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硬盘

2019-12-03 02:40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能源

图文记录

中国石油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

中国石油集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10月11日下午在京举行。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在新的征程上,继往开来、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开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新局面,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政经要闻

能源领域放宽油气管网等市场准入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研究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审议通过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会议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多元发展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此外,还要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放宽多领域业务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而在油气资源方面,会议强调要发挥好国内油气资源的作用。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增储上产,提高油气自给能力。深化开放共赢、多元化国际油气合作。增强油气安全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

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依然艰巨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做好今年供暖季天然气保供工作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将继续会同有关地区、部门和有关企业从5个方面做好有关保障工作。一是千方百计增产增供。组织上游供气企业安全高负荷生产,调动煤制气企业生产积极性,提前筹措进口资源,全力保障用气需求。二是严格签订履行合同。督促各有关方面严格按照合同保障供用气,特别是加强签约履约的信用监管。三是建好用好储气设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开工建设运行一批储气设施,增强调峰保供能力。四是细化做实应急预案。督促各地和上游供气企业细化完善调峰能力,确保民生用气需要。五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禁止“一刀切”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日前发布。该方案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决反对“一刀切”行为。 方案具体措施当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严格依法依规,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为了科学治理大气污染,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今年的行动方案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确定治理方案。

数字新闻

9.7%

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原油3.69亿吨,增加9.7%。

173种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发现矿产173种,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之一。

12112万吨

2019年共有42家地方炼厂获批原油进口配额12112万吨。

20.9%

4.5万亿美元

1000亿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88.8万辆和87.2万辆,同比增长20.9%和20.8%。

2018年矿业为人类提供了227亿吨能源、金属和重要非金属矿产,总产值高达5.9万亿美元。其中,能源矿业产值4.5万亿美元,占世界矿业总产值的76%。

到本世纪20年代,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全球油气行业可以节省高达1000亿美元。

企业看点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全线贯通

10月16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即黑河-长岭段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中俄天然气管道全面进入投产阶段。目前有关方面正在进行供气、注气前的各项调试工作,为12月1日正式接收俄罗斯天然气做好前期准备。第一年度计划引进50亿立方米俄天然气,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将直接受益。

中国石化为雪龙2号首航南极供油

10月5—7日,中国石化燃料油上海分公司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码头,为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供应1500余吨保税低硫轻质船用燃料油,成为其首家船用燃料油供应商,为新一轮南极科考加油助力。近年来,燃料油公司已为极地科考船、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科学试验平台、海上钻井平台等多种船型供油服务,每年为万余艘远洋船舶供油,标志着该公司已具备为各类特殊船舶全天候供油的能力。

中国海油南海永乐区勘探获突破

近日,从南海西部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获悉,探井永乐8-3-1井成功测试,获百万立方米优质天然气流,创造了我国海域潜山天然气测试产能新纪录,打开了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千亿方气田征战序幕。为此,中国海洋湛江分公司研究院深水东区项目组已连续5年持续攻坚。

中国化学签订俄罗斯大单

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波罗的海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总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不超过12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943亿元)。合同项目为建设天然气加工化工总厂,工厂装置主要包括:2套年产14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6套年产48万吨聚乙烯装置,2套年产13.7万吨LAO(年产6.2万吨1-丁烯和年产7.5万吨1-己烯)装置和场外设施等。

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获原油进口资格

近日,经商务部审核,浙江浙石油贸易有限公司将成为首家以中外合资身份进行原油进口贸易的企业,允许该公司从事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相关业务并进行了公示。这标志着中国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专家预估在2020年国家第一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中将出现浙江浙石油贸易有限公司的身影。

沙特阿美推迟启动首次公开募股

沙特阿美日前已推迟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这可能会让该公司11月份的上市计划陷入危险。公司原本计划在10月20日正式启动出售股票。但9月14日的袭击扰乱了生产,并对能源市场造成冲击,并引发了人们的安全担忧。故沙特阿美希望推迟IPO,直到该公司能够让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其遭受攻击后的季度收益。

巴斯夫研究建造40亿美元石化综合体可行性

近日,巴斯夫宣布正与合作伙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阿达尼集团和北欧化工合作研究在印度建造一座价值高达40亿美元的石化综合体的可行性,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石化综合体。巴斯夫将承担大约一半的投资费用。合作伙伴将建造一座工厂,用ADNOC供应的丙烷气体生产丙烯。一部分丙烯将进入一个生产聚丙烯塑料的综合体,归ADNOC和北欧化工所有,其余的丙烯将由巴斯夫和阿达尼集团的合资企业用于制造中间化工产品。

伍德赛德三季度产销收入双双反弹

澳大利亚最大的独立油气生产商伍德赛德石油公司表示,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1.6亿美元,比今年二季度的7.38亿美元大幅增加5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6%。三季度伍德赛德石油公司的油气产量达到2490万桶标油,比二季度大增44%,比去年同期增长7.8%,主要是因为来自于Pluto LNG业务的产量创纪录,同时Greater Enfield项目首次产油。

