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长五要素下的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2019-12-12 02:25刘美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以生为本

刘美玲

摘 要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在教育界的发展,身在一线的老师们开始利用各种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优化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英语学科学习的基础课堂,文章结合自然生长教育理念,就如何利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英语的翻转课堂,以及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师生的角色转型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而做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自然生长 同课异构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是与时俱进的,艾瑞德国际学校提出的自然生长五要素,即:“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自主的探索与发现,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现的激励与评价”。合称“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五要素更全面地描述了自然生长课堂的特点和主张。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该方式有利于比较不同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而促使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创造性的实施新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不同老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老师春风化雨、有的老师循循善诱、有的老师思维缜密,有的老师飘逸自如。每个人的性格,语音,语调,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魅力。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教学风格:我定下了以游戏教学、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为主的上课方式,尽力做到课堂高效而不拖沓。具体做法如下:

1吃透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吃透文本,明晰课时学习目标,分析学生学情,进行新旧知识和前期经验或情感的链接。笔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使枯燥的文章让学生通俗易懂,乐于参与和拓展呢?

课例选自Get smart 3 Unit9 My dairy第一课时内容,通过主人公回忆度假中美好的一天写成日记。课程目标为基础目标:生词短语:find new worlds,find, shells,look at stars, buy postcards。领会全文脉络绘制思维导图,活学活用动词过去式的肯定与否定表达。

小组合作根据抽签所得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绘制小组思维导图,并能够仿写My dairy。根据绘制思维导图并清晰准确的用过去式和过去式的疑问、否定形式表达。笔者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首先大胆启用“小老师”让班级上程度较好的学生和我共同来担任老师进行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小老师”是不固定的,只需要自荐和提前备课以熟悉教材内容及重难点。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全班的同学被动变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老师”和同学们有着平等的关系,沟通学习起来更加顺畅。

其次课程采用思维导图为核心设计。思维导图又形成两个梯度:第一梯度,以问题为导线举全班之力,厘清文章脉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完成整个课程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第二梯度进行思维导图的再升级,也就是小组通过抽签进行随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加入本课学习的重点动词、过去式及动词过去式的否定形式来讨论生活中What things can we do? 进而促进课堂的生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换位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不仅知道要教给他们什么,更要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什么,以及正在形成的发展知识与能力有哪些。既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把学生作为重要学习资源,用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去补充课本,有血有肉地读活课本。老师从教授者变成引领者、点拨者、帮助者、评价者,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3教学反思

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对于小学生来讲,确实有点难,但学生们整节课都学得非常投入。尤其是拓展学习内容,六个学习小组全部完成了思维导图,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新知识。感慨学生能力超强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应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经过整节课堂教学过程,作者更是对自然生长五要素有了深刻的认识。

师生间的相遇与对话,生生间的相遇与对话,师生与文本间的相遇与对话,师生与环境时空的相遇与对话,形成了愉快的英语学习场。这就形成了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

从培养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到培养小组的自主性,再到培养班级的自主性,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同步推进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相对于传统的三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基于自主的探究与发现。

丰富多彩的板书式导图能够搭建起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厘清文章脉络,有助于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将其统筹为一个完整真实的情境中,这就是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

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和传播。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分享式教学也就是“互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是活动学习的主人和创造者,老师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观察者。在小组分享过程中,同学之间水平相当,地位平等,每人都有表达,这都是增强学生语言交际的自信心的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切磋求解,互相合作。从而实现了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

自主的课堂参与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相遇与对话”才会有效促进良性关系,“激励与评价”才会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