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对主场社区体育健身的影响研究

2019-12-09 05:38朱家怡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申花主场球迷

朱家怡,宋 昱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第一个足球职业俱乐部在英国的社区中诞生,并在广大的工人和市民阶级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社区的代表。因此俱乐部也成为社区居民间情感的联系,使社区氛围更和谐友善,同时居民的热情和支持也推动俱乐部逐步发展。[1]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目前与主场社区发展空间巨大。虹口足球场作为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的主场,足球文化承载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为俱乐部提供条件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笔者通过挖掘职业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健身融合发展路径,为加强社区体育建设,扩大我国体育人口,达成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理论借鉴。

1. 申花俱乐部与主场的历史渊源

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于1993年12月10日成立,它前身是专业体制内的上海足球队。作为中国上海本土的首支足球俱乐部,成立后多次被企业单位收购重组改名并与其他俱乐部合并,从上海申花到上海申花SVA,再到上海申花联盛,直到2014年1月,上海绿地集团加入成就现今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2]而虹口足球场,中国首个专业的足球场,于1999年竣工后作为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见证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不断成长的过程和无数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赛场上,上海申花有着“虹口不败”的传奇经历,从1994年到2015年,北京国安接连在虹口客场败给上海申花。截至到2016年,上海申花一直享有主场不败的美誉,而虹口足球场也被称为“魔鬼主场”。[3]上海申花和虹口足球场默契发展至今二十年, 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不仅互相影响协同并进,同时对周围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文化氛围浸染其中。

笔者以虹口足球场附近小区(主要为模一小区、中山北一路140弄小区、西江湾路235弄小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以“上海申花俱乐部对主场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文化影响”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居民对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文化认知和追求、健身习惯以及对俱乐部的看法和期望等,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数理分析。

2. 主场文化与社区体育健身文化的融通

2.1 俱乐部精神的理解认知

在狭义的体育文化的理解中,体育精神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传递出来的价值和力量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利于体育事业的壮大。[4]上海申花俱乐部主场,作为虹口足球场社区的一部分,主场文化中的俱乐部精神与社区文化交织二十年。从笔者的调研数据来看,约有50%的附近居民知道虹口足球场是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主场,44%的居民对于上海申花俱乐部精神有所知晓和理解。整体来看,主场社区居民对俱乐部认知和精神文化知晓程度均不高。通过对比上海市统计局发布《2018上海统计年鉴》中虹口区人口年龄特征,可明显看出知晓度偏低,普遍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而虹口区人口也偏向于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约37.77%, 35岁~59岁的中老人约占34.28%。[5]中老年对信息敏感程度较低,可见年龄结构是导致社区居民对俱乐部精神文化知晓度偏低的主要因素。

在对上海申花俱乐部精神有所认知的主场社区居民中,29.31%的人认为申花精神是不狂不放不申花的口号,25.86%的人认同为城市信仰,也有不少人将申花精神理解为球队整体表现、英雄球员精神、队徽以及白玉兰花精神(见图1)。“不狂不放不申花”一直作为申花口号标语出现在与俱乐部相关场所,例如虹口足球场周围的申花专卖店,因此多数人认同以此为申花精神。上海申花俱乐部作为代表上海市的首支足球队,对于上海居民来说申花精神代表着城市信仰和荣誉。俱乐部精神理解主要存在于城市归属感和俱乐部口号,也与球队球员表现相关联。

图1 作为申花主场社区居民,所认同的申花精神

2.2 社区健身文化中的申花精神

虹口足球场社区居民健身习惯较良好,在笔者的调查中约56%的居民每周都有3次以上的健身活动,其中锻炼频次较高的多数为老年人。当问及“在健身时会追求哪些申花精神”时,30.77%的居民表示不会追求申花精神,单纯为健身锻炼而健身。在受申花精神影响的居民中,33.33%认可“专注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保持健康”,体现出对喜好事务专注的申花精神。其次也不少居民理解为对健身和申花的热爱,是一种生活态度,应当是充满热情,或是像申花球员一样在热爱中追求卓越。在虹口区面临逐渐老龄化的背景下,社区居民更多表现出对于健康生活渴望,并期望在体育健身中获得满足。[6]体育健身中认同申花精神的居民不在少数,居住在俱乐部的主场社区,居民对于他们的精神文化耳濡目染,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使得体育健身逐步成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3. 申花俱乐部对社区全民健身的影响

3.1 主场环绕式健身设施,注重青少年训练发展

社区体育设施的状况对居民健身锻炼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良好的社区场地设施能有效促进居民的体育健身积极性,激发居民的健身热情,且利于社区人际交往和生活品质的提升。[7]申花俱乐部主场的健身场地设施分布,主要以虹口足球场为中心,四周环绕式分布。足球场底层商铺便有两家健身房,以及错开分布的两家申花俱乐部纪念品和装备商店。再向外一圈依次分布着足球、羽毛球、游泳等青训学校,篮球场,桌球室,足球场等健身场所,同时紧邻鲁迅公园。从笔者线下调研情况看,这已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健身偏好需求,例如跑步、游泳、肌肉训练等。但作为申花俱乐部主场,申花特色不够突出,俱乐部商店位置不够显眼,面积相对较小。

紧邻主场的一片绿茵场地主要用作足球青训,早晚均有训练开展。除足球青训外,游泳学校、青少年羽毛球学校、体育运动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参与各项体育训练的机会。足球青训场所的建设在申花主场的影响下,2016年吸引英超豪门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到来,不仅促进足球青训发展,为申花足球俱乐部储备后续人才,足球青训的发展也带动周围其它运动项目的有效开展。社区作为一个推动青少年健康锻炼的重要场所,它为主场青少年居民带来的是更便利于校园的体育参与,更加高质量精准地满足青少年的健身需求,同时利于社区居民感情联系。[8]此外,从青少年开展运动健身的训练,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开端,利于我国体育人口的扩大和维持。

