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二甲医院医师多点执业认知情况分析

2019-12-09 01:57史建平刘星张鹏慧闫琴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7期
关键词:三甲医院意愿认知

史建平 刘星 张鹏慧 闫琴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某二甲医院医师对多点执业的认知情况和意愿。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于2018年6月对新疆某二甲医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71.4%的调查医师赞成多点执业;77.6%的调查医师有多点执业意愿;认为多点执业具有能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合理收入等益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缺乏明确风险机制等多因素影响多点执业的实施和发展。结论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支持度较高,并普遍愿意参与多点执业,针对多点执业影响因素的看法,提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监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师多点执业;认知;意愿;三甲医院;新疆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c)-019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of physicians in a hospital in Xinjiang to multi-point practice. Methods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a doctor in a hospital in Xinjiang in June 2018. Results 71.4% of the investigators agreed to practice more; 77.6% of the investigators have more willingness to practice; they believe that multi-point practice has the benefits of self-worth and reasonable income, lack of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and lack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Many factors, such as means and lack of clear risk mechanism,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lti-point practice. Conclusion Physicians have a high degree of support for multi-point practice, and are generally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multi-point practice. Based on the view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multi-point practice, they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supporting systems, and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Key words] Physicians practice more; Cognitive; Willingness;Armour hospital; Xin jiang

多點执业,是指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并获得执业证的医务人员,同时注册多个执业地点,且根据注册的执业范围与类别进行相应的执业行为[1-2]。多点执业可以促进医师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流动,使其他医疗机构能够借助大型医院的优质医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进而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5]。国务院于2009年4月制订并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及:“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6-8]。自此之后,医师多点执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且逐步进入实践,但并未普及,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讨。

该研究对新疆某二级甲等医院部分医师进行多点执业的认知及意愿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多点执业政策的认识度,分析医师多点执业可能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发展受限的因素,探讨针对性的策略,有助于为卫生行政部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决策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新疆昌吉市某二甲医院愿意配合问卷调查的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00人。

1.2  调查问卷法

问卷为自行设计,于2018年6月,依托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组织人事科,采取下临床科室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全部回收,其中2份问卷无效,即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职称、职位、性别、工作时间、年龄、学历、医院级别等;②个人对医师多点执业的认知理解、意愿、支持度等。

1.2  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录入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被调查医师基本情况

98份医师问卷中,被调查医师男性45人,占调查人数的45.9%,女性53人,占54.1%;年龄在30岁以下者11人,占总人数的11.2%,30~39岁者58人,占总人数的59.2%,40~49岁者24人,占总人数的24.5%,50~59岁者5人,占总人数的5.10%;学历分布上,硕士7人,占总人数7.14%,本科毕业人员89人,占总人数90.8%, 其余人员2人,占2.06%;职称分布上,高级职称者27人,占27.6%,中级职称者53人,占54.1%,初级及其他人员18人,占18.4%;工作时间5年以下13人,占13.3%, 5~10年17人,占17.3%,10~15年39人,占39.8%,15~20年16人,占16.3%,20年以上13人,占13.3%。

2.2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认知情况

71.4%的被调查医师认为多点执业与“走穴”的本质是不同的;对于多点执业的益处,支持度较高的依次为:可实现医生的自我价值、有助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医生的收入;对多点执业的弊端,依次为增加医疗风险、影响本医院的医疗秩序,增加管理难度、无形中推动了医务人员的趋利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难度;多点执业目前发展缓慢,受限于多方面的因素,依次为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风险机制不清晰,缺少确切的准入机制,无法确保质量,缺少健全详细的医师执业信息体系等;66.3%的被调查临床医务人员提出多点执业政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当前群众看病贵与难的矛盾;对于多点执业配套措施,支持度高的依次是:进一步健全双向转诊机制与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规法律,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保障医师利益,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医疗风险,保障医疗质量。见表1。

2.3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意愿情况

在98名被调查医师中,71.4%的人赞成医师多点执业,64.3%的人认为多点执业前景乐观,11.2%的人有强烈的多点执业想法,66.4%的人有多点执业的想法;多点执业过程中最在乎的为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其次是经济收入;81.6%的人比较担心或非常担心如果在多点执业活动中出现矛盾或者纠纷,如何确保自身的利益;临床医务人员最希望第二执业地点为二级医院,最希望第二执业单位性质是公立医院。见表2。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对医师多点执业支持度较高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在工作日内去其他的执业地点进行医疗活动,但并不包括节假日或者其余空闲时间获批的会诊,也不包含医院内部的轮科与公益性质的工作[9-10]。2009年,制定的新医改政策中第一次明确提及对国内“医师多点执业”予以研究与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平稳促进医疗工作者的合理流动,推动各个医疗机构相互间工作人员的横向与纵向流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有必要进一步促进医师多点执业方案的推广与执行。通知中制订了明确的目标,而且制订了详细的时间表,意味着多点执业方案执行的决心。临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活动,不但能够减轻基层患者的医疗经济压力,并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和当前看病贵与难的矛盾[11-1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多点执业普遍认可和支持,大多数调查对象愿意进行多点执业的尝试,且认为多点执业前景不错。卫生行政部门应该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加大科普力度,使医疗单位和醫师进一步了解和熟知多点执业政策,从而更好地接受该项政策,有利于推进该项工作。绝大多数被调查医师认为开展多点执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提高收入和提高知名度,表明大多数医师愿意参与多点执业是基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医师凭借自己所掌握的诊疗技术,在不同医疗机构执业,能够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合理增加收入,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此外,医师多点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医师可获得更多与其他同行专家交流学习的机会[13],医师也可获得接触更多患者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锻炼临床诊疗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14-15]。

