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深雅健 气正道大
——记画家白庚延先生

2019-12-14 06:51何家英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董子款识钤印

□ 何家英

白庚延(1940-2007),祖籍河北景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从王颂余修山水、书法、画论。1973年至1985年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负责人,对天津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生生前曾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书画研究会会长。

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与先生在同一画室工作,共同创作十几载。现在想来,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我们每天在一起工作,耳濡目染之间,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无异于天降恩泽。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的气质、学识、为人都给予我至深的影响和启迪。我相当于跟着先生主修了研究生的课程,先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那段岁月如诗如歌,让我难以 忘怀。

与先生相处日久,最初的敬畏感逐渐被先生平易亲和、幽默调侃的言行消释。他不拘泥于“师道尊严”,而是强调师生平等对待。他曾说我们既是师生,又是朋友,还是竞争关系,如此境界令我无比感动。事实上,先生也是这样做的。在做人作画上,先生给予我很多的教诲,他让我眼光要放得远大。几次跟我讲“逐鹿者不顾兔”,做人作画要有大理想,不能只顾小利益,要临大节而不夺,不能因小的利害得失而舍本逐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画品,进而为国家和民族有所担当。这番话在我内心打下深刻烙印。他还告诫我“却早誉以期远道”,意即要推却过早的荣誉,以期取得更远大的事业成就。回首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才真切体会到先生此话的良苦用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处下”与“不争”的真谛。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贪小利则大事不成。”《老子》也讲“企者不立”,都和先生此言的用意同出一辙。急功近利、自我拔高,既是不自信的表现,亦什么事也干不好,现在想来仍倍感此番教诲语重心长。

先生虽画山水,我画人物,但他却从画理的层面给予我巨大的教益,他让我辩证地处理好画面关系,他反复强调“虚处不够实处找”,一幅画把核心处画足,带动虚的部位,以虚代实、以虚衬实、虚实相生,充实与空灵相映成趣,可见先生对“知白守黑”这一古老智慧的妙悟心得。这在我20多年的工笔画创作实践中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在创作上,我们可以彼此争论、各抒己见,先生也常常虚心地接受我的意见。在那段日子里,我们一边学唱地方戏,一边画画,又不时讲出一些有趣的笑话,无比快话,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直到先生临终前,还不无感慨地说:“许多好画都是那时候画的。”先生丰厚的学养源于良好的师承和后天修为,他大学毕业后经孙其峰先生慧眼识才得以留校任教,井推荐王颂余先生作为他的导师,这使他如鱼得水。王颂余先生早年师从溥心畬、刘子久,古典文学受业于章太炎、闻一多等国学大师,是一位博学多才、造诣全面的书画家。他不仅传统文化功底雄厚还兼具现代意识,白庚延先生以彼时22岁的年龄得遇如此良师,可谓造化不浅,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王颂余先生常说:“专业画家和业余画家二者之间没有鸿沟,谁做学问,谁是学者型画家,谁就是专业的。否则,二者是要转化的。”此话看似简单,实则讲得很透彻,道出了根本。南宋邓椿曾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直白地讲,即绘画者不能没文化,多文与无文关涉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的高低与否,而这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含量,因此人品、学问、才情、思想便成为画家必具的先决条件。先生正是以他淳朴旷达的胸怀和广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他山水作品雄深雅健、气正道大的艺术张力。

白庚延(1940-2007)

20世纪80年代,白庚延给学生做示范

白庚延与王颂余

先生曾指出:所谓“意”,是指客观化了的主体情思。所谓“象”,是指主体化了的客观物象。中国画讲情景交融则偏重于情,心物合契则偏重于心,虚实统一则偏重于虚,再现与表现则偏重于表现。传神写照,传其神必写其心,是画家心之写照。澄怀味象,首先要具备止定的心态,心平气和,故能澡雪而精神。因此,画作的格调,决定于画家是否具有真性情。唐代张彦远明确指出:“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意气”指的是画家的人格和激情,作画受此驱动。画面是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因此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先生正是以他至情至性的人格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情结,才能在九曲黄河、巍巍太行之间完成他的心灵 之约。

中国绘画的精髓导源于“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的哲学理念,以期达到“以形写神”的最高艺术境界。先生深知这“形”需得之于自然,而“神”则是画家对自然感悟之“思”引发之“情”。他要在祖国山川中寻找属于自我的那份情思和情思中的自我。经冬立夏,踏遍青山,他终于在九曲黄河与万里长城的山川交汇之处,触发起撼动心魄的黄河情结、民族情结。遥望长城,西去太行,逶迤数千里;远看滚滚黄河扑天而来,奔腾呼啸,虽多经曲折险滩而不失奋发澎湃之势,一路奔涌挟带着如雷的涛声,卷起千堆浪花,展现万种豪情……祖国山河,景象壮观,气势恢宏,先生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百折不挠的辉煌进程;感受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给了我们繁衍不息的生命,而且赋予我们激扬奔放的气度和精神;雄阔磅礴的太行山,为我们注入了威武不屈、泰然自若的伟大胸襟和气魄。这炽烈的山河情结升腾为民族情结、民族精神,吸引着他投人到异常兴奋的创作状态之中。

