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博物馆近现代文献类藏品的风险防范管理

2019-12-15 00:34周金凤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馆藏藏品纸质

周金凤

(深圳博物馆,广东 深圳 518000)

博物馆近现代文献类藏品风险防范管理,是一种预防式管理,其着眼点在于“防患于未然”。要实现文献类藏品的风险防范管理,前提是深刻了解现代文献藏品的内涵和种类,了解纸质藏品的特点及其潜在危险因素。

1 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的内涵与种类

博物馆藏品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财富的具体体现,也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国家文物局将博物馆藏品分为35类,分别为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铁器、漆器、雕塑造像、石器石刻、书法绘画、文具、甲骨、玺印符牌、钱币、牙骨角器、竹木雕、家具、珐琅器、织绣、古籍善本、碑帖拓片、武器、邮品、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名人遗物、玻璃器、乐器法器、皮革、音像制品、票据、交通运输工具、度量衡器、标本化石、其他,这种分类方法能囊括所有的古代藏品[1]。近现代文献类藏品从大的范围来说属于纸质藏品。

所谓“文献”,主要是指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书面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记载方式不断多元化,“文献”的范围也随之扩大。GB1840/T4891给“文献”的定义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这样一来,除了书面材料,“文献”还包括声像、影视等。近年来,又出现了磁盘、光盘、U盘、硬盘等记载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记载知识的主要方式就是书面材料和声像影视资料,它构成了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的博物馆现代文献藏品类型,主要是纸质文献藏品,包括近现代历史上产生的图书、报纸、期刊、档案、会议文献、公文单据、字画等。

2 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的保存现状

根据1985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藏品必须区分等级”“藏品要案科学分类上架”,对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藏品实施不同的保管措施。由此可见,近现代文献藏品分类,是博物馆实施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随着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对现代文献藏品的保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地博物馆所处的自然环境、保护难易程度不同,其保护能力、保护水平和保护效果也呈现出巨大差异。2014年,国家文物局的一份调查显示,全国有50.66%左右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就包括纸质文献,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程度[2],反映出馆藏现代文献藏品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2.1 纸质藏品的特点

纸质文献陪着人类走过的时间最长。它以印刷为工具,以字词为书写符号,通过排版,将文字、数字等符号印刷在纸上,并通过裁剪装订成不同规格的图书、杂志,以供人们阅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精神产品之一,也是博物馆藏品中研究、运用的主体。其主要特点有:①占比大、种类多。纸质藏品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保守估计,纸质藏品在各类博物馆中所占比重超过20%,而且种类繁多。以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仅革命历史类纸质藏品的种类,就包括各种手稿、命令、指示、信件、奖状、宣传标语、传单、通行证、立功喜报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报纸等30多种。②保护难度大。纸质藏品是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容易受到损害的文物之一。馆藏纸质文献在其早期形成过程中,要经过搜集、装订、装裱、装框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方式运用不当,就会造成纸质文献藏品褪色、变脆、老化。纸质文献本身在制作过程中受条件限制,且若使用的彩、墨质量不高,也会造成文献掉色、文字不清晰等,再加上流传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纸质文献受损、残破,给纸质藏品保护增加难度。③容易受损。纸张本身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微生物、虫害、光照、空气、灰尘等都会不同程度对纸张造成损害。纸质藏品无论是在文献形成、流传过程中,还是在博物馆搜集整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人工操作。而在人工操作中,汗液、污渍、唾液等污染物,都会对藏品造成污染,而且博物馆本身板材材料富含甲醛,也会侵害纸质藏品。我国南方地区湿度大、温度高,很容易引发虫霉,危害纸质藏品的安全。

2.2 对近现代文献藏品的重视程度低

博物馆馆藏近现代文献是研究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价值不言而喻。目前,博物馆普遍存在着重视“红色文献”保护,对其他代文献藏品重视不够的问题。

(1)国家缺乏对近现代,尤其是近代文化保护规划,近代文献总体保护远远低于对古代文献和红色文献的保护。如2011年,中国文化报报道的民国时期文献“老化”或损毁的问题,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破损率为100%;天津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的破损率达到60%以上;南开大学图书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3]。

(2)由于近现代文献距离现今时间短,此类藏品多,易获得、是否属于文物观点也未统一等原因,导致重视程度低。突出表现为对近现代文献,尤其是民国时期文献的存放条件、数字化改造重视不够,且在利用现代脱酸、加固、固色技术对近现代文献进行修复的支持力度方面,不同的博物馆在资金和人才支持方面有较大差异,致使一些民国时期的馆藏文献酸化严重。

