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治疗干预心理亚健康者健康转归对照研究

2019-12-12 10:05严伟良占建华何国琪章金辉蒋新新陈莹赵世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亚健康抑郁焦虑

严伟良 占建华 何国琪 章金辉 蒋新新 陈莹 赵世苗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干预心理亚健康者健康转归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7年1~12月111例心理亚健康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定期行集体心理疏导、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同步予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模式上加系统家庭治疗。应用SHMS V1.0、SAS、SDS量表测评心理亚健康转归效果。 结果 ①亚健康测评:干预末,两组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各项目分值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分值上升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负性情绪测评:干预末,两组SAS、SDS量表各因子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分值比对照组下降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6.00,P<0.05);③临床转归率比较:干预末,观察组总有效率 92.5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P<0.05)。 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干预能促进心理亚健康者的健康转归,且具有改善整体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执行力的作用。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抑郁;焦虑;健康转归

[中图分类号] R4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27-0092-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ystemic family therapy on health outcomes of mentally sub-healthy people. Methods 111 cases with mental sub-health visiting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biofeedback relaxation training were regularly conducted for the control group, simultaneously with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dominated by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rvention mod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given systemic family therapy. SHMS V1.0, SAS, and SDS scales were applied to measure the health outcomes of mentally sub-health people. Results ①Sub-health assessment: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hysiological sub-health, mental sub-health, and social sub-health increased, with faster increase of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②Negative emotion assessment: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ll factors in the SAS and SDS scales decreased, with faster decrease of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40, 6.00, P<0.05). ③ Comparison of clinical prognosis rate: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5.4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U=2.50, P<0.05). Conclusion Systemic family therapy can improve health outcomes of mentally sub-health people. It also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overall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executive ability.

[Key words] Systemic family therapy; Sub-health; Mental sub-health; Depression; Anxiety; Health outcome

心理亚健康是指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中间状态,是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1],与抑郁症存在“质”的区别。两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抑郁症会伴有兴趣缺失、无愉悦感、睡眠障碍、性欲减退、焦虑症状以及一些非特异性躯体不适[2]。心理亚健康症状则表现出失眠多梦、大便异常、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虽然心理亚健康与罹患心理疾病有一定距離,但如果不及时干预,极易转变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系统家庭治疗理论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治疗性会谈、行为作业、非语言性技术消除被干预者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3],这种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4-6],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应用系统性家庭治疗技术干预54例心理亚健康者,观察其心理健康转归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来源于2017年1~12月经我院心身障碍科筛查选取的符合心理亚健康条件者。(1)入组标准:①年龄18~60周岁;②经亚健康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SHMS V1.0)[7]测评:生理亚健康分量表<68分,心理亚健康分量表<67分,社会亚健康分量表<67分者;③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8]测评,有轻度焦虑(分值50~59分)者;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测评,有轻度抑郁(分值53~62分)者;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研究者;⑤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2)排除标准:①中重度焦虑、抑郁患者,量表测评SAS≥60分、SDS≥62分者;②有智力障碍、精神病史者;③患有躯体器质性疾病及慢性疲劳综合征者。实施研究前,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认定符合伦理要求。共采集被试111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其中,观察组55例,脱落1例(1.82%),脱落原因:服药治疗。完成干预的54例,男23例,女31例,年龄18~60(37.5±11.1)岁;对照组56例,脱落3例(5.36%);脱落原因:住院治疗2例,服药1例。完成干预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18~60(37.8±11.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建立一人一份心理亚健康档案和一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每天1次,连续10次)。

1.2.1 对照组  给予每周1次的集体心理疏导,每次60 min,共8周;每月1次的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家庭随访康复干预,共6次。

