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动车尾气成为雾霾最大“元凶”

2019-12-03 02:40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元凶中科院雾霾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雾霾成为北京人最关注的热词,防霾口罩一度成为热销品。

前些年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敢逛街。有人戏谑,“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去跟它较劲。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只有凭自己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雾霾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呼吸之痛”,更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之痛”。

而这几年,尤其是2017年、2018年,雾霾不再是新闻,防霾口罩销量自然一落千丈。

北京生态环境局空气质量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连续两年浓度达到个位数,为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民蓝天获得感不断增强。

雾霾离奇消失,像它来时一样神秘。

雾霾从何而来?业界争论很多年,最近才给出答案。按照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描述: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90%。这个结果,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此前公布的数据相差很大。该院公布数据显示,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分别占了31.1%、22.4%、18.1%和14.3%。虽然占比不同,但机动车尾气却是雾霾最大“元凶”。另一项来自中科院的试验结果得到各方认同,也是目前官方认可的数据。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依托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这一课题,对油品质量、机动车尾气排放与PM2.5和臭氧污染进行长期量化跟踪。研究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对PM2.5和臭氧污染贡献大。机动车排气管直接排放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主要有细颗粒、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这些一次排放污染物经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其中,NOx经过大气转化可生成PM2.5中的硝酸盐,VOC经过大气氧化可生成PM2.5中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在我国重点城市群,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一次排放和二次生成总贡献达到30%。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和VOC经光化学反应会形成以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光化学烟雾”,这种污染因而常被称为尾气型污染。

“车用油品品质已成为我国机动车减排的瓶颈。当然,改进发动机设计和尾气净化,是实现机动车尾气减排的关键,但前提是要有品质与之相适应的车用油。”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介绍,如果油品中的硫含量过高,会使尾气净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净化效果;汽油中如果烯烃含量过高,燃烧过程中易在发动机缸内和进气系统中造成积碳,影响发动机性能和尾气排放。所以,如果车用油品质不能与时俱进,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尾气净化装置难以正常发挥其作用与优势,机动车减排则无法从源头得到根本性好转。

可见,雾霾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而在机动车尾气排放中,油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对城市来讲,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机动车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证实了汽车尾气是洛杉矶雾霾的元凶,提升油品质量成为各国治理大气污染的秘诀。治霾先治尾气,治尾气先提升油品质量。”中国石油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贤清表示。

猜你喜欢
元凶中科院雾霾
眼皮反复跳动,“元凶”竟然是它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责任甩锅”罪在偏重过程——改进考核要能“揪出元凶”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让我们衰老的元凶
为什么有人说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模拟雾霾对输电线外绝缘影响的试验研究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