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9-12-09 02:02黄英妹
赢未来 2019年27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思维导图

黄英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多样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形式,任何一名数学教师都希望学生能拥有自己的课堂主导权,在围绕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构建思维导图,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复习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会让小学数学教学迸发出新的火花。当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正在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本文将根据相关的研讨结果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复习课;运用策略

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结构虽然简单,但是鉴于每个学生的复习习惯、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具体应当怎么复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任何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都能够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思维导图的提出无疑为学生的高效、有序复习带来了福音,配合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使其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复习,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思维导图。

一 基于学生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

思维导图直白来讲就是针对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将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相关数学知识点用一张图串联起来,由于学生复习习惯的不同,思维导图的应用思路、方法和步骤也各不相同,随之产生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实况也全然不同。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展现了课堂的精彩纷呈,每一个思维导图都能让孩子们收获不同的复习思路和方法,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却殊途同归。具体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丰富学生的复习经验和复习技巧:正所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灵感来源于思想的碰撞,而思想的碰撞取决于不同的思想行为之间的深度交流。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教师之间可以就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复习数学知识,在既定思维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复习认知,自然就能实现“一生二、二生三”,从而让学生的复习经验和复习技巧越来越丰富。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法》时,有的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复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再利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数理计算规则和方法,最后再拓展思维导图,让学生由计算100以内的加法拓展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以相关联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思维导图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重复教师的教学思路,而是尽己所能形成属于自己的复习风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就有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学生即使复习的都是一样的课程,从其主观感受上还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课堂复习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复习需求,如此一来学生的复习兴趣也就更高。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时间》时,有的教师会以生活中的钟表为实物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即由钟表的结构出发,分为时针、分针和秒针,然后再细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认读方式和换算关系,这种生活实物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复习兴趣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如果再配合以卡通式的思维导图样式,则更容易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复习兴趣。

二 基于教师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

上述中提到,思维导图能够丰富学生的复习经验和复习技巧,从而促进其复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虽然都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但是每一个人的课堂角色定位还是有些许的不同,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可以让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那么,这些不同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有些教师擅长以课堂提问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种引导方式会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可以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开动脑筋解决困难,继而获得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将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单独的大问题看待,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一边复习一边填空,跟随教学内容完成思维导图。而有些教师擅长以课堂解答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这种引导方式与问题引导正好相反,是通过学生自学提出问题,然后教师领着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则需要先给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去复习,然后在学习中学生会不自觉的形成新的复习思路,也会产生多样化的复习问题,此时教师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就能让学生在原有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思维导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教师不同的课堂角色定位会形成不同的课堂结构,而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在不断变换课堂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善和优化思维导图。那么,又有一个问题出现,那就是如何才能通过引导学生完善和优化思维导图呢?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是主为主要且关键的要素。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时,教师先通过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然后根据“1-3-2”的方式进行分组,即一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和2个差等生,如此分组方式将更容易形成“以强带弱”的复习氛围,也更容易让教师参与其中,从而借助集体智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完善和优化思维导图。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变得多样,也让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更加灵活。鉴于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教师需对其继续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不断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从而提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成效。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仍需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张新蔚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 湖南教育,2016(33):40-42.

[2] 滕云飞. 浅析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和实施对策[J]. 文理导航, 2015(30):40-42.

[3] 趙敏.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效率[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8):102-107.

[4] 董洁.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有效运用[J]. 教育2016(59):78-79.

[5] 黄琳.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4):89-90.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思维导图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