是年轻人创业最好的途径。他建议各位创业者在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之前更多地和其他的创业者进行交流,更多地参加一些社会的实践,包括在大公司里边做一些历练,这之后会有利于你在市场里边更好地融资,有利于创业项目更好地發展。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所删减)

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95后创业,你爱不爱那件事是最关键的

金城:我想就这个话题请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嘉宾,因为各位嘉宾一定也经历过互联网诞生之前的那段时间,因为95后有太多的话题,我想更多地从互联网来分析一下这一代。你作为非互联网时代出生的人怎么看互联网出生的这一代95后?

陈悦天:我出生于1985年,95后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我是三四年级,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是苏州长大的,当时苏州第一家网吧开张后一些中小学生就开始进去打局域网游戏了,当时最流行的是红色警戒、帝国时代,但无法在互联网上进行联机。

95后的划分是特别好的,95后这一代人现在是24岁,与00后的差距在19岁,所以是19岁到24岁的人群,是大学生到工作新人的状态。他们是刚刚经济独立,需要进行自我表达,进行传播的年纪。

00后这一波人是非常典型的,他们是高中生和初中生。在这个年代去划分95后还是挺有趣的,我最近也在研究这些人群,他们伴随着互联网对于虚拟经济的看法,与上一代人确实不太一样。

李论:我们关注年轻人有几个举措。我一年要飞120趟,但每个月会做一件事,会找8个00后一起吃顿小龙虾,特别希望知道他们最近在想什么在看什么,以及他们的习惯和消费是怎样的。

第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会很震惊,来了8个中学生,有5个人每个人穿了一双超过3000元的鞋,有一个人穿了一条汉服来。这代表着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但坦诚来讲,我今天有点失望,因为这是一个95后专场,没有几个founder是95后的。

第二,为何要有年轻创业者,不想用有没有互联网来区别你们和我们这一代人。你作为一个年轻人,眼睛里有没有光,你不要去看商业的东西,你爱不爱那件事是最关键的。

我上午看了十个项目,我看到一些founder很爱这件事,但大多数founder没有让我感觉特别爱这件事,你那么年轻,有青春可以挥洒,为何做那么俗的事,而不是去干点不一样的事,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事,让我们这些老人完全看不懂、听不懂,以前没有干过的事。

你干一个别人已经看过很多的事,也没有将世界变得更好,我没有特别多的兴趣,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你们年轻,你们有青春,知道未来是怎样的。不要管有没有互联网,不要管什么生态,就干你爱的事。

现在大家都在说泡泡玛特做这件事坚持了十年,2010年所有人都笑话,2015年出来都融不到钱,到今天所有的一线基金要找王宁(泡泡玛特董事长)。他挺了8到9年,前年在新三板依然很难,他爱这件事,所以他坚持了。我希望你们多做这样的事,如果你们真的做,你们眼睛里有光,我们会支持你们。

董占斌:年轻人想做的太超前,说不定投资人又不理了,看不懂,这是另外问题。

李论:看不懂就对了。

董占斌:我们之前投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算上去还是在20多岁,在这个领域理解上也没有太奇怪,95后今年24周岁已经在读硕士了即将毕业了,很多人在心智上非常成熟。

我们之前投过的一个特别成功的项目,在那时候算是95后了,掌门一对一的张翼,这是在他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聊的,一聊之后会发现这个95后有着40、50岁人的商业天赋,你跟他聊感觉你自己还有点稚嫩,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觉得看95后,包括我们投的这些人,要分成两类,一种是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在商业上非常有天分。第二是在文娱上特别有创新的,这是另外一类,这个领域最赚钱的是狼人杀,当年投当年赚钱的。我儿子9岁,典型的10后,我和他在一起,有很多我可以理解年轻人的地方。

我觉得他们最大的特点是非常的直接,很多意想不到的话都能够说得出来,也有非常天然的社交性,高兴的时候经常喊我兄弟,也并不是太遥远。我们自己也经历过这个时代,在现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更开放、更直接,这是比较宏观的感受。

刘迪:盛景嘉成在大家的印象里是做母基金的,我们一直发力在直投板块的业务,今年上半年直投有5家IPO上市的。

早期投资以及针对年轻人的投资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我们怎么去看待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这一代95后?整个感觉是因为互联网拉近了信息传递的速度,缩短了信息沟通的维度,所以这一波创业者或90后、95后,他们在先天创业的基础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就比我们所谓的80后、75后多很多,他们对于信息的掌握以及信息迭代的速度促使他们在商业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也非常赞同前面李论总说的观点,回想我们现在,在这个时间点聊95后,与五年前聊90后创业一样,90后创业者有几个非常牛非常成功的,剩下来你能够数出几个?

