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视角下红色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以郑州二七纪念馆为例

2019-12-15 00:34庞倩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非遗红色旅游郑州

庞倩华

(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 郑州 450000)

1 郑州红色文化资源

在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郑州铁路工人首次作为一股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七革命精神”旋即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工人夜校等红色文化资源是郑州市特有的文化标识,其所承载的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城市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

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的经济工程[1]。郑州二七纪念馆力求充分整合红色旅游资源,采取区域联动整合策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结合起来,把有价值的革命遗址整合串连推出,形成一个以红色旅游项目为主的多功能旅游区域,把红色主题以生活化的形态逐步展示并渗透开来,配上交通图和导游词讲解,创整体品牌,使之产生整体效应和主题效应,走出一条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2]。二七纪念塔是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与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连成二七革命旅游线,与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共同组成郑州市近现代史迹旅游线,为纪念馆今后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及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2 红色文化产品开发

由于经营理念、规划设计、行业结构以及管理机制等不够成熟,郑州市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设计品位不高、缺乏知名品牌等现象普遍存在[3],靠特色与内涵打造品牌,增强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已成为郑州市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

郑州二七纪念馆在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围绕“二七精神”打造出一批新形式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形成品牌优势。如出版《百年郑州人与事》《郑州近现代文物遗迹概览》等二七书系;拍摄《记忆.二七》《精神的圣地 记忆的丰碑》电视纪录片;制作弘扬“红色文化”的歌曲、网站和书籍等,以精神产品占领文化市场。郑州二七纪念馆通过开展特色宣传活动,突出品牌形象,从而丰富了郑州红色文化产品,扩大了郑州市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3 创新红色文化产品,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红色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郑州二七纪念馆在大力开发和挖掘郑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像、书籍等红色文化产品的同时,还把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河南民俗文化相结合。根据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和设计的原则,注重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形成具有民俗文化主题和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采用丰富而有效的民间工艺展示手段,让游客通过参观品味、感受体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增强民众对河南省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

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具体形式如下。

第一,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柘城李秀山泥塑为载体,用泥塑的形式制作二七工人运动中烈士的塑像,将烈士形象直观地展现给观众,栩栩如生的塑像改变了游客对烈士图像的平面印象。

第二,二七工人运动的始末经过专业人员的再创作,用河南民间戏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不仅是对民间曲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更是纪念馆宣教形式和红色文化品牌的创新。

第三,宫灯、木版年画、绢艺、烙画、刺绣等是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对革命烈士有关的故事、歌谣以及藏品文物进行加工展示,使观众在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同时,接受革命历史的思想洗涤,从而达到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郑州二七纪念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发红色文化产品,这是对河南省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利用。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不仅糅合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法,更是对郑州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特色的新定位。

4 红色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非遗”保护途径

4.1 塑造文化品牌

郑州作为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刺绣、木版年画、剪纸、宫灯、澄泥砚、独特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

在“非遗”保护视角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展现形式进行红色文化产品开发,进而发展为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产业,是郑州二七纪念馆未来几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二七馆在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是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面貌,避免破坏性开发的保护途径。

4.2 加大宣传力度

郑州二七纪念馆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不仅能弘扬革命精神,还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位于郑州市中心的郑州二七纪念馆,不仅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郑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平均每年接待观众高达50万人次,进学校、入社区开展流动讲解200余次。郑州二七纪念馆充分利用二七塔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对河南省民俗文化进行传播;充分利用讲解小分队流动讲解的优势,以移动展板的形式进学校,入社区进行“非遗”保护的宣传;充分利用市中心的地理优势,在二七广场进行非物质文化知识的普及。通过各种活动的实施,为郑州二七纪念馆以“非遗”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做好社会宣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下,对“二七”红色文化产品进行开发,通过一系列“非遗”技艺与红色文化结合的作品制造及展示,在弘扬二七革命精神,加强观众对二七大罢工历史了解度的同时,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创新。通过这种新颖的产品形式,使观众在参观学习二七塔基本陈展的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制作工艺及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能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生存环境和空间,更能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精髓,更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4.3 加强学术研究

郑州二七纪念馆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学术研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市场前景展开了市场考察和调研,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非遗”保护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红色文化产品的形式出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大众的认可,同时,对前景广阔的红色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5 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现存困难

5.1 市场空白成为红色文化产品推向市场的初步尝试

非物质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地结合在河南尚属首例,是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初步尝试,是一个创新性举措,其表现手段和展示效果尚未得到观众的反馈,社会效应还有待现实的验证。由于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在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工艺以及作品保存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以“非遗”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使河南民间传统工艺和艺术得到传承和保护,使二七革命精神得到宣传和弘扬,不仅需要创新的大胆尝试,更需要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5.2 展览场地受限成为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的瓶颈

依托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出来的红色文化产品要想达到一定的展览效果,需要足够的展览空间。目前,二七塔内是有关二七大罢工历史的基本陈展;二七纪念堂为行政办公区,配楼已计划在改造后用以《百年郑州》的展览;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也在迁建之后用于《李大钊生平展》的场地。唯一可利用的空间为原日本驻郑领事馆旧址,但其也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对外开放。因此,红色文化产品开发后的成品展览是开辟新的展览场地,还是与二七塔的基本陈展联合展出,这不仅需要专家和专业人员进行反复研讨论证,更需要馆领导与郑州市文物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解决展览场地问题,使产品展示达到预期效果。

5.3 专业人员紧缺和经费不足成为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的阻力

郑州二七纪念馆筹备的以“非遗”为载体开发红色文化产品是一创新之举,项目的推出要在大量的社会市场调查和对“非遗”保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没有专业人员对市场调查和“非遗”保护的研究,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很难做到“非遗”技艺与红色产品的完美结合。专业人员要通过反复的沟通和交流,把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理念及红色文化产品所涵盖的内在精神充分、完整、有效地传达给“非遗”传承人,使制作出来的产品能够完美体现红色主题。因此,“非遗”保护研究和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研究的专业人员在此项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截至目前,郑州二七纪念馆只有个别工作人员对红色文化产品进行研究,而进行“非遗”保护研究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非遗”技艺都是传统的手工工艺,要以刺绣、布画、泥塑、木板年画等形式制作大批量的红色文化产品,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更需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郑州二七纪念馆办公经费的限制,对此项目的经费预算尚未提上日程,这也是开展此项以“非遗”为载体,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工作存在的一大困难。

6 结束语

郑州二七纪念馆在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过程中通过规划和设计把二七大罢工的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事迹等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民间传统工艺,传统戏剧等民俗形式开发出来,通过红色旅游展示河南民俗,利用传统技艺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向八方游客展示河南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郑州二七纪念馆正在以“二七精神”为源,克服“非遗”保护视角下红色文化产品开发中的各种困难,欲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不断丰富红色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民俗文化主题和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非遗红色旅游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麦飘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郑州外国语学校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关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及发展方向