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心”时代

2019-12-08 15:24张蕾蕾
政工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官兵基层政治

张蕾蕾 王 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改革强军的历史进程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是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的关隘,更是乘势进发的起点。政治干部必须积极作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在强军兴军的历史进程中焕发政治工作的蓬勃生机和强大威力。

一、“心思入微”才能威力无穷

“心思入微”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微时代”,要用“短、平、快”的方式,用“新、奇、鲜”的语言,应对网络时代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当前,有的政治干部认为在“微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有话语权,自由度太大,不利于对基层官兵的思想管控,特别是新奇的社交方式和娱乐方式更受官兵喜爱,给平时受惯约束的官兵以更大的诱惑、更多的虚拟满足,易使官兵产生依赖,网络谣言更是不断侵蚀着官兵的思想阵地。这些既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又形成了安全隐患。军营并不是时代的孤岛,政治干部只有学“微”、用“微”,才能及时了解潮流形势。一是掌握主流声音,占领思想制高点。搞好微教育,纠正官兵行为偏差。基层官兵思想活跃,抵触“一言堂”、单面灌输的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让官兵走上讲台、走到前台,利用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的空余时间,即兴开展“微讲评、微演讲、微辩论”等活动,通过“三五分钟一堂课、一两句话明个理”的形式将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透,打造理论传播的微平台。二是抓住微表情,摸准官兵思想脉搏。建立官兵动态心理档案,对每个人的工作经历、学历背景、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对官兵的性格特点整体了解,并做好归档分类。学习“微表情”“微行为”等心理学知识,通过观察官兵的情绪好坏、学习劲头、饭量增减、睡眠状态、交往频度等行为表现,以及在日常中流露出的细微面部表情和反常行为举动,摸准他们真实的心理脉动,把一些思想苗头和心理疙瘩在源头上化解消除。三是组织微评比,激发官兵创争动力。把创先争优评比活动贯穿到官兵日常训练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评比考评末位淘汰等制度,设立“进步榜”,引导官兵与自己比、与先进典型比、与兄弟单位比,切实比出差距、找到不足,激励官兵在竞争中挖掘潜力、提高能力。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通过官兵现场推荐、随机点评和集体投票的形式,评选大家心中认可的行家里手、榜样明星,激发官兵“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创争热情。

二、“心随网转”才能激浊扬清

“心随网转”指的是政治干部要正视“一网联全军”的现状,让“生命线”向网络延伸,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抢占舆论场,当好宣传员。新生代官兵普遍存在着“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的特点,很多人有心事不找组织找网友,有问题不问班长问百度,不爱“战友圈”只刷“朋友圈”。有的政治干部戏言“辛辛苦苦上一堂,不如上网逛一趟;苦口婆心讲半天,一个段子毁三观;汇报思想不说话,博客微文吐真言”;有的政治干部称“新闻联播比不上网络直播,组织权威还比不上网络大V”。这些现象都说明,传统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新媒体面前显得势单力薄,主流的思想声音在嘈杂的网络环境中显得曲高和寡。面对这种形势,基层政治工作要努力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将红色基因植入网络阵地。创新政治工作模式,有条件的单位尝试运用VR、3D等虚拟现实技术,打造360度全景式红色历史体验吧,组织官兵“穿越”回血与火的艰难岁月,在浸入式体验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借鉴网络流行的喊麦文化、DJ音乐等形式,开展网络演唱会,组织官兵将红色故事、红色记忆改编成动感音乐、原创麦词,评选“喊麦达人”,在润物无声中汇聚正能量的文化风向标。开展微电影、微动漫、微视频、图说、H5等融媒体技术“五微”创作活动,坚持重大事件深度解读、时时动态滚动播报、热点话题微博辨析,让正面信息主导掌上世界,让正能量占领网上阵地。二是让主流声音成为网络大V。邀请军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访谈和在线答疑,用事实和依据引导官兵自觉抵制网上反动言论、错误思潮、恶俗段子等不良信息。针对青年官兵“喜欢动拇指、不愿记笔记”的特点,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办“学习之声”专栏,定期推送学习资料,设置流动图书馆,将《红岩》《苦难辉煌》等红色经典书目纳入其中,让官兵随时下载阅读、随机弹窗评论。让最新鲜、最具正能量的资源直达官兵心田,让网络成为政治工作“好声音”的集散地,让官兵成为“好声音”的追随者。三是让线上线下形成良性互动。切实找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契入点,坚持“网络在线”与“深入一线”互为补充、“电脑”与“人脑”良性互动,依托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利用图、文、声、光、影多维感知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借助模拟仿真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努力赋予传统方法手段新的形式、新的载体。打造不关门的大学堂、不疲倦的辅导员、不上锁的娱乐室、不堵车的连心桥,让思想政治教育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更能“心贴心”。

