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拳概述(二)

2019-12-12 09:55栗胜夫
少林与太极 2019年4期
关键词:技法武术动作

栗胜夫

(接上期)

二、少林拳基本技法

少林拳基本技法,简而言之,是指演练与运用少林拳(械)的技术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法也可解释为技巧。本节所谈的技法除了武术所共有的技法特点外,少林拳还特别强调如下四个方面。

1.内静外猛,束身秀敏

内静外猛、束身秀敏是少林拳瞬间静态下的英姿展现,是指少林拳者所具有的身怀技法、镇定自若等心、神、意、志在面部的抽象性体现。

少林拳理认为,“静为形,动为法”。内静外猛概括起来讲,静如磐石不动,猛似雄狮盯物。其主要内涵全表现在头、面部。少林拳对头部的要求是头正颈直。头为一身之首,统领周身各部,头的中正可维系身的平衡。头不正,身则歪,身歪则无技法可言。面部是精神意气的窗口,既可示内,又可表外。内静意味着少林拳练习者头脑冷静,凝神聚意,心存策略计谋,虽不露圭角,但胸有城府。这种意识表现在面部,可视为目光敏锐、气质悍然、勇往果敢的信息传递。由于少林拳脱胎于军事,注重攻防实战的遗风流韵明显蕴含其中。加上口部牙齿对合,口唇闭拢,成全了面部神态的庄重与威严。头部之下是颈,要求其端正直竖,不偏不倚,供左顾右盼,灵活自然。

束身秀敏是指少林拳动作不图开放大张,多显小巧紧凑的静势表现。“身如裹炮,形似伏猫”。裹与秀是为了固体蓄劲,蓄劲是为了有效地迸发。少林拳系中的炮拳就是以此理取名的。少林拳对肩臂的要求是两肩平沉,微向前合,胸背自然,立腰沉气,收腹敛臀。具体到动作,其结构紧凑,手不离身,具有典型的外三合形状。以常见的(右)弓步勾手推掌为例,右脚在前,大腿高于水平,脚尖内扣。左脚脚尖斜向前,挺膝蹬地。右手屈臂置于胸前,左勾手直臂贴身位于胯部稍后。仔细审视,其右手右脚,右肘右膝,右肩右胯,上下对称;另一旁,左手左脚,左肘左膝,左肩左胯,也处于上下一线的法则之中。整个身体,束身秀敏之状一目了然。

2.三节明理,四梢齐备

三节明理、四梢齐备是少林拳法中的经典性理论,是指少林拳练习者在运动状态下,身体各部应遵循的基本法则和特殊要求。三节明理,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白“三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少林拳理认为,一身而论,有上、中、下三节之分。上三节即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中三节即心为根节,意为中节,气为梢节。下三节即胯为根节,眼为中节,足为梢节。上中下三节之间,上下三节示外,中间三节示内。凡做动作,上中下三节的方法施展,是在中间三节的心意气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上中下三节才能做到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同时,要求起要迅速,随要紧跟,追要催动。以弹腿冲拳动作为例,做此动作,首先要在心神意气的指导下,寻定目标方位。上肢拳如流星,肘随肩追。下肢足起、膝提、胯移。力从胯部发出,膝部由屈到伸,脚面绷紧,使力经膝部达脚尖或脚面。弹腿冲拳是一个复合性动作。它的完成是上中下三节协同一致的结果。明白三节之理,可使动作眼明手快,上下协调,内外结合,周身一体。

四梢齐备,是少林拳理中又一种独到的理论解释。少林拳理认为,武术的灵魂在德性,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武术的学以致用,不但需勇、需技、需劲、需智,更需明确四梢齐备的道理。这里讲的四梢是指头发为血梢,指甲为筋梢,舌头为肉梢,牙齿为骨梢。练习少林拳要常持“有人如无人,无人若有人”的攻防意识,要清楚功夫炉火纯青的秘诀要领。若遇交手比赛,一定要技熟道明,要驱除身上的一切惰性,使精气神振作起来。瞬间使身体各部的功能得以动员,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此时的“四梢”要求情绪沉稳,热血沸腾,劲至发梢,根根好似竖立,大有冲冠之势;拳掌坚实有力,就连指甲也具有穿肉透骨的能力;口部合闭,牙齿相对,劲充实到牙齿,有咬断金条银绳之感;与牙相邻的舌头,舌尖紧顶上腭,硬度加强,随内气催顶牙根。四梢齐备是周身功能充分调动的象征,是精气神充分激活运行、勇力技能积极到位、一齐释放功能的时刻。此时的人没有退缩和畏惧,似兽斗之际,昂首翘尾,毛发耸立;如龙之突惊,气势撼人;犹大树身体,有一动则百枝千叶皆动之势。