(3)馆藏保管人员素质能力欠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藏品保管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依法做好藏品保管的积极性不高,保管人员脱岗、离岗现象时有发生;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整体文化水平较差,缺乏相应的藏品保管知识。尤其是县级博物馆,保管人员工作标准不高,对藏品的观察、记录、清洁、清理、盘点等工作不到位,更谈不上对文献藏品开展研究。

2.3 影响纸质藏品安全的危险因素

影响纸质藏品安全的危险因素,概括来说包括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因素对纸质藏品的影响。

(1)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文献藏品的材质。我国古代纸张主要是手工纸,如宣纸、棉纸等。其固有的物理化学属性很容易造成纸力削减,纸张变色、褪色。近代纸张的寿命为50~70年,其“自然生命”决定了近现代文献保护的难度。

(2)外在因素:主要是外在环境对纸张的影响。主要包括:①温湿度。温湿度的剧烈变化导致纸质文献藏品干裂、发脆和变色。而湿度过大,则会造成纸质文献发霉,虫蛀,使纸张的纤维组织受到破坏,影响纸质文献的安全性。②生物因素。纸质文献易遭昆虫、微生物的侵害,且自身缓慢化学反应会导致材料表面残损。③污染气体。排架、展柜等的材质,也会对纸质藏品的保管带来风险。例如保存器具原材料的挥发气体、油液体等可能使文献造成污损。④光线。对纸质藏品杀伤力最大的是紫外线,不仅会造成纸质藏品褪色,更重要的是会降低纸质藏品的机械强度。一些博物馆在馆藏文献数字化过程中,采取扫描的办法进行处理是不科学的,应该研究其他办法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

此外,藏品展示、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不当的阅读习惯,如折角、摊平等,都有可能给藏品造成损害。

3 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的风险防范管理

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风险防范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即对可能对文献藏品造成损害的各种风险因素,通过识别、评估、决策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处理风险,防止损害事件的发生,或者把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以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献[4]。

3.1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对博物馆实行的是分级风险防范体制,除了国家和省级博物馆作为一级风险单位外,其他则根据拥有藏品的数量分为二级风险单位、三级风险单位。这种按照行政级别和拥有藏品数量划分风险级别的办法,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是从藏品保护的角度看,存在缺陷,应该根据藏品的价值程度划分风险级别,针对不同的风险级别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更有利于提高包括近现代文献藏品在内的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程度。

3.2 建立馆内风险决策机制

博物馆应成立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对藏品风险实行统一管理,相应成立风险的识别、评估专业小组,对包括现代文献在内的藏品进行常态化风险识别和评估,寻找和发现藏品尤其是容易出现风险的藏品,交由专业评估机构进行专业化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危害程度作出决策,采取恰当方式应对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藏品的安全。对风险程度高的近现代文献藏品,应该采取抢救措施,防止文献出现断档空白。

3.3 提高对近现代文献藏品的重视程度

把对近现代文献的管理纳入博物馆领导班子的考核之中,从制度上提高博物馆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对保护近现代文献不力的领导班子实施问责,从根本上扭转博物馆对近现代文献藏品重视不够的问题。同时,博物馆应在人才、财力等方面加强对近现代文献藏品保护的投入,建立保护近现代文献藏品的技术创新奖励制度,提升科技人员保护近现代文献的积极性。加强藏品保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风险防范培训,把对近现代文献的保护程度与藏品保管人员的绩效挂钩,真正使每一个藏品保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让每一个藏品保管人员尽职尽责,掌握风险防范技能,尤其是掌握入库前虫卵消杀和纸质文献修复技能。

3.4 根据纸质藏品的特点改善库房保管条件

近现代文献横跨100多年,不同时期的纸质藏品由于自身的材质、工艺不同,湿度、温度、光线、微生物对其影响程度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同一时期的文献也会因为产生的条件、背景不同,需要保护的力度也不同。应该针对不同时期的文献特点,根据文献的完整程度和价值程度划分风险级别,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潮、防火、防盗、防震、防虫、防光、防空气污染等措施,增强风险防范工作的针对性,让近现代文献藏品得到有效保护。

4 结束语

我国博物馆近现代文献藏品确实面临着巨大风险,加强对近现代文献藏品保护刻不容缓。博物馆现代文献藏品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完善国家层面的风险防范机制,更要强化博物馆内部的风险防范决策机制,建立内部防范风险的常态化机制。关键在于提高馆内各级各类人员对近现代文献藏品的重视程度,强化防范措施与保护技术,综合提升文献保存质量。

猜你喜欢
馆藏藏品纸质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纸质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