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下播音员主持人的生存发展空间

2019-12-12 06:10孙延夫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人工智能

【摘要】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19年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元年,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制定发布了人工智能白皮书和发展规划等,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给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AI主播的出现也给传统电视媒体中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冲击。那么对于电视镜头前的第一人——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如何加强自身优势、了解和分析AI主播的发展方向,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AI主播;播音员主持人;生存发展空间

2018年II月,新华社发布了全球第一个AI主播,在新闻播报领域开辟了音视频与智能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2019年2月19日,新华社再次发布了全球第一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并在2019年两会报道上正式上岗,虽然和第一代AI主播发布只相隔三个多月,但“新小萌”在声音报道和图像处理上有了很大的优化和突破。根据新华社的消息:AI合成主播已经播报新闻3400余条,累计时长达10000多分钟,参与了包括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届进博会等重要报道。消息发布后,“新小萌”马上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称,“新华社对其男主播进行了一系列升级。该女主播已从过去的坐着播新闻升级成结合肢体动作的站立式播报,并且使用更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印度媒体DaytodayGK称,除了嘴唇动作稍显僵硬外,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美国Futurism报道称,新华社每一位AI合成主播都可以“每天24小时在其官方网站和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工作,从而减少新闻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财经新闻网站Quartz称,中国在淘汰传统记者的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新小萌”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很多媒体都在担忧这次技术升级会不会对媒体中的采编团队产生影响。在消息发布后的几天,新华社《参考消息》报道称:“虽然AI合成主播经过一系列升级,更加栩栩如生,但对机器人革命感到担忧的记者可以安心,因为AI合成主播仍然需要真人作者和编辑提供播报的内容……”这是一条善意的提醒,提醒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不用过于担心,这项新技术暂时不会对编辑和记者的工作岗位产生威胁。但是对于镜头前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前景就不那么让人安心了。

一、知彼——人工智能AI主播的特点和优势

在播音主持艺术发展长河中:三十年前我们注重培养如何字正腔圆的能力;二十年前我们追求如何具备记者的采访和控场能力:十年前我们研究如何具备节目全流程的驾驭和操控能力;而在现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需要分析和思考——AI主播这位新同事具备的能力。

(一)无法超越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生存的命脉,为了提高新闻播出时效性,电视节目从周播成长为日播,从日播成长为直播。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出现了更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在节目制作中AI主播不需要化妆,不需要调光,不需要摄像机话筒和演播室,甚至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只要后台直接输入文字和指令,AI主播就可以实时播报最新的消息,这种不需要任何前期准备的速度是人类播音员主持人所无法超越的。

(二)无可比拟的正确率

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考核当中,正确播读率一直是关键所在。

但這一难题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AI主播来说,除非是后台输入的稿件和命令有错误,否则在直播过程中是绝对不可能出错的——正确率会恒定维持在百分之百。这对于人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根本无法达到的。

(三)全时的待岗时长和无限分身

AI主播是一个虚拟的存在,可以全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待岗,不会受到身体情况和情绪的影响。而且AI主播还可以分出无限个虚拟主播的形象,同时在不同频道里播着不同的节目。这种随时在岗且一直稳定的工作状态以及跨区域跨时间的分身能力,对于人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四)全时的学习进化能力

AI主播是受程序控制的,程序可以随时进行更新,节目播出时所收集到的大数据马上就可以即时反馈到节目里被AI主播感知,随之马上调整节目状态,这将使节目的收视率大幅度增长。而且AI主播的学习能力也是无限的,只要版本更新,AI主播就可以马上具备各领域的知识,甚至包括全球各种语言的新闻播报都能瞬间掌握。这种瞬间成长,跨维度学习的能力是人类不可能达到的。

(五)越来越低廉的成本

现在的AI主播只是一种实验性质的存在,还没有进入到实际大量应用的场景中,所以维护和更新的成本相对高昂。但随着软件越来越智能、拟真度越来越高,应用方越来越多,各种成本都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会低廉到让人无法相信的程度。这和雇佣演播室技术人员、摄像师、灯光师、化妆师再到播音员主持人的人工成本对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二、知己——人类播音员主持人具备的优势

