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与高考试题

2019-12-09 02:03单伟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文段考试题文言

单伟娜

文言文是古代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方面,文言文是从稚嫩的音韵、词汇、句段发展演变为成熟的书面语言,里面包含了历代古人的智慧、人物性格、事迹的发掘,是呕心沥血的经典之作,因此,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可以窥见古人交流和思维的方式,窥见我国古代语言发展的轨迹,获得中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文言文中的经典叙事、抒情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也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学生自主深入探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还是每位文化研究者的必经阶段和必做的功课,对于培养合格公民而言,有一定深度的高中文言文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和内化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在研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察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可以理解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而不会迷失发展方向。

迫于高考的压力,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在文言文部分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仍是举步维艰。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局限于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品评。教师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也未能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古代诗文的习惯,只是功利化简单地应付高考。教师往往是自行将高中可能出现的文言常识总结在一起,让学生背诵,而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只是背诵和做题的工具。教师在代替学生总结的时候便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样,对文言文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片面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对文言文的深入學习和探究。教师只是简单地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变成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完全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使用文言常识分析和解释文言文的能力和自觉性更是没有得到培养。

高考语文考试是对学生的语言和文化能力的全面考查,高考命题专家及相关人员都希望借助高考选拔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语文成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运用本国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文言文阅读是众多考生及教师关注的重点部分,在高考的准备阶段,很多学生及教师的主要精力都会投入到文言文的教学训练中。毕竟文言文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过于遥远,没有语言基础,不像现代白话文,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凭借多年的积累足以攻克现代文阅读难关,而文言文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而是学生高考语文中的一座大山,所以,高考文言文试题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对象,很多人都在不断研究其变化,寻找高考试题的价值,并为文言文试题的科学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考查有文本的解读能力,部分试题会让学生全面总结自己看到的文段,或是根据所读的文段分析符合题意的选项,所考查的便是学生的概括和解读能力,学生稍有疏忽便会选错选项。就文言文而言,是考查学生对所读文言文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部分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特征的了解程度,是否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艺术色彩和围绕人物构成的基本事迹。即要求学生根据文章背景,客观准确评价人物形象,精确地体会文章所含的思想倾向。高考文言文选文重人物传记,学生需要在文中分析总结影响人物成长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主人公在历史时期做出的重要贡献,正面或负面影响,准确评价人物的是非得失,从而丰富自身的人生经验,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高考除了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选拔人才外的人文功用。

每年国家在制定高考语文考试标准的时候都会谨慎考虑文言文部分,对学生的要求自然是难易结合,有基础也需要拔高,目的在于学生能够继承文言文这一中华宝贵文化精华。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方向和题型设计大致经过了几次变化,总体而言,命题人是希望随学生文言文掌握能力的增长而使高考试题能够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过易则难以区分优劣,过难则会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纵观多年的语文高考试题,文言文的考查重点仍是学生的读写、背诵和分析能力,重点是要学生记忆掌握文言文的常识知识,读懂文意,对文段所反映的问题能够有所了解,能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意旨,对申明大义之处不至出现偏颇。语文文言文的高考试题也是围绕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程标准的要求命题,包括提升学生文言文常识知识,提高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把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扬语文教书育人的功用。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对学生的要求处于基础的阶段,基本只处于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的意义,理解文段的含义或者是掌握文中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和重要事迹,从中得到某些启发,那么相应的考查也是较为基础。

猜你喜欢
文段考试题文言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