3.2  医师多点执业存在不足和影响因素

疾病诊疗全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医生护士共同协作的过程,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精细的术后护理等,只靠单个医师无法顺利完成,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多点执业易增加医疗风险。由于多点执业医师不可能长期待在一个医疗机构,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师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这也是调查医师普遍比较担心的问题。医师同时在多个医疗机构开展诊疗工作,使得原有的医疗秩序改变,可能会给所在医院增加管理的难度。此外,如果多点执业医疗机构采取提高出诊费用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专家前来执业,有可能助长医师的趋利行为。以上问题都会进一步增加卫生行政部门监督与管理的难度。

研究表明,多点执业政策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为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风险机制不清晰,没有多点执业的准入制度,质量难以保证等,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较为接近[16-18]。医师在一个比较陌生的医疗环境中,加之医疗设施和设备存在差异、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不畅、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上存在差异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多点执业医师承担的医疗风险大幅度增加。医师多点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还不健全不完善,而且多点执业政策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比如患者、临床医务工作者、多点执业医院、医生的原工作医院等;在多点执业行为中如果出现医疗纠纷,怎样明确划分责任,如何确保医生自身的利益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多点执业的进一步推广与进展。

3.3  医师多点执业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政府机构应当将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明确写入有关法律法规中,并积极完善,将法律法规作为基础,明确规定多点执业的义务、权利与职责,医生的执业地点与范围、职称及类别等详细信息,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使医师多点执业有法可依,名正言顺,确保其合理合法地开展。

其次是健全和完善多点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确保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为确保医师多点执业健康有序地开展,就要在激励的同时进行约束和规范,建立和完善准入制度,并严格执行出入条件,相关利益方签订规范的合同或协议,规范医师的行医行为,更有效的确保医疗质量[19]。积极树立完善的医疗责任保险机制,成立相应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制度,详细划分多点执业医生与多点执业机构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合理地解决多点执业过程中发生的医疗纠纷。政府有关机构有必要尽早制定医生多点执业活动中医疗纠纷的具体处置措施,详细确定责任划分,使医疗责任保险和医师的职业责任融为一体,彻底打消医生的各种顾虑,进一步推动多点执业活动的实施。

政府有关机构应当尽早制订并颁布有关多点执业方案的准则与监管方法,积极研究多点执业的运行机制,积极发挥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职业机构的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多点执业医师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和平台,对医师多点执业进行追踪监管[20],积极调动和发挥医师的自律作用,持续地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医师多点执业的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永军,孟凡超,胡琼.我国公立医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多方博弈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1):110-113.

[2]  孙渤星,何思长,赵大仁,等.我国现阶段多点执业相关问题的讨论与思考[J].医学与法学,2015,7(4):60-62.

[3]  侯建林,柯杨.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进展及建议[J].医学与哲学,2016,37(9A):5-8,35.

[4]  胡善联.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障碍与可行路径[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5-7.

[5]  谢宇,杨顺心,陈瑶.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8-13.

[6]  和倡畅,龙莉,涂俊.江西省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认知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2):211-213,217.

[7]  李金林.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4):326-329.

[8]  周小园,尹爱田.医师多点执业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6):48-51.

[9]  李莎.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医师多点执业困境破局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8,16(2):58-60.

[10]  常青,秦明伟,李春厚,等.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进与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3):5-9.

[11]  杜兆健,马亚会,袭燕.济南市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3):16-17.

[12]  刘昉,徐智,张帆,等.医师多点执业给民营医院带来的生机与完善对策[J].中国医院,2018,22(6):63-65.

[13]  丁丽莎,肖柳珍,姜虹.区域注册制度下广东省三甲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认知及意愿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8,31(5):17-18,27.

[14]  赵汝成,胡滨.医联体背景下医务人员对开展多点执业的意向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738-1742.

[15]  余园园,张秀敏,郑伊琳,等.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8,31(6):8-10,20.

[16]  黄辉华,余昌胤,喻田,等.医生视角下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1):42-47.

[17]  趙宝伟,龚超,骆达.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8,25(2):147-150.

[18]  刘思佳,沙胜楠,仇星谕,等.医师多点执业现状的认知调查和分析[J].现代医院,2018,18(1):41-43,46.

[19]  贺哲,纪磊,冯占春.武汉市三级甲等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意向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5):526-529.

[20]  靖超,黄先涛,郝向峰,等.医师多点执业对综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7):53-54.

(收稿日期:2019-06-25)

猜你喜欢
三甲医院意愿认知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地市级三甲医院膝关节置换围术期临床路径应用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某三甲医院企业内部无线网络规划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