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2019-12-13 20:59张贝贝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贫困生精准扶贫资助

张贝贝

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科学技术文化、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思想道德等知识,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有限制,经济的地区不平衡导致许多地区的学生生活条件一般,甚至许多学生家庭承受着非常巨大的经济压力。虽然高等学校不乏贫困资助、帮扶手段、奖学金等,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仍然有许多贫困学生的情况受到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资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这是我国新时期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并且,将“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引进高等教学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这是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精准资助”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学校资助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一)做好精准识别工作

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给予了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指导,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高等学校贫困生的评定工作与识别工作,即资助的精准性问题成为大学生资助工作考虑的重点内容。在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经济困难认证体系,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具体条例办法,仅仅靠学生自己填写的申请表在教师并没有完全了解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下做出的资助决定是缺乏真实依据的,也缺乏真实性,所以学校必须要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的贫困生认定体系,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了解贫困生家庭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观察全面了解,对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给予准确的把握,科学的掌握,防止出现一些学生浑水摸鱼利用漏洞的问题出现。并且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的识别也要动态观察,对于突发困难情况也要给予正确的把握,对于困难已经得到解决或者缓解的要及时得到反馈,使得大学生的困难认定更加精细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资助,也使得高校的资助工作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完善。

(二)推动实施“差异化”资助

在大学中,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文化背景、思想理念方面都有所差异,对于来自不同地区的贫困生在资助方面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差异化”的资助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扶贫工作。给予不同学生相应的困难等级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发放资助金,确保残疾学生、低保家庭、因灾至贫家庭的贫困生能够享受到保障性资助;对于家庭贫困至无力上交学费的家庭,可以帮助学生家庭进行贷款;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学校应该在经济上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照顾,为学生提供一些兼职和就业岗位,帮助学生在大学勤工俭学、自立自强、自给自足;对于那些成绩优秀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通过优秀的成绩获取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措施,给不同情况、不同困难程度的学生予以资助。

(三)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的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最终都是由贫困评定工作小组进行决定的,所以,评定工作小组内部成员的思想观念教育一定要着重重视,要保证小组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正确正义的,在评定工作的工程中保持绝对的公平客观,能够与贫困学生进行严谨细致的沟通,了解清楚贫困生家庭的真实状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另外,对于评定工作小组的成员也要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工作的理论条例和工作规章,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保障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工作发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贫困同学的家庭进行走访调查进行进一步详尽细致的了解,获取真实的家庭信息,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力度。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资助育人成果顺利成熟

(一)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应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以便贫困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便于确保扶贫工作能够顺利准确的展开。在活动中,贯穿中国儒家思想关于诚信的理念,向大学生传递诚信做人的思想,在他们的心中形成诚信的理念。在做扶贫工作时,应确保学生将诚信的思想内化,依照自身真实情况填写贫困申请资料,做的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在递交关于贫困认定资料的时候,向班级工作小组如实反应情况,不欺瞒,不造作。这样,既能减轻班级的工作量,又能有效的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达到扶贫准确的效果。

(二)开展励志与感恩教育

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期间,成绩优异但家庭状况一般的学生可以努力争取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项,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自己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包括金钱等方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励志思想,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思想,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方面的主体活动,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给予了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学生心怀感恩,传递温暖,将来步入社会也是一个可以为他人无私奉献的好公民。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最后,是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校开展的扶贫工作,学生要做到如实反应自身的真实情况,不要因为追求面子而有所隐瞒,也不要因为贪恋钱财而谎报误报。学校设立扶贫名额为的就是帮助那些家庭真正贫困的孩子能够继续学习,不为生活困扰,隐瞒不报或是谎报误报都有悖于设立扶贫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实现公平教育,也是其设立的原因之一。为家庭真正贫困的孩子减轻生活负担,而那些真正获得助学金待遇的学生,更要珍惜这一份助学金,将其真正用到自己的难处上。永远不要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端正自己的态度和思想观念,感恩这一份惠赠,以期更好的回报这个社会。

三、结束语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高校大学生的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仍然有着很多的疏忽,例如高校贫困生评定标准存在主观性问题,证明材料缺乏真实性问题,评定规则与标准原则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对于高校大学生精准资助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贫工作的展开必须要契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和要求,确定精准资助的发展路径,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资助方法开展大学生扶贫工作,完善高校的贫困资助制度体系并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不仅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健康成长,更能够掌握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猜你喜欢
贫困生精准扶贫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