白庚延 雪浪壮观浩气生 144×366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雪浪壮观浩气生。丙戌年正月,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大块文章(白)龙(肖形)老天真(白)

中国画创作讲究“无中生有、以有写无”。先生的创作实践不仅生动地诠释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从无法中生法,把这一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以水为例,更见其精到。他回避了前人画水的种种定式,吸收了西方绘画光影的表现要领,取中国笔墨的表现技法,交融到他笔下的水中。不是用线和淡染,更不借助倒影,他常巧用纸上留下的高光,造成浪花飞溅、堆积奔涌的艺术效果。那实处的波纹,是他巧妙地把山石皴法移入其间,以有写无、虚实相生,可谓别开生面。他笔下的水,不论是微波荡漾,还是狂涛翻滚,观之皆有形、有色,有声、有势,夺人心魄,引人入胜。世人赞赏其妙,称之为“白氏水法”,引为画坛一绝。

先生在思索探寻运用中国绘画的笔墨技法、点线意识去宣泄如潮的情思,去表现特定的时空、体积、力度、质感、思维和联想。他努力使自己作品的精神内涵更强化、更鲜明、更突出,以气势开张、雄浑苍劲的风格,创造出有别于古人、有别于今人、有别于洋人的独特的山水精神。正如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白庚延先生山水画展上,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对其画作的评价:他的画气象博大,与中国辽阔的自然景观相契合;他的画豪迈放达,与当代中国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相表里。

白庚延先生的作品之宏大,应来源于其心胸的博大、人格的高尚。他为人磊落挚诚而不计小节,率真之处如对少年,加之胸中不存块垒,往往不平则鸣。他常助人于厄困之中而不求回报,坦坦荡荡有侠义之风。东坡词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如其人也。白先生强调一个画家的胸中容纳的应是历史的沧桑、世间的风云、人间的波澜,是民族兴亡,是芸芸众生。一个杰出的画家是在为自己的民族造像。

白庚延先生是画大画的人,心胸大、抱负大、气象大、境界大、手笔大。惜斯人已去,黄鹤不复,令人扼腕。若天假以年,未知先生笔下的江山将是如何壮丽。■

白庚延 草地的红花 172×75cm 纸本设色 1982年款识:草地的红花。壬戌初秋写藏族生活于天津,庚延。钤印:白(朱)庚延之印(白)

白庚延 凉秋九月 233×94cm 纸本设色 1988年款识:凉秋九月。岁在戊辰,偶尔戏笔于海河之滨,庚延。钤印:庚延之印(白)大块文章(白)董子故里人(白)猴(肖形)龙(肖形)

白庚延 芦花雁双栖 200×63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芦花雁双栖。丙戌年,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龙(肖形)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

白庚延 蕉荫黑珍珠 200×63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蕉荫黑珍珠。丙戌年,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老天真(白)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龙(肖形)

白庚延 宁辞青蔓已结实 200×63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秋色斑斓又零落,宁辞青蔓已结实。丙戌年元宵节,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龙(肖形)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

白庚延 叶叶心心有余情 200×63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叶叶心心有余情。心空不闻香。丙戌年,庚延。钤印:白氏(朱)庚延(白)龙(肖形)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

白庚延 黄河西来决昆仑 117×117cm 纸本设色 1996年款识:黄河西来决昆仑。丙子年秋月,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自在草堂(朱)龙(肖形)情浓(朱)

白庚延 壶口 116×116cm 纸本设色款识:庚延。钤印:白氏(朱)庚延(白)龙(肖形)情浓(朱)自在草堂(朱)

白庚延 一线光 56×68cm 纸本设色款识:庚延。钤印:白氏(朱)庚延(白)董子故里人(白)龙(肖形)

白庚延 巴山蜀水 159×122cm 纸本设色 2003年款识:巴山蜀水。癸未年夏月,庚延画于天津。钤印:白氏(朱)庚延(白)老天真(白)自在草堂(朱)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龙(肖形)

白庚延 冬晴寥落太行眼 200×125cm 纸本设色 2006年款识:冬晴寥落太行眼。丙戌年正月,庚延画。钤印:白氏(朱)庚延(白)龙(肖形)老天真(白)董子故里人(白)耳顺(白)

猜你喜欢
董子款识钤印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太饿的董子皓
担当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山乡巨变(三)
山乡巨变(二)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