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幽门螺杆菌抗体、超敏C 反应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2019-12-10 01:37黄鹤飞陈爱民俞海风向聪玲
心电与循环 2019年6期
关键词:支数外周血斑块

黄鹤飞 陈爱民 俞海风 向聪玲

冠心病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等因素,还与慢性感染、炎症有关。自从1994 年Mendall 等[1]报道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以来,一系列研究均证明了两者的相关性,并推测其机制可能为炎症损伤、血脂代谢紊乱、免疫反应及Hp感染的直接反应等。但这些研究都是观察外周血H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Hp 能否通过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尚无定论,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就冠状动脉血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作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5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40 例,均行14C 呼气试验证实为Hp感染,其中男86 例,女54 例,年龄56~74(63.4±13.5)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52 例,双支病变48 例,三支病变40 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50 例,男32 例,女18 例,年龄58~70(62.8±12.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8 例,男26 例,女12 例,年龄60~72(63.6±14.3)岁;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 例,男14 例,女16 例,年龄57~76(64.7±14.6)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22 例,男14 例,女8 例,年龄68~74(63.6±15.6)岁。4 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颅内动脉瘤,慢性肾脏病Ⅳ期,活动性肝病,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控制的感染,严重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冠状动脉造影时机根据2012 年和2016 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进行。

1.2.2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Hp-IgG、hs-CRP 浓度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本院DSA 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机型为飞利浦FD20,所有患者造影导管到位后,回抽10ml 血液,确保造影导管内无造影剂,然后抽出冠状动脉内血液10ml,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10ml,立即检测Hp-IgG、hs-CRP 浓度。Hp-IgG 检测方法为比浊法,试剂为北京万泰德瑞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生产;hs-CRP 检测试剂为金斯尔试剂盒(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Syntax 积分系统,由2 位经验丰富的心内科介入医师计算得出,其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知晓。使用Syntax 评分网站(www.syntaxscore.com)2.1 版本计算器,对冠状动脉病变直径≥1.5mm,血管狭窄≥50%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 组患者血Hp-IgG、hs-CRP 浓度比较 见表1。

由表1 可见,冠状动脉内斑块越不稳定,外周血和冠状动脉血Hp-IgG、hs-CRP 浓度越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血Hp-IgG 和hs-CRP 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均高于外周血Hp-IgG、hs-CRP 浓度(均P<0.05)。

2.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Hp-IgG、hs-CRP 浓度及Syntax 积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 可见,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和冠状动脉血Hp-IgG、hs-CRP 浓度越高,Syntax 积分越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血Hp-IgG、hs-CRP 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均高于外周血Hp-IgG、hs-CRP 浓度(均P<0.05)。

2.3 冠状动脉内血Hp-IgG、hs-CRP 浓度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Hp-IgG、hs-CRP 浓度与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r=0.75、0.81,均P<0.05)。

表1 4 组患者血Hp-IgG、hs-CRP 浓度比较

表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血Hp-IgG、hs-CRP 浓度及Syntax 积分比较

3 讨论

目前,许多研究和实验表明Hp感染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学者认同这一关系。Hp 感染后可增强全身的炎症反应,激活各种炎症细胞和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导致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影响内皮细胞功能,同时引起平滑肌细胞增殖、微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中炎症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的炎症因子浓度,如CRP、白细胞介素等,与冠心病的进展关系密切。沈云峰等[2]的研究发现,Hp 感染后,可导致CRP、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水平升高,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Hiroko 等[3]发现,在Hp感染的患者中,血白细胞介素-6 水平与Hp-IgG 抗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推测Hp的免疫反应促进了全身的炎症反应。同时研究发现,Hp 感染可直接作用于动脉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包括冠状动脉,诱发大量炎症因子产生,促使细胞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导致冠心病。Ameriso 等[4]通过PCR 技术检测到颈动脉内膜Hp的DNA,而且还发现细胞间黏附分子-1 过表达现象,推测Hp感染可直接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Izadid 等[5]报道冠心病合并Hp感染患者冠状动脉壁内存在着细菌的复制,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同时,血Hp-IgG 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杨迅等[6]的研究发现,慢性Hp感染患者,Hp-IgG 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并认为在冠状动脉病变过程中有炎症反应的参与。井立省等[7]研究认为Hp感染值与冠状动脉的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本研究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Syntax 积分增加,外周血和冠状动脉血Hp-IgG、hs-CRP 浓度增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内Hp-IgG 浓度增加更明显,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提示冠状动脉局部Hp感染及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与脂质池、纤维帽厚度及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Hp感染可通过全身和局部炎症反应影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孙瑞华[8]研究发现,Hp-IgG 抗体阳性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软斑块的比例高于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并提示为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导致斑块不稳定甚至破裂的可能机制包括[9-11]:(1)Hp 感染产生自由基水平明显增高:自由基可通过激活补体后产生大量炎症产物,加重炎性反应。(2)Hp感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有研究显示Hp感染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也随之增高,使斑块的稳定性降低,促使斑块破裂。(3)促进血小板活化:Hp 引起的低水平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激活,产生不可逆性聚集。同时CRP 是体内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冠心病和脑血栓患者血清CRP 浓度升高,冠心病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前即有CRP 的上升,且CRP 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病情缓解时CRP 下降。本研究中UA、急性NSTEMI 和STEMI 患者外周血和冠状动脉内血Hp-IgG 抗体和hs-CRP 浓度均高于SA患者,其中冠状动脉内浓度增高更加明显,提示Hp感染后局部炎症反应更严重,更易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考虑与上述机制有关。

Hp感染易导致冠心病,并能加重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出现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对于Hp感染的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抗Hp治疗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支数外周血斑块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乌斯特让检验纱线支数测量更精确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