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升影响力

2019-12-12 06:10路向东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专业性公信力新时代

【摘要】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互联网而生的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其技术和手段日新月异。传统媒体习惯并依赖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那么,对此文如何应对如何破局?

【关键词】专业性;公信力;好文风;新时代;好故事

进入融媒时代,人们的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通过新媒体进行着时时的快速的传递和交换,人们从新媒体中获得了更多新鲜新奇的体验。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需要亟待思考:今天我们该如何做媒体?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用专业性提升公信力

公信力是传统媒体的无形资产,是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一个媒体权威、信誉、影响力等的集中体现。没有公信力的媒体终将失去生存的土壤,被时代丢弃。

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来自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媒体本身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融媒时代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不计其数的各类自媒体潮水般一波接一波地出现,冲击着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全民皆记者的呼声一时充斥各种空间。智能时代赋予了每个人的能力是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发布信息,但这些繁杂的信息不是新闻,人人都有麦克风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去做记者。传统媒体与自媒体、此记者与彼记者的区别,在于基于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而达到的公信力。传统媒体的记者应当用专业性建立公信力、提高公信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实、有品格的新闻报道。

在2019年的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新媒体打造的“独家V观”等时政类融媒体产品在展现大国领袖魅力风采、传递两会声音的同时,也体现了主流传统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扎实的基本功、高品质的内容优势和传播方式多样化的高度结合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曾说,在融媒时代的众声喧哗中,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的可贵更能得到充分体现。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独有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洞悉事实的实践精神,使他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是非专业记者无法企及的。

2016年到现在的短短3年时间里,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所有网民公认的“公害”。而媒体的专业性支撑着的公信力也比2016年为更多的人所认知。一度一面倒的唱衰媒体言论也有很大程度的减弱。更多媒体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紧抓专业、权威,重塑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努力抢占着移动互联平台的舆论阵地。

在不负责任传播谣言的网民中,在胡撕乱咬的“键盘侠”面前,专业媒体的专业记者需要秉承公信力去追寻新闻事件的真相,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更应勇立潮头完成自己使命和责任。

用好文风记录新时代

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在中国多走走、多看看”。总书记在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的自信、坦诚和定力的同时,也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那就是“多走走、多看看”。

作为意识形态属性深刻的领域,新闻媒体要想改进文风就必须多走走、多看看,与群众、基层、生活等这些新闻源头保持血肉联系,这样采出出来的新闻作品才会更好地记录新时代、更震撼人心。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脱贫攻坚专题报道组组长董新英带领的小分队足迹遍布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的近600个村屯,行程14万公里。一年的时间,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脱贫攻坚专题报道组对话28个贫困县县委书记,追踪177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5400多名驻村干部深耕扶贫的身影,用滚烫的心品味千家万户脱贫的喜悦。一篇篇文字、一个个镜头、一部部影像,定格一幕幕脱贫故事,浓缩一段段脱贫历史。这一年,《黑龙江日报》头版开设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来自扶贫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每周雷打不动刊出一期《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专版。董新英说她笔下众多的温隋故事让她看到了黑土地脱贫的“精气神”。

范长江说:“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如今我们的伟大的理想工作就是用自己的职业操守素养忠实地记录新时代,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怎么做好这个伟大的理想工作?百姓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走基层有多么的辛苦,收获就有多么的珍贵,这些辛苦换来了的带着露珠的新闻是我们新聞工作者最强大的动力之源。

用新手段讲好新故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持有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短视频已然成为迅速崛起的内容形态。

生动活泼的《人民日报》视频访谈《习主席来了》荣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该作品用清新的语言、新颖的形式展示了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给人以时尚、时髦、新鲜感,再加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充分体现了新媒体的特点。记者张建波是该视频访谈的主创成员,他说,这个只有3分26秒的微视频能够大获成功,得益于中央厨房的机制、创意与精心策划。国外的许多主流媒体,比如英国路透社、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德国世界报网站等,都对该视频进行了长篇大论的分析。

《人民日报》2017年3月推出的微视频纪录片《人民代表习近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个普通又特殊的“代表”的故事:“他从人民中走来”“他常常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他立志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该视频时长不到4分钟。作品发出后,仅“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迅速超过10万。

2018年5月4日,新华社推送五四特辑视频《那年,我们21》,3分30秒时长,以习近平总书记2l岁时克服艰难、为民造福的故事为主题,唱响了奋斗青春的时代主题。截至2019年10月9日,该视频仅在腾讯视频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113.8亿次。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使命。新时代有新特点、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我们要在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2012年12月24日《光明日报》《我们今天怎样做媒体——三谈切实改进文风》

[2]2018年4月24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专家学者专题研讨创新传播机遇+形式=好故事》

[3]2017年II月7日《重庆日报》《做新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4]201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路向东,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专业性公信力新时代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