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综合实践活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融通

2019-12-05 02:48陈昌照
新教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融通进校园

陈昌照

许多中小学疲于应对繁重的“进校园”任务,其实不妨试试把“进校园”任务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也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试以“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为例,呈现综合实践活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二者融通的意义及其实现的路径。

一、融通综合实践活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意义

(一)二者融通之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意义

开展“政策法规进校园”,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教育,使学生认同相关的政策法规,并转化为自觉的个体行为,进一步辐射家庭甚至更大的社群。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落脚点。将“政策法规进校园”与综合实践活动融通,可以使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实践,更好地转变为学生的个体思想,形成价值认同,最终进一步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1. 形成价值体认。价值体认开始于价值体验,价值体验呈现出一种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的过程。体验后通过辨别与选择,形成对价值的梳理和分析,让价值内化,从价值认知内化为价值认同。通过体验,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并走向认同。

在融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中,学生既可以走访厨余垃圾处理厂,见证厨余垃圾经过加工变成肥料,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纽扣电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不同的实践形式,都能带来对“垃圾分类”必要性的相应体认。

2. 促进行为自觉。个体的行为是思想的外显,思想上的认同会带来更大的行为自觉。这样的行为自觉可体现为学生自身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自觉遵守和学生对家人及所在社区的自觉宣传与行为监督。

如学生们走访垃圾分类中心后,发现如果因为人们前期没有按相应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工作人员将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下付出更辛苦的劳动,更多的人力物力将因此被浪费……直观的感受内化为思想,又进一步外化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行为,还会告知家长胡乱投放垃圾的恶果,督促家人按类投放垃圾。

(二)二者融通之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目标。融通“政策法规进校园”与综合实践活动,能为这些基本目标的达成提供现实的生活情境。

1. 习得问题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着重提升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把自己发现并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初步解释问题并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活动的相互融通过程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更具有生活的真情境。

实施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有居住高层住宅的学生发现自家小区执行楼层“撤桶”后带来了不便。这位学生针对该情况,组织同学组成活动小组,展开调研。通过一系列探究,对小区业主委员会提出了分时分段收集垃圾等建议,得到了采纳,解决了相关问题。

2. 培养责任担当。“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这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小学阶段“责任担当”方面具体的目标指向。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融通中,学生可通过对家人及所在社区的宣传与行为监督,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的意识。

责任担当在家庭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就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家庭垃圾加以合理分类并进行投放,正是学生通过前期教育了然于心的,当学生在家里担负起倒垃圾之责,之前习得的垃圾分类知识就转化成切身的实践。学生在家庭中以身作则,并把前述实践过程中获取的价值体认与家长进行分享,小手拉大手,将影响整个家庭的思想与行为,而这样的分享与监督也可以进一步泛化到所在社区。责任担当,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来。

二、融通综合实践活动与“政策法规进校园”的路径与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二者融通的路径和方式。

(一)融通的路径

引导学生对“政策法规进校园”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并进一步转化为探究主题,展开后续的实践。这是融通的路径。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提问指向,可以产生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该政策法规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政策法规;怎么做——“政策法规进校园”,我们该做些什么。除了这三个问题外还能衍生出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取舍与提炼,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活动主题。

以“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为例,“垃圾分类我能行”“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当小区垃圾监督员”就是三个基本问题的转化,“设计垃圾分类箱”则属于衍生问题的转化。

(二)开展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方式是多元的,其基本的实践方式就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三种,多元的实践方式助力问题解决,实现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和创意物化。

1. 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指的是通过观察、记录和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理性思维的过程。在“政策法规进校园”活动中,诸如“为什么要制定这条政策法规”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寻求答案。

例如,學生走访厨余垃圾处理场,采访垃圾分类工程师……这些实践过程是学生寻找“垃圾分类的意义”的过程。

2. 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为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在“政策法规进校园”活动中,学生在行动中实现对“该政策法规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政策法规进校园后我们该做些什么”的践行。

在“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中,可体现为到社区里担任“小小垃圾分类宣传员”“小小垃圾分类监督员”。

3. 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创意物化”目标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与这个目标相对应的是设计制作的实践方式。“政策法规进校园”之后开展的宣传,宣传品是可以交给学生去设计与制作的。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学生除了设计宣传品,还可以对分类垃圾桶进行了外观与功能的改良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征,为落实“政策法规进校园”提供了诸多途径;“政策法规进校园”也为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大量的探究主题。融通二者,将为彼此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故宫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融通进校园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