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设计的探索

2019-12-12 02:25陈丽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实习教学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陈丽荣

摘 要 生产实习教学设计作为技工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成功与否将决定技校学生是否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本文通过自身教学的一些实例,力求探索和建立一套直观——兴趣——学习符合自身教学特点,加强学生掌握生产技能、适应未来生产需要,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开拓进取精神的生产技术工人的教学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生产技能 实习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技工学校是培养职业技术工人的基地,也是社会生产制造业基础人才的生产基地,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开拓进取精神的生产技术工人是技工学校最基本的任务,是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需要。作为技工教学重要内容的生产实习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技校学生适应未来企业生产的能力,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设计,增强学生掌握生产技能的能力本领,不但是技校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同时要求实习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善于创新的教学思维等良好的综合素质。

1生产实习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高效、直观地进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进行实习教学设计时必须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要精于启发、精于引导、精于点拨,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开阔。通过启发,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通过引导,使学生精力集中、记忆深刻;通过点拨,使学生疑释惑解,茅塞顿开,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课题实例:“梯形螺纹车削及测量”

“梯形螺纹车削及测量”是车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抽象、加工復杂、尺寸立体感强、零件尺寸链精确度高。实习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直观到理论的过程。

2.1实习教学设计探索

(1)直观认识梯形螺纹,挑起学生好奇心;(2)理论讲解“梯形螺纹车削及测量”课题的主要内容要求;(3)教师和学生示范互动;(4)技能训练。

2.2实习教学实施

2.2.1直观认识梯形螺纹,挑起学生好奇心

在教学时打破了先讲后练的常规,首先让同学们观看高年级同学加工好的样板件,面对加工精良的梯形螺纹车削配合件,令所有的学生都到非常惊奇。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集中在梯形螺纹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对梯形螺纹车削加工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掌握这种技术。

2.2.2讲解“梯形螺纹车削及测量”课题的主要内容要求

在学生直观认识梯形螺纹,挑起了求知欲望,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梯形螺纹车削及测量”课题理论讲授:相关工艺知识。跟学生讲解梯形螺纹的轴向剖面形状是一个等腰梯形,在黑板上画出剖面图讲解,并配合让学生看已加工好的梯形螺纹工件,它一般作传动作用,精度要求高,如常用的有车床上的长丝杆和中小滑板的丝杆。

让学生明确实习教学要求:(1)了解梯形螺纹的作用和技术要求;(2)掌握梯形螺纹的车削方法;(3)掌握梯形螺纹的测量、检查方法。

2.2.3教师和学生示范互动

首先,教师进行标准姿势示范和慢动作分步进行分解示范,给学生直观感受,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动作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梯形螺纹”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讲解分析学生模仿过程中不规范的姿势、动作(学生会发笑,可活跃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的模仿过程中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进行及时纠正,还使学生记忆深刻,并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第三,提问学生,教师所演示的学生模仿过程中不规范动作有哪些?怎么改正,教师总结后再进行标准动作姿势示范,纠正学生模仿过程中不规范动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重复标准姿势动作示范时,学生的脑海里不但有了一套清晰、连贯的标准姿势动作,而且也深刻的认识到模仿姿势中哪些不规范的操作方式是应该及时纠正的。

这样设计的示范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忆深刻,达到了通过模仿学习,掌握正确操作姿势动作的目的。

2.2.4技能训练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对梯形螺纹的车削加工有了直观、系统得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装夹工件、装夹车刀,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完毕后。

(1)车削的方法:①当螺距小于4mm和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用一把梯形螺纹车刀,并用少量的左右进给法车削;②螺距大于4mm和精度要求高的工件,一般采用分刀车削的方法。

(2)车削的工艺:①粗车、半精车梯形螺纹时,螺纹外径留0.3mm左右余量,且倒角与端面成15埃虎谘∮玫锻房矶壬孕∮诓鄣卓淼某挡鄣叮ㄍ?),粗车螺纹(每边留0.25mm-0.35mm左右的余量);③用梯形螺纹车刀,采用左右车削梯形螺纹两侧面,每边留0.1mm-0.2mm的精车余量(见图2、3);

④精车大径至图样要求(一般小于螺纹基本尺寸);⑤选用精车梯形螺纹车刀,采用左右切削法完成螺纹加工(图4);