1.2.2 观察组  给予系统家庭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的目标:以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为核心,以家庭为单位,制订由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化家庭治疗干预方式,治疗目标——提高心理亚健康者的自我执行能力,促进健康转归。具体方法:①预备性访谈:以家庭为单位,了解家庭各成员的性格脾气、相互间的人际关系、生活爱好、对心理亚健康的认识,是否愿意接受心理、社会支持等情况。②拟定治疗方案:归类、分析首次访谈所得信息,建立个人心理亚健康档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系统家庭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康复状况及其家庭问题进行修正。③集体心理辅导:将观察组所有的心理亚健康人员及其家属集中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有心理亚健康概念、心理亚健康发生发展规律、可逆性康复及其效果等。课堂讲解采用PPT课件讲解、视频放映、医-患互动、患者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每一组家庭成员主动参与。集体辅导课每周1次,每次60 min,共计8周。④个别会谈:穿插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目的是增强系统家庭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相互抱怨、关系疏离、沟通不力等问题的,干预者采用循环式提问法,让每个家庭成员坦言自己的心理认识,摸清成员的心理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指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帮助提高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能力,认识到互相包容、彼此理解,对家庭和谐、促进健康的重要性。⑤运动疗法: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调理身心[10]。训练时间:每周5 d,每天训练30 min,每次训练后要求记录训练后的心理感觉。

1.3 评价标准

1.3.1 亚健康转归诊断  采用SHMS V1.0量表判定亚健康转归状态,该量表共有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3个分量表,涉及39个条目、10个维度,表达了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其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亚健康3个子量表的阈值分别是68、67和67分,当3个子量表任何一个量表分数低于划线分数,即可判断为亚健康。当生理亚健康分量表≥68分,心理亚健康分量表≥67分,同时社会亚健康分量表≥67分时,可判断为健康状态[11]。国内研究数据已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12-13]。

1.3.2 焦虑评定[8]  采用SAS量表评定亚健康者的焦虑主观感觉,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以14分计,20个条目得分相加得SAS粗分,标准分=SAS粗分×1.25。总标准分≥50分为存在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3.3 抑郁评定[9]  采用SDS量表评定亚健康者的抑郁主观感觉,该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20个条目得分相加得SDS粗分,标准分=SDS粗分×1.25。总标准分>53分为存在抑郁,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3.4 临床转归效果评定[14]  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好转,25%~49%为好转,<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好转)/总例数×100%。

1.4 质量控制

每月召开研究组质量控制会议,总结归纳治疗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讨论解决方案。量表测评由两名主治医师负责,测评前进行培训,复习量表测评中的注意事项,统一指导语,一致性检测(Kappa=0.861)。分别于入组时、干预结束时进行測评。

1.5 统计学方法

效果分析采用意向性分析(ITT),所有数据输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Ridit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干预末心理亚健康转归比较

干预前,两组间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的各项目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末,两组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各项目分值均有升高,但观察组分值上升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干预前与干预末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干预末SAS、SDS转归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末,两组SAS、SDS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分值下降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干预前与干预末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59%,其中,临床治愈为83.33%,显著好转为9.2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47%,其中,临床治愈占64.15%,显著好转为11.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0,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广大群众熟知[15]。但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仍然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亚健康人群在各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均匀;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占死亡原因的80%。2018年4月29日《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提到,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73.6%的人處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由此可见,研究亚健康的健康转归和健康促进已刻不容缓。