BP将在年底前出售100亿美元资产

BP日前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出售约100亿美元的资产,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这家大型石油公司去年宣布了出售资产的计划,旨在降低其债务比率。BP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出售阿拉斯加石油资产的速度快于预期,这些剥离预计会给该公司2019年全年业绩中计入一笔20亿-30亿美元的非现金税后费用。

桑托斯收购康菲澳北部业务

康菲公司已同意以13.9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澳大利亚北部业务出售给合作伙伴桑托斯公司,这笔交易将使桑托斯的产量增加25%,并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地位。一直专注于美国页岩资产的康菲石油公司将退出2006年在澳大利亚北部开建的Darwin LNG工厂和澳大利亚北部的气田,但仍持有其在昆士兰州澳大利亚太平洋LNG工厂的股份。

图 表

威德福签订伊拉克油服合同

威德福国际油服公司近日与一家跨国公司签订了两份完整的钻机合同和一份油井服务合同,该跨国公司在伊拉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油田之一。威德福表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威德福公司将为伊拉克产量最高油田之一的开发井提供综合服务。在未来的5年里,威德福公司将在国内提供专门的油井服务,包括车间服务、装配、铣削、封水和层位封隔。

埃克森美孚考虑出售马来西亚资产

根据美媒报道,埃克森美孚正考虑出售其位于马来西亚近海的上游资产,作为美国能源巨头剥离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正在就出售马来西亚资产的可能性与一名顾问合作,可能筹集约20亿-30亿美元。美媒称,潜在的竞标者可能包括其他对该地区感兴趣的大型能源公司。

行业聚 焦

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设立

近日,由国家能源局组织的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专家组在听取了示范区建设方案汇报,经过认真讨论,同意示范区建设方案。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我国页岩油可采资源量约50亿吨,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全球排第三位。

我国LNG行业持续增长

全球领先的估值及航运大数据平台VesselsValue日前透露,中国时下正处于LNG行业大增长的前沿。由于正从煤炭转向天然气的计划,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出现了激增。VesselsValue在报告中称,中国如今拥有总计59亿美元的大型LNG资产,约占全球5大拥有国的13%。中国目前总共拥有45艘船只,其中超过一半的船只使用不到两年。

乌克兰1-9月聚丙烯进口增长4%

日前,根据MRC DataScope的数据,乌克兰1—9月聚丙烯(P P)进口总量为101500吨,同比增长4%。今年前9个月,均聚物聚丙烯的进口量达到77900吨,上年同期为73800吨。进口聚丙烯嵌段共聚物约10500吨,同比为9800吨。1—9月聚丙烯无规共聚物的进口量超过11700吨,而去年同期为12400吨。1—9月其他丙烯共聚物的进口总量约为1300吨,而去年同期为1700吨。

美压裂用水需求量2022年前将增加30%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在最近发布的《水资源管理报告》中透露,2022年前,美国压裂用水需求量预计增加30%,其中增量的53%将发生在二叠纪盆地。美国压裂用水需求量增加主要是由预测完井活动的增加驱动的。预计今年美国压裂用水需求量达到49亿桶,其中二叠纪盆地需要22.8亿桶。

欧盟拟重启能源税改革

近日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文件显示,欧盟拟重启能源税改革,包括提高现行能源税最低税率,取消对空运海运部门的税收豁免等。欧盟现行的能源税始于15年前,现已过时且不适应气候变化挑战及能源政策的发展。过去10年间,欧盟引领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建立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减少对碳燃料的依赖,但欧盟的能源税政策未能反映出这些趋势。

韩国9月份美油进口量同比增1倍

韩国海关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韩国9月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多,而9月份沙特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7.6%。数据显示,韩国炼企9月份从美国进口了162万吨或1187万桶美国原油,而去年同期的美国原油进口量为511万桶。美国是韩国9月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和科威特。

阿塞拜疆前9个月油气出口同比增长

近日,阿塞拜疆海关公布了今年前9个月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出口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9月,阿塞拜疆出口2330万吨石油,而去年同期的出口量为2200万吨,同比增加了6%。今年前9个月阿塞拜疆的天然气出口量达到了91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的53亿立方米增加了73%。

挪威大陆架钻井数挑战历史最高水平

挪威雷斯塔能源公司近日在一份报告中称,尽管今年迄今全球海上勘探活动一直停滞不前,但挪威大陆架的情况要乐观得多,那里的钻井数到今年年底前可能会挑战历史最高水平。该公司预计,挪威的高钻井活动水平将持续到今年冬季和2020年。到2023年,挪威每年将在大陆架钻取30-50口探井。

莫桑比克LNG项目进展顺利

近日,莫桑比克一项耗资200亿美元的LNG项目投资得以签署,这将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油气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随着该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预计有数百份合同参与投标,用于建设和开发这些大型项目所需的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有机构预测,从2030年代初开始,莫桑比克仅LNG一项的收入每年就达30亿美元。

伊朗拟明年全面开发南帕斯气田

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日前表示,南帕斯油田27个阶段的海上部分将在2020年上半年全面开发。南帕斯11期开发计划将在2020年3月底前启动,该气田第14期将于2021年投产。此前,赞加内还曾表示,伊朗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出口石油,并强调出口原油是伊朗的合法权利。