3.2 申花俱乐部与社区健身习惯的关系

3.2.1 不同年龄段的区别影响

从虹口区年龄结构来看,不同阶段人数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老龄化现象也较为明显。而从笔者的调研来看,体育锻炼高频次在老年人中出现的比例最高,而在中青年中比例相对较低。而问及“会因为居住在申花俱乐部主场而喜欢上足球,并参加吗”,65%的老年人表示不会喜欢,除球迷外,则是表示“会喜欢,不一定参加”。对于老年人来说,足球是一项有激烈对抗的运动,因此他们参与的可能性小,在生活中也更倾向于参加散步、跑步、游泳一类的运动。中青年中极少数表示“会喜欢并会参加”,然而中青年却是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最低的群体。中青年忙于工作,能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很少。虽然少年群体在社区中占比较小,但受影响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得益于开放式足球青训学校的吸引了周围不少少年儿童的参与。

整体来看,申花俱乐部对于青少年影响更加显著,充足的场地资源起到了较大作用,而对于中青年来说,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质的参与较少。而老年人则由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和身体原因对于申花俱乐部的敏感较差。

图2 申花俱乐部来主场训练或比赛,对居民健身频率影响

3.2.2 球迷与非球迷的差别

在笔者的调查中,球迷主要由青年、中年和少数老年人组成,其中青年和中年占多数。无论是球迷还是非球迷大多数表示申花俱乐部来主场训练或比赛,并不会影响其健身频率,仅极少数表示会因受影响而提高,受影响中球迷占多数(见图2)。球迷相较于非球迷更加明显希望虹口足球场附近健身设施变得契合申花俱乐部特色文化,并且期望俱乐部能更多的主场社区互动。申花俱乐部对非球迷和球迷都有一定的影响,对球迷影响更大,但更多停留在精神层面,实质效果来看非球迷与球迷受影响程度相差不远。在大批中青年都健身频率较低的情况下,申花俱乐部增加主场社区活动能更好的带动球迷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同时影响社区其他居民的参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偏低的精神认知,潜移默化中文化融合

超半数居民对于申花俱乐部精神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虹口足球场为申花俱乐部主场。由于老年人对信息的迟钝和不敏感,此现象在老年人中尤为显著。俱乐部精神文化与社区健身文化融合相较于认知被更多居民接受。大部分居民在日常健身会追求申花精神,使之成为健身的一部分。可见申花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主场居民的社区健身文化。

4.1.2 健身设施丰富,但缺少申花特色

俱乐部主场周围各类健身设施都较为齐全,锻炼场地开阔。这为社区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加有利地促进居民参与健身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健身频率。周边不少青少年训练学校,带动了各类青训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体育人口的发展,为体育事业储备人才。但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申花特色,不具有俱乐部主场代表性。这是使得大部分居民对申花精神文化缺乏了解的主要原因,也导致球迷对申花精神的追求难以在实践中获得满足。

4.1.3 影响停留于表面,期望更多互动和融合

申花俱乐部对主场社区居民健身习惯的影响,无论从年龄还是球迷属性来看,都没有较大影响。大部分社区居民表示并不会因申花俱乐部而受影响改变健身习惯,或参加足球运动。虽然不少居民表示会因主场社区而喜欢足球,仅是一种心理倾向,实质对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小。不少居民希望申花俱乐部能增加主场社区活动,投入更多融合申花特色文化设施,从而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4.2 建议

4.2.1 增加社区公共服务

在足球俱乐部运营良好的英国,社区公共服务是十分普遍的,各大英超俱乐部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例如,俱乐部球员们可以进入社区中小学,与学生课堂互动,激发更多青少年对于足球的热爱,从小培养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举办健康健身等线下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普及知识,为社区居民普及科学健身、健康常识等知识。尤其在社区逐渐老龄化的情况下,此类服务尤为重要,帮助老年人能更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合理有效的锻炼身体。凝聚社区家庭或不同年龄段居民进行主题文化活动,将居民紧密联系,使社区更加和谐包容,也增强俱乐部的社区影响力。[9]

虹口足球场通过举办类似社区公共服务活动,能满足社区青年和球迷群体对俱乐部的互动需求,增强球迷忠诚度,也能通过活动带动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加社区体育人口(参与体育锻炼频次和强度较高的人群[10]),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壮大。体育人口的增加利于有效落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现全民健康的国家战略。

4.2.2 加强俱乐部文化与社区体育融合

虹口足球场作为申花主场,周围除两家申花专卖店外,几乎没有申花特色文化建设。为让社区居民知晓并理解申花文化精神,需要加强俱乐部文化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例如,建设申花俱乐部历史文化纪念馆,展出俱乐部纪念品等;修建具有申花特色文化的运动场所;适当开放俱乐部主场训练……这样将申花文化带入居民生活环境,将职业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使主场具有申花文化特点。在我国职业体育长期依靠政府培育主持的情况下,通过社区融合,利用社区优势优先发掘体育人才,为俱乐部提供资源,双效促进职业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11]在已有的多元化社区体育下,利用申花主场优势,融合职业体育特色,使之成为虹口足球场社区形象,打造特点鲜明的全民健身社区,在社会建立良好影响力,推动社区体育、全民健身、职业体育三者共同发展。[12]

猜你喜欢
申花主场球迷
爱申花,是他们的信仰
中国球迷
主场
球迷俱乐部
超级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