有研究表明,运用系统家庭治疗可以改善青少年的正畸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16-17],还有报道认为,系统家庭治疗可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18]。本研究将系统家庭治疗运用于18~60周岁的心理亚健康人群,通过预备性访谈分析出心理亚健康者存在的问题有3个共同点:①忌讳心理亚健康问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对于其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讳莫如深。②回避精神心理专科临床治疗:往往首选综合性医院就诊,但因心理亚健康状态常常不易被综合医院临床医生确认,造成个体心理症状改善缓慢,甚至无力改善,久而久之导致心理亚健康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焦虑、抑郁等情绪负性增长,甚至演变成心身障碍患者。③知识缺乏:因对心理亚健康的认知缺乏,社会及其家庭不能理解心理亚健康罹患者的痛苦体验,导致其出现主观感觉上的孤独感、轻度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围绕着心理亚健康成员的心理问题而被重组,甚至产生家庭矛盾。本研究在系统家庭治疗时,把心理亚健康者的家庭视为一个系统,了解、分析各成员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从问题出发,建立个体健康档案,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心理亚健康者及其家庭对亚健康的认知,正视负性心理情绪和不良言行,积极参与治疗活动,最终提高了治疗的执行力。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各项目分值上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分值下降比对照组快(P<0.05),健康转归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系统家庭治疗干预能促进心理亚健康者的健康转归。这一结果与钟意娟等[4]研究报道一致。分析系统性家庭治疗干预模式之所以比对照组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更能有效促进心理亚健康者康复的原因,本研究认为系统性家庭治疗干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家庭系统观”的理念,系统性家庭治疗的重点放在干预家庭机能的执行情况,促成家庭整体心理机能健全之上。预约访谈干预方式增加了家庭全员参与的机率,面对面访谈保证了每个成员对干预内容的理解、认识,在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理解、包容、促进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②系统性家庭治疗干预模式的定期进行,既达到了系统干预的目的,又起到了连续督导的作用。③本研究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及时反馈问题,修正干预方案,使干预更具针对性,更适合个体化需求。

本研究还采用“气功·八段锦”作为系统化家庭治疗的作业。其操作依据是经常性体育锻炼具有减缓人体焦虑、抑郁等功能[19]。“气功·八段锦”源于北宋,其名为“八段锦”,其整套动作有“八”段,且含有阴阳八卦缓缓流长连绵不绝之功。运用于健身运动,不仅能在身体健康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心理上降低负面评价改善心理情绪,提高个人成就感[20]。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长期进行“气功·八段锦”健身,能够促进亚健康者的生理、心理康复。

综上所述,系统家庭治疗干预能促进心理亚健康的健康转归,且具有改善整体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执行力的作用。这种以家庭为核心的干预模式在防治心理亚健康的健康转归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雪婷,陈文杰,李美珍,等. 2015 年东莞市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8, 25(3):204-212.

[2] 孟彦,张波,武嫣斐,等. 代谢生物标志物关联分析抑郁症与心理亚健康的差异性[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8,34(2):282-285.

[3] 王俊敏,梁晓燕,李向青,等.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在青少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构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7(15):11-13.

[4] 钟意娟,苏艳丽,罗园园,等. 系统家庭治疗干预青少年家庭内暴力行为的开放试验[J]. 中国心理卫生,2014, 28(1):22-27.

[5] 刘萍,黄宗青,刘天亮,等. 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2(9):14-15,18.

[6] 王春红,樊星虹. 基于家庭系统治疗法的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出院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29-31.

[7] 毕建璐,程静茹,于冰琰,等. 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判定标准的制定及广东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J]. 新中医,2014,46(8):65-68.

[8] 吳文源. 焦虑自评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8.

[9] 舒良. 自评抑郁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6.

[10] 高亮,薛欣. 老年人参与健身气功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466-471.

[11] 许军,冯丽仪,罗仁,等. 亚健康评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33-38.

[12] 蔡渊钧,陆艳,许军,等. 亚健康评定量表应用于潮州市城镇社区居民的信效度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3, 29(1):126-128.

[13] 林沅锜,许军,李文源,等. 亚健康评定量表评价安徽省城镇居民亚健康状态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21(15):1845-1851.

[14] 秦忠心,刘志奇,钱进,等. 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疗效观察[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268-270.

[15] 袁峰.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2(6):29-31.

[16] 俞彬彬. 系统式家庭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7(17):37-40.

[17] 张炜,李娜,李英亭,等. 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3):2890-2892,2896.

[18] 徐晴岩. 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人体功效的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34(20):85-87.

[19] 宋瑞雯,张丽萍,汤久慧,等. “健身气功八段锦”调节心身的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1(7):145-146.

[20] 薛广伟,冯淬灵,姚小芹,等.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39-144.

(收稿日期:2019-02-13)

猜你喜欢
亚健康抑郁焦虑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猪群亚健康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