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区中老年慢性病研究现状综述

2019-12-09 05:38牛健壮于雪梅邵妮娜高妮娜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安市慢性病医疗卫生

牛健壮,于雪梅,牛 峥,战 鹏,刘 洁,邵妮娜,高妮娜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71;2.西安财经大学 体育部,陕西西安710100)

1. 我国居民疾病发病趋势

通过查阅资料,我国居民健康不容乐观,其中有70%是因为过度劳累而死,20%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达到86%,中年死亡的原因中有22%是心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前20位人均寿命排行榜中,位居首位的是日本,平均寿命为83.4岁,而我国位居全球第83,平均寿命为73.4岁。慢性病和恶性肿瘤将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致命因素。中国肥胖人群绝对数量达到世界第一,我国肥胖者人数达到0.89亿人(见图1)。

图1 我国居民各疾病数据图

注:数据来源于光华博思特

2. 我国城市、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

图2 我国城市、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三位(2017年)

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即行为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见图2,我国农村和城市主要疾病死亡率前三位),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全国糖尿病研究写作组调查研究组 1981,20(10):678-683)。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有60%以上的死亡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1]。因此,掌握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和时空变化趋势,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且提供科学依据。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8》22-16、17

3. 西安市人口年龄结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上升(见图3),西安市人口老龄化也在逐渐上升,根据西安市统计局最新统计年鉴,在2013-2017年西安市15-65岁的人口比重在逐渐下降,65岁以上的人口在逐渐上升(见图4),可以得出西安市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图3 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

图4 西安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注: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统计年鉴-2018》,2017年的数据含西咸新区

4. 近10年来西安市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承担着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对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图5可以看到近10年来西安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数中2008年是最低。

图5 近10年来西安市医疗卫生机构数

注:数据来源于《西安市统计年鉴-2018》,2017年的数据含西咸新区

5. 西安市中老年慢性疾病研究现状

慢性病是不通过传染和长期累积形成的疾病,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赵国琴[2]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软件对某民族高校中的汉族、藏族、蒙古族和回族中老年教职工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和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在吸烟率、饮酒率、超重、进食肉类和肥胖率方面,男性均高于女性。在超重方面,女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在进食蔬菜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在对慢性病认识方面中,汉族和回族好于藏族和蒙古族。

孔云[3]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和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被调查人员患有慢性病的主要为: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高胆固醇血症、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影响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是生活方式。

付英姿[4]对某高校的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与慢性病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得出高血压患病率、超重和肥胖率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长趋势。中老干部人群应注意预防高脂血症的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应积极体育锻炼。

孙阿敏[5]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主要慢性病对中老年不同层次消费的影响。研究得出,四种慢性病对家庭日常消费没有影响,但是会显著降低家庭较高层次的消费。低收入家庭在遭遇四种主要类型慢性疾病时,不仅对日常消费影响较深,而且会使得生活消费支出也遭受打击。

俞超超[6]对某市街道的402名中老年村民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老年慢性病与生活方式以及对慢性病认知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对慢性病认知较低,影响慢性病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

6. 运动干预对慢性病研究的现状

胡孝海[7]以90例慢性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将90例慢性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5人一组,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得出,通过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各医学指标和体适能指标检测结果中均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在自身进行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后的医学指标和体适能检测结果均优于实施干预前。

岳文雨[8]对某社区的15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动干预(健步走、慢跑、太极、健身气功等)和糖尿病人自我行为管理量表研究得出,运动干预后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效果明显,并且随着干预时间越久其指标下降明显。运动干预后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控制和改善身体成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林慧珠[9]在某社区常住人群中随机选取100例慢性病患者并对他们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SPSS22.0软件、问卷调查法和为期6周的保健护理,研究得出:在饮食规律、运动、用药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均高于对照组。

7. 西安市中老年慢性疾病研究对策

7.1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通过对中老年人群科普慢性疾病知识,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慢性疾病患者制定出符合自身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以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类进行科普。例如:成立社会基金组织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对其进行科学指导,使得居民能够积极开展自我健康管理。针对幼儿园、中小学、高中和大学各不同阶段的时期,制定符合各年龄阶段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运动,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可以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和健步走,不定期地举办健康知识竞赛活动等。

7.2 加强健康措施管理,全面推进居民健康服务。

在全市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积极提供慢性病干预知道,不定期组织公益活动进入社区进行慢性疾病知识宣传,提供如何预防慢性疾病、如何合理饮食、如何进行身体活动、如何对自身体质辨识等咨询服务。

鼓励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接种成本效益较好的肺炎、流感等疫苗。重视老年人群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对辖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口腔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等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并定期进行随访。

7.3 提供先进的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

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8]。

7.4 建立有效地健康管理模式工作机制

加强医防合作,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明确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个人等各方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落实好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扶贫政策和城市低保对象中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政策,鼓励基金会等公益慈善组织将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开展对特殊人群的医疗扶助。

7.5 加大科研创新应用。

通过校医合作和校企模式,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应用,推进慢性病致病因素、发病机制、预防干预、诊疗康复、医疗器械、新型疫苗和创新药物等研究。

猜你喜欢
西安市慢性病医疗卫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