科威特上调11月份亚洲客户原油价格

科威特KPC公司近日上调11月份售给亚洲区域的两种关键油品的价格,其中KEC原油售价较10月上调70美分,较阿曼/迪拜均价上涨2美元/桶,KSLC原油售价较10月上调60美分,较阿曼/迪拜均价调高3.50美元/桶。

亚洲引领未来4年全球油库容积增长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GlobalData的最新统计,全球约有180个新建油库项目(包括原油、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类)将在2023年前投入使用,全球油库容积未来4年预计增加约8000万立方米,增长约6%。亚洲地区有54个新建油库项目将在2023年前投入使用,库容预计增加约3400万立方米,占全球新增库容的43%。其中,中国预计增加约2100万立方米。

巴西海上油气开采权拍卖引关注

巴西近日宣布,计划于11月拍卖沿海地区海上油气区块开采权。据悉,该地区的石油储量可能超过墨西哥湾区域的已探明储量,达到60亿-150亿桶。这吸引了包括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油气巨头在内的14家公司参与本次拍卖活动。巴西预计能筹集1060亿雷亚尔(约合250亿美元)。在即将到来的拍卖中,巴西将拍卖许多已探明储量的石油区块。

预测预警

常规油气发现处于70年来最低点

IHS Markit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过去3年常规油气发现处于70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不会出现大幅反弹。在过去10年里,以常规油气开采为目标的未经勘探的钻探活动有所减少,导致新发现的油气储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中2014年油价暴跌后降幅最大。报告称,常规探明储量的下降不仅是由低油价推动的,还受到周期较短的非常规项目的竞争,以及质疑长期、高成本前沿项目的金融投资者的推动。这些因素使钻探活动远离了可能发现更多油气储量的地区,并出于对长期石油需求的担忧,减少了上游勘探投资。

英国脱欧后预计LNG进口量大增

英国国家电网近日在伦敦表示,即使英国退出欧盟,英国在今年冬天也将能满足能源需求,并定期供应液化天然气。他们预计,英国与欧洲之间被称为“互连线”的电力连接在英国脱欧将继续畅通,但万一“互连线”在不太可能情况下降至零,英国仍有足够的剩余电力满足需求。由于欧洲市场LNG价格低迷,英国的LNG进口量在2018/19年冬季增加了3倍,至660万吨,并在今年4月份达到160万吨的多年高位。

俄罗斯探索以欧元和卢布结算能源出口

俄罗斯经济部长日前表示,俄罗斯正在考虑替代美元的能源交易方案,并正在探讨以欧元和卢布结算能源出口,以尽量减少美国的风险敞口,以抵消美国制裁的影响。他表示,由于俄罗斯的国内债券在外国投资者中很受欢迎,外国投资者拥有俄罗斯29%的卢布债务,俄罗斯将能够以本国货币出售其能源出口。

北欧化工和Neste合作生产可再生聚丙烯

近日,北欧化工和Neste公司正在开展可再生聚丙烯(PP)生产的战略合作。北欧化工从2019年底开始,使用Neste公司拥有NEXBTLTM专利技术生产的100%可再生丙烷作为可再生原料。Neste提供了生物基替代传统的化石基原料,用于聚合物和化学品的生产。Neste可再生产品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得益于其专利技术,该公司几乎可以利用任何生物基油脂来作为原材料,包括低质量的废油,来生产各种优质的可再生产品。其高品质的产品将提供与常规PP相同的优良产品性能,并且是完全可回收的。

三维打印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逐渐增加

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的一份报告称,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三维打印技术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加。报告称,目前该技术占全球制造业总市场不到0.1%的份额(12.7万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三维打印市场价值将达到320亿美元,2030年将超过600亿美元。三维打印技术的好处关键在于减少了制作复杂原型所需的时间。

人工智能将为油气行业带来新能源

加拿大机器智能研究所(A m ii)和Imperial公司日前宣布了一项为期两年的协议,将合作开发Imperial公司的内部机器学习功能,这将使一系列应用人工智能(A I)项目成为可能。通过这些项目,Imperial公司将致力于开发更有效的方法来回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员工的安全。

20家企业“贡献”了全球1/3碳排放

近日,美国气候责任研究所发布最新数据表明,从1965—2017年,全球20家化石燃料公司不断开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制造了全世界35%的二氧化碳及甲烷,相当于4800亿吨的碳排放量。这包括沙特阿美、俄气等12家国有公司,以及8家知名民营公司。其中雪佛龙、埃克森美孚、BP及壳牌这4家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量的10%以上,而仅沙特阿美一家公司的碳排放量就占全球的4.38%。

声 音

巴尔金都

欧佩克秘书长

针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歧视性政策抑制了该行业的投资。

亚历山大·诺瓦克

俄罗斯能源部长

如果什么也不做,我们很快或将面临消极后果。2021年石油产量将达到顶峰,约5.7亿吨。在此之后,产量可能开始逐步下降,2035年或降至3.1亿吨,即减少44%。

赞加内

伊朗石油部长

在美国制裁下,伊朗石油工业并未停止发展,新签合同、新启动的项目数都在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工作也仍在继续进行。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