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能手到教育“圣手”

2019-12-12 06:11徐赐成王彬宇闫靖昊张瑞董滨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史同学老师

徐赐成 王彬宇 闫靖昊 张瑞 董滨

历史教育承载着塑造国民记忆和价值认同的重要使命,它基于无限丰富的历史和瞬息万变的现实,立于多元文化和时代变迁的现状,成于规范系统扎实的历史教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才异常重要而复杂艰难。但大道至简,要想历史教育成功,非有成功的历史教学不可,资深中学历史教育专家吕清太先生的教学生涯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吕清太,1937年生于河南省西峡县,1958—1960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今历史文化学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商南县湘河中学,1962年调动到更加偏远的赵川中学。1968年,受文革冲击,又被调到文化坪担任初中教师,教授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等多门学科。当时的文化坪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学校也只是一个教学点而已,就连最初的29名学生也是吕清太老师挨家挨户多番做工作才招来的,三年之后却有27人考上了全县唯一的高中,这在今天也是骄人的成绩。

吕老师在办学条件艰苦、生源缺乏、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不断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用优异成绩去回报渴求文化知识的学生及家庭,这些从教经历与收获成为吕老师教育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此后,吕老师被调回湘河中学,1977年调入商南一中开始从事本专业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开始续写他的教学“神话”,自1983年所带班级全部达到高考录取线后,吕老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多次重复这种“不可能”,這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无疑是一种神话和福音。那么,吕老师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竭力去做教学的能手

凡是听过吕老师讲课的人,无不认为吕老师是讲课的能手,这个功夫早在他于陕师大历史系求学时就已经奠定。直到今天,吕老师还能清晰回忆起多位老师:“当时负责中国史教学的史念海老师、斯维至老师和担任辅导员的牛致功老师。史念海老师上课颇有条理,课堂线条清晰,能把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捋得清清楚楚。斯维至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十分生动,他自己学习也十分努力,全年都不休息,用功读书。有一次,我大年初一去拜访斯老师,只见门窗都关着,打开房门发现老师还在读书。牛致功老师自认为自己天赋不够,所以认真勤奋,把藤椅都坐坏了几把。这几位老师的治学精神启发我在大学期间刻苦读书。”

采访中,吕老师谈起课堂教学时举例说:“如讲‘西安事变要特别抓住一个字,张学良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字,他是‘逼蒋抗日的那个‘逼。又如长沙保卫战还是一个字‘转,日本人你再能,你对中国地图不一定有中国人熟悉,我就在这转,就把你转得疲劳,叫你筋疲力尽,我再来收拾你。后来就是运动战。”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历史老师要知识渊博,不仅要懂历史、政治、地理的知识也要灵活运用,他在课堂上就经常通过画地图来讲述战争,画地图这一招常常一下就把学生们“震”住了。他认为历史课堂要充满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是没有办法将知识带给学生的。作为历史老师要善讲会讲,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更要讲得精彩,练就好口才。

用爱去做激励的高手

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吕老师以关爱学生为最大的原则,总结出了“说事不说人”“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和“不怕石头暖不热”的心得,认为班主任工作要做好学校与家庭的融合与对接。在赵川中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叫张兴超的同学,上课经常乱窜座位,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其他老师都拿他没办法。吕老师没有直接责怪这位同学,而是步行了一百余里来到了这位张同学的家里。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一位烈士,后来母亲改嫁,他由爷爷带大。吕老师就邀请这位同学的爷爷来学校专门讲了讲那位烈士父亲在部队上的故事。孩子才知道了自己父亲的经历,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懂得了爱。之后,吕老师就一点点来改变这个同学,从课上不乱窜座到练字,耐心引导,唤醒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毕业后,张兴超当了兵,转业后从事公安工作。可以说,正是吕老师当年对学生的关爱彻底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

潜心去做教研的里手

吕老师从教40年中从未离开三尺讲台,他认为教学上传统的经验不可丢,创新的思想不可无,实践中要认真履行备、讲、改、考、练五个环节。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吕老师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勤能制胜、笨鸟先飞的道理,坚持爱、勤、严、恒的工作作风,采取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坚决要把班带好、把书教好。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他特意制作了40份教学图表和20张历史事件演变示意图,编印成册,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省内外同行们的高度称赞。他潜心研究教改问题,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撰写的《历史总复习的几点做法》《略谈历史复习的方法》等文章在《陕西教育》《教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担任校长后,吕老师从任教历史学科的成功开始,本着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不断创新、力求完美的原则,认真组织优质课教学,定期安排教学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带出了一大批勤奋敬业、乐于奉献、教学水平过硬的年轻教师队伍,学校教学质量直线攀升。1988年高考,学校高考成绩跃居全地区第三名,1989年名列全地区第一,直到1998年卸任校长时,商南县高级中学连续11年高考上省线数按万人比列全地区第一,绝对数排全地区前三(1988年以前该校排全地区倒数二三位),成了商南人民的骄傲。吕老师本人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成为商南教育的一面旗帜,受到历届学子的敬仰和爱戴。

用德行去成就教育“圣手”

吕老师认为当老师是一门艺术,首先要有最起码的思想素质,要明白教书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要立德树人,学生就是立德树人的对象。当然,学生首先是家庭成员,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对孩子都有直接影响。那么,不管学生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到学校来,进了这个班,就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培养,这实际上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对接融合问题。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有几次对接——特别是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的对接十分重要,如果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家庭教育内容相互融合促进,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熏陶出来的学生肯定是有出息的,起码是有道德的。

这一切,吕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一是凡事须尽力。在频繁起伏的工作调动中,吕清太老师从来都是主动接受被调动,他认为“去哪里都是教書,教书在哪里都可以”。唯一一次自己申请的调动,是1987年从商洛师专(今商洛学院)副校长位置上调回商南高中任校长,原因是家中80岁老母无人照管,实际上是与商南有一种割舍不断特殊的教育情感,这才有了之后11年的商南教育发展的“奇迹”。二是做事要精心。当被调动到艰苦的地方时,吕老师思想也会有些矛盾,但想想自己成长的艰辛过程,就决定既来之则安之,并下定决心,既然入了教师这条道,一定要走出个样子来。在湘河中学,当时他是学校唯一的大学生,却一干就是18年。到文化坪后,那里山高、路险、水凉,冬季一天只能见到三个小时的太阳,吕老师一干又是三年,艰苦的条件不但没有动摇吕老师热爱教育之心,反而强化了他的教育之志。三是做人要积极。在一次采访活动中,吕老师给青年人提出了三条建议:不管怎么样的专业,一定要学好,这是立身之本;大学生一定要报效祖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和父母,要知恩报恩。这实际上是说人的一生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的道理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实,这也正是吕老师的人生经验和教育感悟。

2019年6月22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徐赐成老师和《陕西教育》(教学版)范希望主任,带领历史文化学院2016级公费师范生王彬宇、闫靖昊、董滨和张瑞同学,专程前往商洛山中的商南县拜访了吕清太老师。已经82岁高龄的吕老师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给大家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学生王彬宇认为吕老师一生从教,随遇而安,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不论是在历史教学、班主任工作,还是在校长职务上,都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理念,这种终身从教乐教爱教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师范生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张瑞同学觉得吕老师以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关心和爱来鼓励学生,通过激发学生内动力,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实现教育的本质。董滨同学切身感受到了吕校长对于教育教学的热爱,明白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闫靖昊同学觉得吕老师践行着关爱学生的原则,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作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应该积极学习吕老师这种精神,习养自身的仁爱之心、扎实学识和教学艺术,向着卓越教师的目标奋力攀登。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历史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新历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六·一放假么
历史上的4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