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2019-12-04 04:07苏明海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
关键词:声乐教育有效应用心理学

苏明海

【摘要】声乐教育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心理活动,借助于心理学研究,掌握声乐学习中的心理规律,这样就能更好地开展声乐教育,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消化声乐知识,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积累审美经验,声乐教育也就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声乐心理学,探讨了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且提供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仅供声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心理学;声乐教育;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声乐属于艺术教育范畴,是一种听觉艺术,人在欣赏中获取情感体验,洗涤心灵,这些都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声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我国教育专家对声乐心理学做出了明确阐述,指的是在声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分析人在声乐教育过程的心理变化和规律,然后依据其调整和优化声乐教育方案,既能保证声乐教育有效性,还可在积极心理引导下促使个体形成积极的声乐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和探索,增强情感体验,融会贯通声乐知识,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使思维、想象力、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声乐教育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声乐心理学概述

声乐教育属于艺术活动,在听觉的刺激下一定会产生心理活动。我们在声乐教育过程需要研究个体心理变化和规律,以此作为声乐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指导声乐教育,提高实效性,促使个体主动学習声乐知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感悟,陶冶情操,体验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认知能力,声乐综合运用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和发展。声乐心理学是以声乐教育为基础,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声乐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声乐学习要经历认识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感觉、思维、想象等,这些都是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实践活动除了要关注这些基本的心理特征,还应增强个体对声乐的认知,演唱融入个人理解,把情感通过声音和演唱传达出来,引起观众思想和情感共鸣。声乐教育的关键和核心的目标是研究教的心理与学的心理,通过分析心理发展规律,明确声乐教学不足与解决办法,激发和调动声乐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心理调控功能,开发个体声乐学习潜能,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在声乐熏陶下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1]

二、声乐教育中应用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改革推崇的是素质教育,声乐教育要从单纯知识技能禁锢中解放,关注学生基础声乐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同时要发展想象力、控制力、审美力、感受力,提高学生对声乐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比如音高和强弱,演唱中把握好节奏和控制音量,感受歌曲融入的感情,想象和创造性学习,产生积极情绪,感受声乐美和情感美,把个人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歌曲传达,赋予声乐教育个性化特征。上面所介绍的都是声乐教育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每个都与心理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性,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所以,声乐教育要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更好地引导声乐教育。在声乐教育中,心理因素至关重要,不但影响着学习积极性和声乐技巧,还控制着情感变化,实质上就是把声乐学习心理表现外在化。声乐教育心理因素非常多,知觉、感觉、情感、思维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贯彻于声乐教育始终,也是最为关键的心理因素。所以,声乐教育无法脱离心理学。声乐心理学根本任务是调节教与学活动,利用心理学控制和管理,使得声乐教育在心理的协调下实现教和学统一。传统声乐教育以教师为主导,课堂用于完成知识灌输和演唱技巧传授,教与学失去了协同性,教占据主体地位,学生不具备主人翁意识,声乐教育中属于被动接受者,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声乐技能,但实际应用能力差,未能形成创新意识,学习主动性欠缺。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认识到声乐心理学作用,在有效心理引导之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心理活动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提高声乐教育效率,学生感受到声乐艺术魅力,在自我熏陶中完善人格,各种能力也会有所发展。

三、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心理引导目的性

声乐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很强,每个个体心理存在着差异,这也就要求声乐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必须加强针对性,确保因材施教。声乐教师在平时寻找机会和学生沟通,交谈过程了解心理特点,然后总结每个层次学生声乐学习心理规律,有目的性地进行心理引导,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对声乐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自身声乐方面的才能。在声乐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争取表演和发言机会,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自信心,内心自卑。这些有性格原因,也有声乐学习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善于发现个体闪光点,抓住每个学生都想要获取成就感的心理,为这类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感受声乐魅力,主动融入到声乐课堂,逐渐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并且调动想象力和思维力,获取审美体验。对声乐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加以警示,戒骄戒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实践活动互帮互助,共同讨论声乐技巧,比如音色、音高、音量等,主动思维和想象,构建声乐知识体系,通过自身智力探究演唱技巧,培养审美能力。[2]

(二)尊重心理差异

声乐教育与心理学结合需要分层次教学,首先要结合学生性格和心理差异,使其正确看待差异,包括性别差异所带来的感受能力、知觉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引导,促使全体学生生成积极心理因素,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学习。声乐教育是一对一教育,个性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要抓住教育主体在认识水平、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审美能力等差异,实现个性化声乐教育,确保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以及积极心理,在良好心理驱使下开展声乐教育。学生一定会掌握声乐技巧,同时也能在演唱中得到美好情感熏陶,塑造完善人格,演唱触动观众,这些都要有效的心理引导。声乐教育伴随着心理活动,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协助学生形成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努力钻研的意志,采取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乐学和思学,树立学好声乐的信心,这样就能协调教与学,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通过心理因素促进自主学习,教师做好辅助学习服务工作,实现师生双边互动,提高声乐教育效率。

(三)开展情感教育

声乐教育是艺术情感活动,演唱者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用声音表达出来,包含着个人的理解。同一首歌曲由不同演唱者表演出来,歌曲表现形式和情感的抒发上也会有所不同,学生擅长的演唱风格和模式不同,对于个人擅长的东西表现积极,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声乐教学对所有的歌曲进行分类,高亢的歌曲挑选热情活泼的学生,情感细腻的歌曲选择性格温和的学生,更能体现歌曲情感,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也能发挥出来,呈现歌曲意境,情感表达更为到位,对声乐知识和技巧理解更透彻和清晰,个体声乐综合能力也会提高。[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育与心理学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掌握个体心理特征,利用心理学的调控作用,有针对性的指导声乐教育,实现教与学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媛媛.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黄河之声,2016(17).

[2]吴卫洁.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7):248.

[3]马磊,张洁.论心理学知识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8(6).

猜你喜欢
声乐教育有效应用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
浅谈循环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5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个性化声乐教育和实践
利用民间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