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途径分析

2019-12-09 01:57汤璐瑜朱恺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预防措施

汤璐瑜 朱恺

[摘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控制途径。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00名正常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名不接受任何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观察组50名则采取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专项措施,随访调查两组流行性传染病患病情况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3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对流行性传染病相关预防与控制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正常人群实施流行性传染病的专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显著预防人群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与患病,提升人群对传染病相关医学基础认知的掌握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控制途径;认知程度;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152-02

流行性传染病是指有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发病并具有一定流行性与传染性的疾病,目前我国将传染病分为3类39种,其中以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流行性脑炎、流行性感冒等最为常见[1-2]。针对流行性传染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直接导致区域内流行性传染病的暴发,其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均具有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影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3-4]。该组研究通过对2015年1—12月该院体检100名正常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控制途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进行体检的100名正常健康成年人作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名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5.2±4.8)岁;已婚29名,未婚21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8名,高中及以上32名。观察组50名中男25名,女25名;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5.9±4.1)岁,已婚28名,未婚22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20名,高中及以上30名。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50名不接受任何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仅发放疾控中心印制的传染病相关宣教手册进行自学;观察组50名则采取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专项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并完善流行性传染病控制与预警机制,首先建立长效、完善的传染病控制与预警机制,与卫生监督体系联合制定合理的救治计划与急救计划,保证在传染病发生时能够对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预防;②建立每位调查对象的健康档案,包含个人工作性质、家族史、周围亲朋传染病患病情况等详细资料,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由专人负责监控高危人群的传染接触,一般人群则由专人进行定期体检与管理;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讲座、知识手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向其宣传、指导、教育流行性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告知原理传染高风险区域,并学会自我消毒灭菌;并讲解主动预防与控制对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患病与暴发的重要性,并以高危传染病流行区域作为范例,讲解其具体发病特点并强化其免疫预防措施,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与监督;④施行病例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流行性传染病感染病例应立即上报上级疾控部门,并尽快将患者送入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同时做到隔离处理,避免传染病继续流行、传播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内进行流行性传染病相关认知程度的调查问卷采集,主要包括躯体健康、饮食营养、疾病常识与自我护理4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认知程度越好;另在干预后3年内进行远期跟踪随访调查,统计两组流行性传染病患病发病情况。

1.4  统计方法

获取两组干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传染病相关认知程度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随访调查流行性传染病发病情况采用χ2检验,应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传染病相关认知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躯体健康、饮食营养、疾病常识、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随访流行性传染病发病情况

3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7例,且观察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较大,病原体变异以及药物滥用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流行性传染病的患病率与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这给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与患病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采取更为完善、有效的传染病控制与预防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该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强化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专项措施的观察组干预后传染病相关认知程度各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远期随访显示观察组流行性传染病患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实施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干预专项措施可有效改善人们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疾病认知程度,对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具有重要作用[7]。

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与传播对正常人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则有极大的风险诱发范围内的暴发流行,并有一定可能引发新型病原体、新型传染病的出现[8]。而通过进一步回顾分析可知,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与预防重点在于传染源的严格控制以及提升人们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治疗的基础认知,首先对于流行性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一定要明确其疾病的传播方式,并加强对患者的监控与管理工作,直接控制传染源与外界环境解除的途径,并对传染源产生的废物要严格管理,做好消毒、密封、销毁等工作,同时定期对传染源周围健康人员进行检验与检测;其次为提升范围内全体人员对流行性传染病的健康认知程度,通过强化流行性传染病的健康宣教与卫生指导工作,使其充分了解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治疗方法与预后结局等,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能够使其能够主动远离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发病[9-10];科学、合理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同样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能够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传染病,并且与卫生、检疫体系的联合能够实现发病的快速救治与隔离,避免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11]。

綜上所述,对正常人群实施流行性传染病的专项预防与控制措施可显著预防人群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病与患病,提升人群对传染病相关医学基础认知的掌握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敏.基于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7,7(6):81-82.

[2]  杨树海.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7,34(2):93-94.

[3]  陈亚娜,曹信金.预防性干预在流行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3-5.

[4]  王玉,杨琍琦,赵卉,等.安徽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09-2015年0~14岁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医学,2017, 38(4):498-501.

[5]  王丽萍,曹务春.实施传染病监测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4):417.

[6]  许翠平.某综合二级医院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59-360.

[7]  许玉成,邓凯杰,钟剑明,等.2007-2016年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0):28-30,51.

[8]  张美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284-285.

[9]  杨鸿帆.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4):149-150,153.

[10]  徐洋.探讨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6):245.

[11]  徐兰英,李肖红,李国伟,等.2009-2017年郑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3):527-531.

(收稿日期:2019-06-23)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