⑥测量:至此梯形螺纹车削加工基本成形,需要进行测量,测量的方法有综合测量法(用标准螺纹环规测量)、三针测量法、单针测量法等。要求学生用三针测量法,这种方法是测量外螺纹中径的一种比较精密的方法,适用于测量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螺纹。测量时把三根直径相等的量针放置在螺纹相对应的螺旋槽中,用公法线千分尺量出两边量针顶点之间的距离M(见图5)。

在测量前,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清楚梯形螺纹各部分名称、每个代号、计算公式:

大径:d         中径:d2=d-0.5P        小径:d3=d-2h3

牙高:h3 =0.5P+ac                   牙顶宽:f=f=0.366P

牙槽底宽:w=w=0.366P-0.536ac     钢针直径:dD=0.518P

三针测量千分尺读数值:M=d2+4.864dD —1.866P

2.3实例

车削Tr36?—7e梯形螺纹,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求量针直径和千分尺读数值M。

已知:d=36mm       P=6mm

解:量针直径dD=0.518P=0.518?≈3.1mm

中径:d2=d-0.5P=36-0.5?=33mm

牙高:hs=0.5p=0.5?=3mm

牙顶宽:f=f=0.336P=0.336?=2.016mm

牙槽底宽:W=W=0.366P-0.536ac

=0.366?-0.536?.5=1.748mm

小径:ds=d-2hs=36-2?=30mm

千分尺读数值M=d2+4.864dD-1.866P

=33+4.864?.1-1.866?

=33+15.08-11.2

=36.88mm

M值已知,在测量时,千分尺读数M值的公差应查表得螺纹中径公差:Td2=0.355mm      中径基本偏差(上偏差):es=-0.118mm

下偏差:ei=es-Td3=-0.118-0.355=-0.473mm

根据以上计算,测量时需考虑公差M=36.88-0.118 -0.473为合格。

学生在粗车、半精车时采用左、右切削法,小径切削到¢290 -0.573mm的中间值¢28.7mm,每个侧面留0.15~0.25mm的精车余量。精车时、先车好一侧面,把车刀移动到另外一侧面来精车,这时根据M值尺寸公差,把三根¢3.1mm的量针放置螺纹相对应的螺旋槽中用公法線千分尺测量出M值的读数,对照计算出的M值公差,两者进行比较计算,得出还差多少丝车到M值的公差,这样边车边量,直到车削达到M=36.88-0.118 -0.478的中间值M=36.61mm,在达到中间值后,一个精度较高的梯形螺纹就加工出来了。

3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尽可能地根据具体情况多用直观教具,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例证,达到理解、掌握、不断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

例:在练习车削莫氏外锥时原来只要求学生会用莫氏锥度综合检查,由于学生不了解莫氏锥体的特点,不会计算加工中如何选用合适的进刀深度与进给次数,学习效果不理想,并且材料浪费大。通过将有关理论形象化的学习后,使学生认识到莫氏锥体的特点是:在一个锥体上,大、小端直径只是受长度的影响,它的比例不变。粗车、半精车莫氏外锥时要求学生车削、计算、测量相结合,使学生在车削过程中感性认识不断增强,技术提高较快;同时因练习车削时不受锥套规格的限制,节约材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教学效果

通过不拘泥于形式,采用合适学生学习特点的实习教学设计,采用直观教具,采用容易理解掌握的例证,使得学生在学习抽象、复杂难点时,化难为易,有兴趣不枯燥,使学生较快掌握技能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地得到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实习教学计划。

总之,教有诸法,又无定法,只要悉心研究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5结束语

中国社会新时代发展决定了技工学校的发展必然走市场化、专业化、多样化、智能化的道路,技工学校作为技工教育的机构,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操作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产业工人不断提高技能,不断地完善和掌握新技术,就必须不断地总结已往的教学经验及教训,提高教学质量,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建立一套符合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更多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产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 曹作人.车工技师手册[M].宇航出版社,1991.

[2] 王天谌.机械工人(冷加工)[C].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2007.

[3] 杨昌义.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 王公安.车工工艺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5] 陈海魁.车工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 王志平.车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实习教学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