3.身活步灵,六合相融

身活步灵、六合相融是讲少林拳身法、步法和内外三合的基本特征。这里的身主要指腰部的变化,即从身法而言。腰的变化在整个身体中起主宰作用,似龙折身,似蛇盘展,千变万化,尽显身之形韵。身法的灵活离不开步法的敏捷做支撑。少林拳谱把身法集中在八个方面:起落进退,反侧收纵。先讲起落:据《少林拳珍诀秘要》所言:“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意思是说向上跳跃或离地腾空的闪躲,要正面而起,面要上仰,眼要上观,身子要束,气要团聚,有利于发力起跳。由起到落,落要顺势,落时眼向下看,观察下落位置是否合适。落的过程中,双臂如鸟翼展开,增加飘力,使身体缓落地面。再讲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这是少林拳对进退技术要领的简要概括。凡进攻动作,姿势要低,这样可使根基稳定,有助于发力增效。退时,身体宜重心提高,有利于灵活退却,迅速改变被动局面。再讲反侧:这里的“反”,可视为是前进的反方向,也就是背后,有攻前防后或瞻前顾后之意,主要告诫练习者在实施武术的实践过程中,切不可顾此失彼,一味进攻,忘掉了防后。在由前转后的刹那间,腰似巨龙摆尾,突然变向。关于“侧”,一是讲侧身对敌,它适应于两人对抗情况下的格斗姿势;二是指身体左右两旁,意在身处多人围攻之时,声东击西,就虚避实,身如游龙,或移或闪,视情而定。最后讲收纵:收似伏猫待物,纵如脱兔入林。这里的收纵是指身法上的吞吐含放的表现。运动中的少林拳在防守时和进攻前,合肩圆背,上下紧束,静观其变。一旦看准时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近目标,发起进攻,达到目的。

六合相融是指少林拳对人体所要求的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少林拳中有六合拳,动作规范是“六合”要求的具体表现。少林拳的“六合”要求,后来成了各拳种的基础性理论,是对武术动作的内与外之间最简明的理论指导和技术要求。它与前面所讲的内静外猛、束身秀敏、三节明理、四梢齐备都有着相互交融的关系。

4.曲直相兼,滚出滚入

曲直相兼、滚出滚入是少林拳手法的显著特征。曲直相兼又可理解为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是少林拳最为常见的动作规律。少林拳理认为,肘不离肋,手不远胸,两臂常保持一定弯度才是最有利于攻防实战的形态。曲直相兼本属一个静势的状态,但它是由运动中“直”的基础上变来的。以冲拳为例,拳向前直臂冲出后,依靠自然的弹力回收成了具有一定曲度的状态。在这个短暂的瞬间里,“直”的过程一闪而过,定型的则是曲直相兼之形。少林拳法中的“有形不见形,见形不为能”的拳谚,就是对此现象的专门解释。曲直相兼的优越性还在于方便攻防。若攻击落空,可在迅速收回的基础上继续发起新的进攻动作;同时也有助于隨手防范对方的攻击,如此攻防自如,游刃有余,一直可处于主动状态。

滚出滚入,是指拳、掌的冲出与收回,手臂内外旋转的螺旋劲表现形式。即为手以旋而出,以旋而入。少林拳手上动作的滚出滚入符合科学的力学原理。手法的旋转既可以有效地增强击打力度,又能化解对手突如其来的攻击力量。手以滚而出,(上)身以滚而动,体现了少林拳对“圆”的有效利用。如:对手向我胸部攻来,我可屈肘外旋,上体拧(滚)腰格之;对手击我腹部,我可含胸屈臂并以小臂(内)外旋滚向下截击;若对手劈拳打来或用棍劈来,我可屈肘内旋臂上架挡之。凡此种种,是攻是防均以身手滚动为要。少林拳的滚出滚入是用巧劲不用拙力的体现,也是少林拳刚柔相济的表现。

(待续)

(编辑/高翔)

猜你喜欢
技法武术动作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下一个动作
手绘技法表现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作品一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画动作
秀秀台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