95后和90后,我们讨论的不是创业这件事是否该支持,符合基本法的一定要支持,但对于整个年轻人创业,我们要看到他创业背后的动机以及所处的环境。

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代,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但在整个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我们的创业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对商业模式,对变现模式的理解,这是90后或95后创业者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除了热爱,95后在当下创业还要积累经验和资源。

金城:今天的项目分享都与95后有关,很多项目都是与IP、个性化需求有关,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体量是远高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那就一定会促使95后甚至之后的一代人有各种各样的标签,也是今天为什么会有各种基于标签的细分创业项目的原因。

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行业会细分,从投资的角度上很难找到足够好的项目。从创业者的角度,现在有一些痛点,成功创业者不仅是要有好的产品,还要面对竞对,还要与媒体、政府打交道,还要学会管理。

现在95后的毕业生中有三成会选择自主创业,所以想问问台上的嘉宾,95后创业者他们有什么特性,他们与我们之前见到的創业者相比,他们的创业要活下去是不是会更难。如果很难,那你们能否给一些建议,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刘迪:今天我们站在这个时间点去讨论95后创业,我更想表达的是年轻人该不该在22到25岁的年龄段选择创业的路子。

我们看到刚才金城提到的观点,现在是处于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状态。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浙江杭州,很早的时候,70后、80后他们在22、23岁的时候干的是什么?很多的浙江人当时在从事着一些倒买倒卖的活动。那时候利用了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来做这个行业,那在互联网出现初期的时候,马云创立了中国黄页,那时候也是利用了互联网诞生初期的信息不对称。

但我们现在看到的95后,要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创业,已经没有任何的信息不对称了。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前面李论总说得非常好,你要去寻找一个自己擅长且热爱的行业。我见到很多95后创业者真的是这样,当你和他谈一件事的时候,他的眼睛里真的是有光的,他是高度热爱这个行业和项目。

我在来杭州之前,我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在一个北京的项目做尽调,他们做的是魔术产业,魔术产业在文娱行业是非常小众的,但他们先天性地出于对这件事的热爱,他们在这个行业内坚持了十年,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终于找到了适合的方向。

所以我们愿意支持这样的创业者,也希望所有的95后创业者能够在行业里边找到你真正热爱的,找到你真正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发光发热的地方。

董占斌: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数量越来越高,今年互联网+的数据,100多万的创业项目,每年都会增长很多,但到最终能有上市机会的是非常少的。

我现在的一个感觉是,在创业之前要做更多准备。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典型问题是市场本身很小,切入点很窄,你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做不大的生意,这样一个项目更多的感觉有点浪费青春。如果你在创业之前进行更多的思考,你可能会选择不一样的方向,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和几年前的创业不一样,当时的移动互联网还是红利期,现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人群已经不新增了,这时候更多做的是一个存量的问题。对于创新的要求比以前大了很多,将其他的用户拉到你这边,这个难度非常之大,经验和资源起了更大的作用。

年轻人确实适合加入别人的团队,或者你自己再去找一个有更高门槛的方向,这就更加重要了。现在的门槛已经不是原来的模式了,更多强调的是基于数据或算法的驱动方向,大家要针对这个进行更多的思考。

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论

李论: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要相信年轻人是能做很多事的。无论是物理、数学各个领域内最伟大的东西都在30岁以前干出来的,你要相信自己能干这件事,但不要相信这个时代比以前更好。

如果你是那匹能跑出来的马 ,你在20年前也能跑出来,在今天也能跑出来,这个世界的确更好了,因为有更多的投资人了,政府更支持这件事。但这是系统性红利,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的红利。20年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你不知道投资人在哪儿,今天给你一个互联网,你依然找不到投资人在哪儿,也不知道资源在哪儿。

我依然非常支持广大年轻人去创业,为什么?哪怕是你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我认为这根本上来说是对你思维模式的一次训练。因为之前中国大量的教育太城市化了,一个年轻人从大学走出来之后去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历练的整个过程,无论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还是选择放弃退出了。

我认为这对于你的思维都是非常好的打造过程和训练过程,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更好地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让自己更好地成长。所以,我觉得在24岁、25岁还这么年轻、还输得起、有大量时间的时候,鼓励大家可以去创业。

创业之前要多想一想,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一下。我2002年从美国回来创业,创业之前我经常跟我爸妈交流,我爸妈经常说很不靠谱,说你为什么主意那么多,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但我在想那些事、不断放弃的过程当中,我就打磨得比较清楚,这一点非常关键。

年轻人要学编程,要学人工智能,还要学课程,如果你有机会,只要条件不是太不许可,如果你可以创一次业,或加入一个创业公司,我认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

陈悦天:前一段时间腾讯出了一个报告说现在小朋友的职业选择还是比较喜欢当网红的,当网红也算创业的一种,而且现在有这么多的渠道给你去做。

李论:个体户也是创业,不要觉得干成马化腾才是创业,你将两家奶茶店干好也是创业。

陈悦天:其实从社会发展来看,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肯定是不断完善的。你从大组织来看,大组织在不断瓦解,一定是瓦解成小组织,然后瓦解成被大型平台赋能的很多个人或一个小团体,所以大部分民营企业大概率数量上还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确实市场有波动,最近一段时间我仔细想了想,见的那些创始人,没有太多95后。回头想五年之前投的面向90后创业的公司,包括动漫公司、偶像公司,他们的创始人都还挺成熟的,创始人大部分是80后的人做90后的生意,所以还是要有一定程度的积累。

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状态不是太好,肯定没有五年之前支持90后那波创业的资本多,所以大家面临的风险是挺大的。

在面临风险过程中更大的是怎样抗风险?还是要有更多的积累。无论是去大公司积累的资源,或是你的融资能力比较强,你个人能力比较强,你就是能拿到更多钱,做好准备再去创业,这是现在这个时候比较现实的方法。

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95后创业者的机遇有哪些?