AI主播具有很多人类播音员主持人无可比拟的能力,但人类播音员主持人相比AI主播也有着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分析和认识这些优势从而更好地进步,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一)人类的情感优势

AI主播目前还处于模仿和学习人类播报方式的阶段,只是按字读音,无法对于稿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但人类播音员主持人在播读或诉说每一条稿件时都会有自己的感情处理,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认可从而引起共鸣,这种情感的处理能力是AI主播短期内不会具备的能力。

(二)长期积累的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是一种内在状态,在《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一书中有很全面地阐述:“电视新闻播音形态多样,要求电视新闻播音员增强与受众的交流感、从备稿到播出要参照整条新闻的内容,心理上形成整体感、画面感以及镜头感,形成内心感觉、有声语言、体态语言三位一体的有机和谐感。”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经过很多年的学习和磨炼才能达到这样的专业要求,正所谓“仿其表而不能仿其里”,这是AI主播目前无法超越人类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

(三)即兴的评述和现场的把控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在制作节目中需要强大的现场把控能力,并不是完全的照稿播报。这些即兴的点评和现场把控技巧都是在长期学习和积累下渐进完成的,厚积而薄发并在电光火石间出现并巧妙应用,这种能力AI主播很不容易具备。

(四)话语逻辑和表达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在制作节目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整理出适合自己的逻辑架构和语言表达方式,在节目制作现场要随现场气氛和受众反应来随时调整。在话语表达处理时,每句话的重音,每处的停连都是在现场变化中最后确定的.这种鲜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很好地突出传播效果。播音员主持人从逻辑大框架到技巧小结构的调整能力和带有情感交流的表达方式,是AI主播所不容易具备的能力。

(五)人类对于AI主播的心里接受程度

根据相关研究,人类对于类人型机械体或者人型玩偶具有排斥心理。当“他们”和真实人类的相似度超过一定百分比时,人类会对类人体形象产生强大的厌恶恐惧反应,这就是心理学上一直讨论的“恐怖谷”现象。所以当AI主播出现的新奇风潮过去后,会不会面临受众的情绪反弹,这是个不得不考虑的大概率事件。毕竟在受众心目中,人类播音员主持人为其传达消息和新闻更能让他们接受也更具有可信度,这是AI主播所无法改变的事实。

三、融合——“人机耦合”智媒时代的发展方向

从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AI主播和现实播音员主持人各有特点,各有利弊:随着技术的进步,AI主播会越来越智能、成本越来越低廉、处理越来越迅速。而人类播音员主持人则会凭借着新闻素养、交流方式、即兴发挥、控场技巧等在节目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势。AI主播迅速见字读音的能力适于做一些简单机械的演播室内单人新闻播报类节目,而对于需要和人类或者受众交流的新闻访谈类节目、评论类节目、综艺类节目、大型晚会类节目等将会由真人播音员主持人来完成,这种人机配合的合作方式将很可能成为未来“智能+传媒”产业发展的方向。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AI主播会不断地改善和革新,不合格的从业人员必定会被取代,而同样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也会被倍加珍惜。所以在技术大潮来临的前夕,播音员主持人要有紧迫感进行自我价值的提升,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独有的主持和评论风格,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站稳脚跟,不会轻易被取代和淘汰。

在可期的未来,AI主播能够助力传媒界节目传播效果和传播速度的提升,也会承担起以大数据为依托的辅助性主播工作。虽然这给播音主持行业带来了冲击,但也会大大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有挑战也就有机遇,由于AI主播的出现,播音员主持人会从简单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对新闻内容深度发掘,从而形成各有特色的报道风格。这也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技术进步的大潮中有更高的职业追求,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用努力造就更美好的未来,肩负起新闻传播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2]新华社2019年2月19日发布了全球第一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的新闻稿件以及新华社援引的部分国家对于AI主播报道的稿件

[3]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

[4]罗莉,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2日.

【作者简介】孙延夫,天津广播电视台播音员。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员主持人功能转变及应对策略
浅谈重文轻语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