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歌传承和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2019-12-13 07:15程文文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

程文文

【摘要】吴歌是我国的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的广大民众所创作的一种文学,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惜,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吴地人民的生活和习俗,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对于传统的文化的认知正在逐步的降低,吴歌的保存和传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甚至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的现象,对传统的文学的吴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吴歌;传承和保护;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吴歌起源于江苏的吴地,属于一种民谣,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本身具有温柔敦厚、含蓄缠绵、隐喻曲折等特点,在我国的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唐诗、宋词并列,甚至在明代被称为“一绝”。吴歌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经过无数的人民的智慧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由于近年来,人们的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吴歌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一、吴歌的文化价值

吴歌是古代吴地人民,在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形势下,所创作的一种能够准确反映出当地人民生活态度,以及文化发展状况的文学形式。其中包含有吴地生活的多个方面,从劳作、社会文化到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文化研究。与其他的文学形式不同,吴歌的语言丰富,在创作中,运用了赋、比、兴等多种手法,来完成对歌谣的渲染和铺垫,其中以比兴和烘托手法居多[1]。吴歌的用词造句朴素,且句式灵活多变,没有明显的格式限制,在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为了强化其中所表现的感情,经常使用长句。吴歌的类型大致分为几种:引歌、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等,吴歌的曲调大都柔和流畅、委婉起伏,如行云流水一般,给人一种舒缓身心的感受。

吴歌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民谣,更是代表了吴地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以及对于生活和自然地热爱,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二、吴歌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

(一)文化环境的变化

吴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吴歌的流传风格,以及创作、发展的环境,受古代生活环境的影響较为明显[2]。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风格、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人们对于文化的喜爱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以现代文化为主,人们更加喜爱带有明显现代风格的流行音乐,以及网络文化等。吴歌的文化发展环境,以创作风格,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虽然极具自身特色,但也明显格格不入,随着网络文化,以及流行文化的快速更新,对吴歌的文化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二)人们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当前的社会文化,人们更喜欢新的文化作品,以及不断更新的网络文学等。吴歌作为传统文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的文学环境中,很难得到充足的文化发展空间。很多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学中的吴歌,在当前的文化发展环境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很多人由于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导致吴歌的生存发展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甚至轻视、抵触我国的传统文学,对吴歌的保护与传承造了极大的阻碍。

(四)吴歌的传承人断层问题

吴歌是一个口口相传、代代承袭的传统文学形式。传承,对吴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项重要阻碍。在当前的文化发展形势中,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势都有力极大的不同,很多文化在传播发展中,文化的传承更注重文化的直接含义,以及相关的都更加简单、直接,相关的文化内涵也更为浅。吴歌做为我国的传统文学,其本身含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其中的词句与曲调与现代的文化差异巨大,学习和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3]。而且,经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吴歌的传承者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对于乐谱的了解程度低,甚至处于空白的状态,完全依靠脑力记忆,来进行口口相传,导致一部分吴歌的丢失,对吴歌的传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且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不足,很多风格的吴歌无法寻找到合适的传承人。

(一)依存环境遭破坏

吴歌是我国的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我国古代吴地不断地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模式,正逐步成为农耕的主要形式,农耕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在逐步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而吴歌体系中的劳动歌,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的过程中,所唱的歌,随着劳动力的解放,很多人都失去了那种劳动的感觉,劳动歌的依存环境也在不断地缩减,这是很多吴歌遗失的共同问题。

吴地在我国是非常著名的“鱼米之乡”,拥有非常好的自然环境以及发展地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现代化建筑正在逐渐的取代,传统的建筑形式,许多自然村落正在逐渐变为新的文明小区等,现代化建筑群。这些变化都对吴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多吴歌的语言、风土等都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因此,正在逐步走向消失的境地。

(二)知音难觅观众少

观众,是保证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基础,如果文化和观众之间有一方不存在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另一方也会很快的消失。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风俗喜好,以及对许多文化的理解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吴歌作为吴地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文化变迁的影响极大。经相关单位的调查表明,在古吴地对吴歌了解的人寥寥无几,听说过吴歌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对于吴歌的印象都十分模糊,大多数年轻人对于吴歌则是一片空白。这给吴歌的传承和保护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失去了观众的认同和参与,使吴歌的保护和发展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三)传唱趋向静态化

吴歌的传承,要依靠口口相传,这种传承形式对吴歌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吴歌作为吴地的一种脍炙人口的山歌,被广泛的流传着,而且,吴歌的重点在于传唱,在于带动观众的参与度和情绪[5]。而由于吴歌传承的过程中,缺少曲调的记载,是吴歌的传承和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从古代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到近代五四运动期间所搜集的《吴歌甲集》《吴歌乙集》,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所编著的《吴歌遗产集粹》等,都只有歌词,却没有任何的对应的乐谱的记载,导致了吴歌中,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吴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由于缺少对应的乐谱,导致吴歌组中被列为民间文学类别。吴歌缺少对应的乐谱,且相关的创作人员,文化水平不足,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情绪等很难准确的传承,导致吴歌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四、吴歌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一)利用數字化技术完善吴歌的传承与保护

吴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的吴歌缺少对应的乐谱,导致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且吴歌是利用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来进行传承,这对吴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无形中增添了许多风险。因此,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完善吴歌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配有对应乐谱的吴歌,让相应的传承人来进行演唱,然后,将演唱的录像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保存,这样不仅能够记录吴歌的歌词,还能准确的记录吴歌的乐谱,使后来的传承人,能够更好地感受吴歌中所表达的感情[6]。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保存,能够极大提升保护质量,数字化技术的相应设施不会被遗忘、发霉,最主要的是不会出现失真的问题。

(二)加强吴歌的传承机制建设

吴歌的传承当前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难题,因此,为了保证吴歌的传承稳定,相关政府单位,必须做出相关的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针对当前的吴歌传承现状做出详细调查,准确的记录不同的风格吴歌传承,以及相对应的传承人,并对相应的吴歌传承人做出相应的财政补贴,鼓励吴歌的传承机制建设,针对某些情况特殊的传承人,可以针对性的做出帮扶工作。对相关的传承人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一些对吴歌传承和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做出相应的奖励。

在加强吴歌传承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吴歌传承人的培养,可以借鉴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形式,来完善继承人的培养。当地政府单位,可以建设独立的吴歌保护机构,然后,引导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吴歌的学习,并定期开展吴歌的宣传活动,让吴歌能够走进吴地人民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校园,提升民众对吴歌的认可程度。

(三)保护吴歌的依存环境

吴歌传承与保护的工作中,环境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吴歌濒临消失,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吴歌的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应努力让吴歌回到其原本的创作环境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吴歌进行保护和传承。吴歌的创作,与传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回到传统的生活环境中,包括:农耕、生活习俗、自然等多个方面。或者可以将吴歌的传承与保护融入到吴地的某些自然景区中,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吴歌的传承与保护质量,还能提升自然景区的文化特色。

五、结论

综上所述,吴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吴歌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建设,虽然,社会文明不断地进步,但传统文化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相关单位应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吴歌的保护,以及传承人的保护,并做好未来传承人的培养,让吴歌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于志新.舟山渔歌传承保护刍议[J].管理观察,2019, 6(13):88-90.

[2]王松.苏州吴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前景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85-91.

[3]吕琳.论吴歌的地域特色[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79-83.

[4]周作人.中国民歌的价值.周作人民俗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03.

[5]顾劼刚.吴歌小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603.

[6]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
陆良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渝北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初探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家庭作业现状探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我国初中班额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