金城:今年95后的创业者面临着一个新的经济趋势和技术趋势,经济上中国高速增长的时代现在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对外有一些贸易摩擦;在技术上,现在的技术是百花齐放的,有AI、数据、传输、万物互联等。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是处在一个非常分散或未知状态。

各位经历过很多周期的投资人,能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他们需要怎样的进化能力才有可能找到或借势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的一些机遇?

陈悦天:我讲最近我发现的两件事。我大概从大学的时候去了十年中國最大的游戏展,可能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游戏展。今年参加的感觉和过去历届都不一样,我看到非常好玩的场景,厂商请了Show girl站在那里,一个男孩跑过去请Show girl走开。

哔哩哔哩的展位上开了一个大的召唤盘子,无数的男生打开自己的手机,指着手机的卡说这是我的老婆,然后将卡推出去。

整个中国的游戏圈已经完全二次元化和产业化了。另外一件事是下一代人对于体验型虚拟的价值感比我们高得多,这也可以相对解释为什么大家买潮玩买得这么疯狂,体验类的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愉悦会重要得多,无论成本怎样。

刚才有一个路演项目讲的一句话我特别同意,平台和流量、技术会持续变化,但留存在上面的故事和故事带给人的感觉是可以长存,是能经历时间考验的。

李论:创业者有什么方向可以干,如果我知道的话我就自己干了。

我投一个founder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你在那个领域内至少比我懂,如果还得我教你的话,那我为什么要投你,我给你钱,我还要教你?没有这么好的事,应该你教我,我给你钱,我们一起挣钱,那才是皆大欢喜的事。

董占斌:前面有中科大毕业20几岁的人,这是最接近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是未来的方向。在科技领域,我国将大战略放在这个方向,很多有志青年在这个领域进行足够的积累,可以看到在二三十岁他们都能够在这个领域达到一定的成就。如果在这个领域创业,那肯定是你一个特别优势的地方。

我们在其他领域没有相关的经验,还是要围绕着95后的需求,将需求理解得特别透彻,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很多东西是属于后知后觉,甚至是不知不觉,看到了都不一定能理解,这是年轻人特别的优势。

我们看到潮鞋市场那么大,但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参与了,这是趋势起来之前就能够把握了。包括在社交领域,这是纯粹靠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就能够做大的一种方向,还是值得大家去挖掘的。

刘迪:第一,刚才金总提到的对于80后或移动互联网这一波创业者,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他们这几个人在创业的时候多多少少在成功之前还是有一些交集的。

作为95后创业,你会发现在创业成功的路径中间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人脉以及资源来进行扶持,现在不是可以靠双手打天下的时代了,你决定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到背后的资源和能力能给到你多大的支撑。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跟我说,我今天找你不是为了这点钱,而是看怎样能帮到我,我不光要钱,还要背后的资源。我要是有这些资源、有钱的话,干嘛要你给我做这件事。

我会建议各个创业者决定创业之前需要去各大互联网公司去锻炼,或是去各大社群培养一下你背后的资源,或参加一些更深层次的对于商业,对于整个管理的理解和培训,结合身边的资源圈和人脉圈,这有利于后续做好项目。

第二,对于95后创业的本质,我认为年轻人创业的好处是会比我们这些老一点的人对于圈层的理解、对于细分产业文化的理解、甚至对于前沿科技的理解更多,所以针对圈层文化的创新,包括前沿科技的创新一直是年轻人创业最好的途径。

全球前十大、前二十大的科技公司所有创始人都是在25到30岁的时间点将公司创立起来的。这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人需要做年轻人自己擅长、在这个领域比较有兴趣的事。

第三,从整个创投环境的角度来看,以前投资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BAT做一个和你一样的事怎么办,BAT抄你怎么办?因为现在我们看到腾讯每年的投资体量已经比我们这些传统VC大得多了,甚至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所以说他们已经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建立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壁垒,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产业优势和先发优势。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与他产生的竞合关系是你自己在创业时需要考虑到的。你究竟要在什么时间点拿这些产业资本的钱,你究竟需要在什么时间点得到他们的资源,在什么时间点规划你的融资节奏,这些也是需要考虑的。而这些是大学教不到、大学学不会的,只有你在社会当中不断的历练才能学会。

我建议各位创业者在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之前更多地和其他的创业者进行交流,更多地参加一些社会的实践,包括在一些大公司里边做一些历练,之后会有利于你在市场里边更好地融资,有利于创业项目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者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打卡』
年轻人,千万不要相信自己会穷一辈子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