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及满意度研究

2019-12-09 01:57曹文辉陈静谭蕾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护理管理

曹文辉 陈静 谭蕾

[摘要] 目的 研究将双因素理论应用于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将该院肿瘤胸内科护理工作者共计30名纳入到该次实验研究当中,按随机奇数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5名护理工作者,采用传统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模式;另外研究组15名护理工作者,采用双因素理论进行护理管理。比较在两种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肿瘤胸内科护理工作者其工作技能、沟通能力等管理指标的评价变化。结果 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护理技能、护患沟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满意度93.3%要更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者自我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030-02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激励理论,在此激励机制当中,共同纳入激励和保健的因素,从内因、外因上全面着手、互为结合,调动并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在临床医学水平有了更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护理工作者在疾病诊疗、康复训练过程当中的重要参与作用被极大凸显出来[2]。为进一步激发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该院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的30名护理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积极将双因素理论引入到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取得效果显著。该次实验便对双因素理论在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肿瘤胸内科护理工作者30名,按随机奇数偶数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均值年龄(31.3±2.1)岁,学历分布:本科12名、大专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4名。研究组15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均值年龄(32.4±2.3)岁,学历分布:本科12名、大专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3名。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者采用传统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模式:有效值班、日常培训等。研究组护理工作者则于双因素理论指导下开展护理管理工作。

1.2.1 保健因素  ①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对护士工作量的统计、评估,结合肿瘤胸内科实际开放床位数,计算得到床、护比例,尽可能地减少护士承担高负荷工作;通过对护理流程的优化,减少事务性工作量,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参与到治疗护理当中;积极实施科室弹性排班与合理派班举措。

②强调人文关怀。由于肿瘤胸内科患者的疾病病情大都是比较危重的,所以患者及其家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受此支使,他们会易于同护理工作者产生语言冲突,甚至是提升到肢体冲突的层面上,为预防这一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谨记并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正确处理好护理工作者内部的人际关系,满足护理工作者提出的一些合理需求,院方积极地为护理工作者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去深入地了解护士、尊重他们的想法,从而以人文关怀来激发其工作热情。

③增强职业防护。肿瘤胸内科患者多护理人员需要采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化疗药物可以透过护理人员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到人的机体当中,在药物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威胁到人体健康。针对于此,在双因素理论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对护理工作者积极进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并做相应的防护知识考核,以此来强化护理工作者防护意识,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配戴好防护措施,另外对护士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1.2.2 激励因素  ①建立合理的薪資分配制度。除了制定工资等级制度之外,再与护理工作者的护龄、职称相结合,制定与其各层级相符的工资、补贴,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尽可能做到奖惩分明,为护理工作者缴纳保险,提高其工作的归属感。

②职业道德教育。在双因素理论指导下的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可以组织各种专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护理工作者培养良好的爱岗敬业职业思想,并对表现优异的护士予以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鼓励其继续学习,同时树立榜样,使每个护士都能学习其身上的发光点,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爱岗敬业责任感。

1.3  研究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工作者的自我发展意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能力、心理健康评估等护理管理效果。统计护理工作者自我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低于59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者的护理管理评分评价差异

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护理技能、护患沟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工作者自我满意度差异之比

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满意度93.3%要更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是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推进,导致肿瘤发病率出现显著增高的趋势[3-4]。肿瘤胸内科住院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相应的人们对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尤其是在一些扭曲报道的不良影响下,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力资源匮乏,这些都形成了恶性循环状态[6]。

肿瘤胸内科收治患者有着病情严重、患病种类多以及病程长的特点,所以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患者会接受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会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这些解释诱发医患纠纷的重要要素[7]。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护理技能、护患沟通能力、自我发展意识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者满意度93.3%要更高于对照组60.0%(P<0.05)。由此来看,双因素理论作为由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共同参与构建的激励理论,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对护理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精神建设、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能显著降低其在工作当中的负面因素,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可谓成效显著[8]。

综上所述,在肿瘤胸内科护理管理当中,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者自我满意度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影.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15-16.

[2]  蒋平.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187-189.

[3]  李冰,夏小红,张晓杰,等.双因素理论在临床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9):135-136.

[4]  韩凤梅.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應用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24):281.

[5]  左裕玲.探析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中旬刊):370-371.

[6]  刘静.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2018,8(12):39-40.

[7]  刘秋贵.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34):158-159.

[8]  原静民,张俊娥.双因素理论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1367-1370.

(收稿日期:2019-06-22)

猜你喜欢
双因素理论护理管理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河南省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双因素理论在我国企业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建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中庸之道”
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的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