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经济法现代化思考

2019-12-13 20:59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关键词:经济法现代化经济

王 荦

长春财经学院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上层建筑是影响经济法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国的政治、文化各具特色,因此经济法的内容与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经济法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国经济法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国情,不断优化自身,推动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时间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研究,经济法的产生依据来源于实践经验,因此在对经济法展开研究时多以上层建筑及当时经济现状为切入点。从时间年代划分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可从1978年开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开始注重经济立法并建立专门的研究中心,但是在1986年,中国经济法及其研究进入缓慢阶段,1992年开始,中国现代经济法基本形成,2001年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建设及研究呈专业化发展。从内容划分经济法发展历程,可从“什么是经济法”开始,这一时期经济法主要围绕经济法的内容及实质进行讨论,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进入了经济法价值、目的及体系的研究过程,最后步入了经济法现实作用的研究。通过不断的丰富发展,经济法的内容得到扩充,其对社会的整体作用也随之增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

二、中国经济法现代化概述

中国经济法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以明确的制度对社会主义经济进行约束调整的法律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交易中,经济法通过对经济组织及其交易行为的约束管理,调整经济活动的不合理部分,从而确保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组织及其交易活动管控相对严格,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各项工作得到充分落实,社会主义经济告别计划时代,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经济法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围绕经济法的本质,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特点,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法。现代化经济法认为当代消费者的消费理智是有限的,具体消费活动存在盲目性,同时经济法的现代化支持国家对市场经济的适当干预,预防市场经济活动利用理智有限性原理扰乱市场环境的行为,降低因恶意竞争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经济法现代化提出保护经济交易自由平等,经济民主是社会主义市场正常化的坚实基础,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内容是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高度凝练,是稳定经济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公平市场竞争的有效方法。

三、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基本问题与保障

(一)本土性问题

通过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形式的分析,更新原有观念,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主要方法。由于经济法受传统思想禁锢严重,因此在经济法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本土观念,调节现代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化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经济法现代化的本质是科学引导中国经济,实现国际性的经济联合,在现代化具体进程中要正视本土思想,科学借鉴西方先进思想,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断的探索完善,确立坚定的经济目标,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方式,但是在由于缺乏社会主义经验借鉴,中国经济法现代化过程中要系统研究西方经济,寻找制度相似部分,将其进行本土化运用[2]。不仅如此,现代化进程中,要科学运用本土先进思想,推动经济法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高速发展进步,经济法要加快更新速度,符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同时坚定前进方向,借鉴西方发展模式时不应全盘模拟,应结合国情特点及需求,建立中国本土的现代化经济法。

(二)科学架构

社会主义市场法律法规、经济活动秩序规定、宏观调控、全面协调可持续等都在经济法的架构之内。社会主义市场法律法规是根据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平衡各经济体的市场地位,稳定市场环境,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经济活动及竞争手段。现阶段市场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反垄断、反倾销、反恶意竞争、保护科学消费权益、规范广告宣传等。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对市场走向、企业财务税收、投资管理、产业类型规定、环境能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宏观调控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经济法相比,现代化经济法通过科学调整,与其他法律划分明确界限,自身特点得到充分突出,改变了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中的原有地位。除此之外,经济法的现代化充分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国家战略目标,其主要内容符合市场需求,促进经济正常化发展的同时,帮助中国经济向世界先进领域迈进。

(三)法域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宏观调整、绿色环保问题、劳工、产品、消费等经济活动问题相继出现,对个人本位法律体系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对个人本位法律整体模式做具体调整,将社会本位作为主要的法律构架,并从公益性角度出发,弥补现阶段市场环境的缺陷,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现代化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是公与私的有机结合,国家通过行使权力,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滞后部分,阻止恶意竞争等现象的发生。由于经济活动数量多、范围广,在具体的竞争环节中不平等交易频频发生,因此在经济法制定环节中要提高对私法的重视程度,强化对经济交易的监管力度,降低不平等现象的发生。经济法的现代化法域定位符合其宏观干预经济理念,科学平衡宏观干预与市场自治的关系,体现了平等民主的发展观念,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价值体系

依靠法律维护市场秩序以及在具体维护环节遵循的原则和战略是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其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符合经济法建设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推动经济法的顺利进行[3]。不仅如此经济法的价值体系对维护社会公平、科学分配制度、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济活动的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市场自治的有效手段,平等竞争主体的地位,均匀市场竞争机会,满足竞争主体的经营需求是价值体系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经济法遵循其价值体系合理分配市场中可利用资源,将按劳、按需、按资三种分配有机结合,为经济提供稳定发展的环境。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市场竞争主体要坚持内部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制度,行使竞争权力的同时要履行经济义务,遵循经济法现代化的价值体系。

(五)现代化保障

经济法的现代化保障是培养经济法治意识,为培养这一意识,首先可深化群众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对企业经济监督的责任感,确保税收工作的高效完成。其次要强化市场竞争主体的法律意识,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最后,加强经济法普及,提升其法律地位,发挥经济法的约束性作用。国家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时要加强对经济法的宣传,提升企业对经济法的重视程度为具体经济活动提供依据的同时,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培养经济法治意识需要长期的磨练坚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渗透法治意识,通过宏观调控、市场自治等方式提升经济活动参与者对经济法的关注度,降低恶意竞争等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为经济法的高效落实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培养法律意识,强化监督责任等手段,推动经济法发展,为其现代化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法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随着经济法的更新发展,其具体内容还需进一步优化,为经济走向提供科学指导。因此在经济法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形势的关注,实时调整经济法内容,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法现代化优势。

猜你喜欢
经济法现代化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经济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