三、“心意相通”才能心平气顺

“心意相通”指的是要学会交心谈心,加强官兵之间的心灵沟通。古人讲“事由心出”,只有加强交心谈心,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化解思想矛盾,让官兵心平气顺,营造健康向上的积极氛围。当前,基层官兵普遍反映,在谈心交心的过程中还存在“谈不到点子上,聊不到一块去”“问题次次谈,谈了也白谈”“谈心不走心”“抱着应付、应和、应景的态度对待谈心交心”的现象。这些现象容易导致官兵之间心怀怨气,面和心离,影响官兵的内部团结,不能形成工作合力。针对这些现象,政治干部要坚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敞开心扉,找出思想共鸣。谈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过程。如果把谈心当成一种单向灌输,只允许我讲你听,而自己心扉却始终关闭,不愿意向谈心对象透露心迹,就很难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所以,在谈心的过程中要真诚地掏心,说心里话;自觉地敞开心扉,讲真心话;积极地晒思想,表露心迹。彼此间坦诚交心,相互间说出心里话,这样的谈心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正实现增进了解、消除隔阂、融洽关系。二是因人而异,避免千篇一律。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谈心对象,因其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因素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在谈心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握好谈心对象各方面情况,因势疏导;要因事而异,全面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下好及时雨,解好思想扣子;要掌握好时空态势,把官兵入党、考学、评功授奖、探亲休假等敏感时期作为谈心的最佳时机,及时靠上去,做好思想引导,化解矛盾困惑。三是善借外力,拓展方法手段。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借助电子邮箱、军营QQ、论坛板块主题讨论等渠道,通过设立留言板、心理咨询室、微信公众号、时政大家谈等栏目,使官兵实现“面对面”谈向“键对键”谈拓展。在虚拟的空间内,环境相对宽松隐秘,官兵之间抛开身份束缚,更能畅所欲言,达到谈心交心的目的。

四、“心有所属”才能凝神聚力

“心有所属”指的是个体对集体产生的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就会自觉把自己同单位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单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当前,在基层官兵中普遍存在几种错误认识:有的认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是份临时工”,不用考虑归属;有的认为“改革强军是单位的事、领导的事,个人力量有限,与己无关”,消极对待归属;有的认为“组织提要求多、讲奉献多,帮助解决个人实际困难少,付出没有回报”,不愿被归属。这几种错误认识,直接影响了官兵对部队、对集体的价值认同。面对这些错误认识,政治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讲道说理“大众化”。在宣讲国防和军队改革政策时,不能就政策讲政策,要把政策中的各项规定对国防和军队利益,对官兵个人的工作、生活、家庭、前途的影响讲清楚,使官兵把贯彻执行各项政策同国家、军队、个人三者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思考,使教育内容与官兵实际靠得近贴得紧,让官兵思想自觉融入改革强军大局之中。二是为政用权“简约化”。要有简政放权的思想,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官兵,不随意占用官兵休息时间,不随意借调公差勤务,不随意给基层发文电下指示,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减少基层官兵负担。明确机关和基层各自的职责分工,防止“一竿子插到底”,努力做到指导不干涉、监督不插手、造血不输血,避免出现“你不放心,我不尽心;你不放手,我不动手”的现象,让基层有自主权,调动基层官兵干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排忧解难“制度化”。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网上信箱,组织谈心活动等多种渠道,切实把官兵的心头急事、现实困难搞清搞透了解全。持续开展当兵蹲连和为基层办实事活动,把官兵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办,针对子女入学、家属工作、看病就医、涉法维权等实际困难,完善落实相关法规,研究制定相应措施办法,及时为官兵排忧解难,使官兵牢固树立“以连为家”观念,增强集体归属感。

猜你喜欢
官兵基层政治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走基层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